当前位置:

不要把自主技术和开放、市场对立起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宗凯 2021-02-01 16:38:38
新蓝山
—分享—

  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发展自主技术是双循环的重中之重。发展自主技术,需要我们关注“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战略不是中国独有

  “进口替代”原是上世纪50年代世界银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标准的政策建议。当时出现的“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主导着技术进步,但是并没有惠及处于边缘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也没有让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价格上升,因为通常来讲,技术进步越快的国家,生产的产品相对价格应该下降。由此引出的一个政策建议就是,发展中国家最好施行“进口替代”战略,即发展中国家也直接去做发达国家正在做的事情,自己生产机器设备,而不是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等相对低端但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见,搞“进口替代”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拉美国家、印度都在采取“进口替代”,当然相对而言中国做得比较好。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至少建立起比较强大的工业基础,而且当时也的确把我们的工业水平推向了一个较高的高峰。比如,当时关于造船有过一个争论,一方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租船最便宜,就像现在航空公司很少买飞机,都是租飞机,因为便宜。但是另一方认为中国要自己造船,并得到实施。结果今天世界上80%的船舶吨位都是中国生产的。如果那时候中国没有坚持自己造船,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这种成就。这是搞“进口替代”的成功案例。

  改革开放后的“进口替代”价值容易被低估

  改革开放以后,“进口替代”的速度加快,而且成本更低。“进口替代”最主要的方式也变成了边干边学。凡是自己不能直接生产的高级产品,先进口再慢慢学着自己生产。在中国今天的加工贸易中,本土贡献的增加值已经占到40%左右。加工贸易不等于低附加值,更不是没有附加值,否则怎么可能创造这么多的外贸盈余?2014年之前,中国的外贸盈余都是来自加工贸易,这直接说明加工贸易是有用的。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加工贸易不仅带来外贸盈余,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加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宝贵的知识和技术资本,同时又积累了巨额的资本,这些资本转化成更多更高级的机器设备,这就是鲜活的产业升级图谱。

  不仅如此,中国的加工贸易还惠及全球,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惠及全球消费者,中国的制造业在开放的过程中和国外企业保持了交流,大家有分工合作,也是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哪怕是竞争对手之间开会、研讨,争夺产业新标准,都会整体上提高全球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紧密程度。因此,开放促进“进口替代”,在开放的环境下搞“进口替代”仍然是中国最好、最便宜的产业升级途径,并对全球有益。

  发展自主技术的两个关键问题

  在今天这个发展节点上,关于自主技术有两个问题要深入思考。第一个问题是第一方案和备选方案的关系。我们搞自主技术的动因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对我们的技术封锁。我们要做好积极的准备,但它是备选方案,就像每辆车都有一个备胎一样。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卡脖子”技术都自己做了。如果以“卡脖子”作为标准,很容易把备选方案做成第一方案。而且,中国经济体量太大,一旦做成一项技术或产品,别的国家基本上就难再有优势,经济问题进而可能转化为外交问题。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是非同寻常的体量,我们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的经济政策不仅仅影响我们自己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外交,外交又会反作用回来。在中美关系、自主技术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慎提不惜一切代价去搞某样东西,因为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他们可能解读出别的意思,觉得这是我们在主动地与世界脱钩。千万不要做成了外部没有和我们脱钩,而我们自己先主动脱钩,尤其是内心并不想脱钩,却表述不准,使自己陷入外交上的被动。

  第二个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个老问题,但是在自主技术领域,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现在各级政府都争相发展自主技术,这样的做法能不能见效?我认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肯定能见效,但是不是最优的方式?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在自主技术领域,即便发生严重的国进民退,短期内也看不出来有什么重大的代价,因为效率的下降有一个过程。问题是,五年、十年之后,我们就可能发现,国家整体的技术进步速度反而没有以前快。究其原因,是因为国有金融企业归属于政府,其目标不可能完全以利润为导向,而是兼顾多种职能,这时想靠它们把市场化的技术搞上去,不仅有难度,而且极有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包括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当然,这绝不是要否定国有企业或举国体制的价值。

  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都证明,创新还是应该由市场来做,在分散的市场决策里做创新是目前为止人类探索出来的最有效方式。真正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一定是必要的,但分清哪些必须由政府做,哪些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做,也同样是必要的。

  总之,中国“十四五”时期包括今后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赖创新,发展自主技术是必然的、必要的,但一定不要把自主技术和开放、市场对立起来,而是要紧密地统一起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