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嶷山在哪里?--对“九嶷山隧道”命名的质疑

作者:黄玉辉 编辑:李宗凯 2018-07-20 10:46:54
新蓝山
—分享—

  “永连”高速公路起自湖南永州,到达广东省连州,是“二广”高速的关键性路段。于2008年动工,至2014年通车。这条公路的开通形成湖南省西南地区及内地省份通往珠江三角洲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速南北物质交流,促进永州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条高速公路穿越南岭山脉的“南风坳”地段,由中铁十二集团在“南风坳”的底下开凿了一条6500米的特长隧道,列为湘粤两省第二长公路隧道。按照常理应命名为“南风坳隧道”。然而出人们所料,不知何故,竟被命名为“九嶷山隧道”。这里是都庞岭的“南风坳”,为何变成了“九嶷山”呢?原来是命名错了。或许命名人不了解“南风坳”,不知道九嶷山在哪里?

  解读“南风坳”

  “南风坳”因歌得名 “南风坳”是高山间低谷处的坳口,也是南北风向的通风口。由于空气对流,常有南风吹拂,春季温暖,夏季凉爽。近年这里建有休闲山庄,是著名旅游景点,也是极佳的避暑胜地。据传说: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舜帝南巡,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面对和煦的南风,赏阅山间美景,心旷神怡,旅途劳累顿时消散。联想起途中所见所闻,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在他随臣夔(音乐家)配合下,操琴高歌:“南风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吾民之阜兮。”“薰”是一种香草,引申为花草香气。“薰”同“熏”,暖和之意。“愠”指烦恼、忧愁。“阜”指山丘,引申为增加、丰富。这曲《南风歌》可译意为:和煦的南风啊,可以解除我民众的烦恼和忧愁啊!应时的南风啊,可以丰富我民众之财富啊。这曲歌既是对南风的赞叹,更是表达舜帝心中永远装着为民祈福的真情。后人将舜帝弹唱《南风歌》的山坳称为“南风坳”。“南风坳”由此得名。

  天然的湘粤边界 两岭的分界点 “南风坳”的地理位置在南岭山脉中段“五岭”(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的都庞岭(这里是指古志记载中的湖南蓝山与广东连州之间的都庞岭,而不是现地图中的湖南江永与广西灌阳之间的都庞岭)。

  蓝山县立中学(现蓝山一中,于1912年成立)校歌第一句唱词就是:“都庞屏障古南平”。意思就是都庞岭像屏障一样屹立在蓝山县(古时称南平县),传唱至今已逾百年。都庞岭是湘粤两省的天然分界线,“南风坳”就在这条线上,北面是蓝山县大蔴乡,南面是连州市三水乡。这里原建有一座全由青石砌成的凉亭,供过往行人歇脚乘凉,缓解爬坡之累。漫步亭中,正是:“一亭界两省,举步跨湘粤”。

  五岭相互之间应有分界线,但史志中没有明确记载,从习惯中看,都庞岭与萌渚岭天然的分界点就在“南风坳”。从南风坳往北沿古挑盐大道至岭脚一线以东属都庞岭范围,以西属萌渚岭范围。

  军事险关要地 “五岭”不是或不单是指五座山,而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军南越通过南岭山脉的五条通道,都庞岭就是通道之一,“南风坳”就在这个通道口上。这里是山间低谷处,虽是低谷,海拔也在700米以上。南坡缓,北坡陡。北坡由牛塘口经半山亭、草鞋坪需连续向上10公里才能至顶。在这里设置关卡,于冷兵器时代具有“一夫当关,万夫难开”之势。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两幅地图,是我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的地图,其中一幅标有桂阳、龁道、南平三座县城,均在南风坳的两面。桂阳(今连州市)在“南风坳”南面,龁道、南平(今蓝山县)在“南风坳”北面。这在人口稀少且县份不多的汉代,不到80公里范围内建三座城,极为罕见,可见其地理位置在政治疆域中的重要性,前后发生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点。秦时在五岭分别设立军事关口,其中在大庾岭设横浦关,骑田岭设阳山关,都庞岭设湟溪关,湟溪关就在“南风坳”。南越王赵佗据五岭之险,布兵“断关绝道”(包括“南风坳”),阻止北方战火烧到岭南,使南越休养生息达半个世纪之久。五岭是瑶族人口聚集居住地,瑶民被视为“瑶蛮”,常遭历代朝廷镇压,清道光六年(1826年)瑶民举事反抗,曾在这里据险与官兵对峙。1944年9月,抗战期间,国民党杨森将军率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二十六军数万人移动过境“南风坳”,历时三天整。1949年12月5日蓝山解放,尚有国民党交警二总队残余企图南逃广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连江支队七团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四0七团越过“南风坳”予以全部歼灭。

  永连商贸古道必经之地 也是现代公路、铁路绕不过的山坳 湖南永州至粤北连州自古就有一条商贸古道,“南风坳”是这条古道的必经之地。连州是粤北的重要商埠,水路通广州,旱路通永州各地,是南北物资集散地。内地原食淮盐,淮盐生产成本较高,且路途也远,加上战乱,明末清初改食海盐。永州人需要海盐最近路径是从连州挑运。这条古道又称“挑盐大道”。近代海关门户开放,洋货涌入,永州数县的商人、挑夫频频往来在这条古道上,撒下汗水,留下足迹,盛期每天千人过境,昔日一度繁华。南下物资主要是农产品,如茶油、花生、黄花菜、百合、苎蔴、药材、牲猪、牛、鸡鸭……。北上物资主要是食盐和日用百货,如洋油、洋布、洋伞、洋钉、洋火、磄瓷用品(如洋洗脸盆、碗、盘、口杯)……。

  1973年从蓝山楠市经“南风坳”至连州的“蓝连”三级公路修通,一改肩挑背负爬山之苦,数天的路程,两三个小时即可到达,上百人挑运的货物一车即可装载。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人民带来幸福。

  2003年“永连”高等级公路,在原“蓝连”公路的基础上裁湾取直,加宽建成。

  2008年“永连”高速公路动工兴建,从岭脚开始挖了四条隧道,于2014年建成。随即“二广”高速全线贯通,又一次缩短了永连两地距离。

  正在规划中的又一条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快速通道:“怀化—永州—清远—广州”高速铁路也从“南风坳”通过,或许又要打几条隧道,再次拉近永连两地距离,加快到达时间。

  “九嶷山”在哪里?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其意是舜帝南巡,最后死在苍梧(地域名)的某个荒山野岭,葬于山前。据传说: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闻讯前来寻觅。二妃千里迢迢来到湖南永州南部蓝山与宁远交界处“三分石”为主的九座相似的山峰面前,心存疑虑,不能确定是哪座山,故曰“九嶷”,“九嶷山”由此得名。这“疑”是指“山”,根据古时造字规律,凡与“山”有某种联系的字都加有“山”,故“九疑”演化成了“九嶷”,“九疑山”成了“九嶷山”。“嶷”是专用字,专指以三分石(海拔1822米)为主的九座山峰,包括畚箕窝(1959米)、香炉石(1781米)等。座落在蓝山与宁远两县交界之处。在蓝山县所城镇黄泥洞村前,古时建有一座供过往行人休息的凉亭,名曰“望嶷亭”。无论在亭中、亭前都是眺望三分石群峰的最佳位置。山峰常有白云飘绕,若在晴朗天气往西看,可远窥群峰容貌。蓝山人为纪念舜帝,把三分石东南面这片地方定为“舜嶷乡”,简称“舜乡”。三分石为主的“九嶷山”是连在一起的南北向山脉,东南面覆盖蓝山县原舜嶷乡(现荆竹、大桥、大蔴、紫良、所城)和汇源、犂头等乡镇。西南面覆盖宁远县九嶷山乡(原舜陵乡)和江华县的湘江乡。“九嶷山”原称苍梧山,据史志所载,其范围在两广和湖南交界处,包括萌渚岭在内,“九嶷山”只是苍梧山的一部分。“九嶷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九嶷山”仅指夏朝在三分石北面约20公里的玉琯岩建舜陵庙之后,把附近耸立的喀斯特地貌仅高数百米的九座山峰:舜源、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包括现在的九嶷山景区,其范围在宁远县境南。综上所述,在词典、“百度”词条中查询,皆曰:“九嶷山”在“湖南永州南部”、“在宁远县南部”或在“蓝山县西南部”。而绝不在蓝山县南部的“南风坳”。

  古地名正名的呼唤

  给“永连高速”经过“南风坳”这条隧道命名,当事人也许是根据“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公路里程地图册》所标“九嶷山”的位置确定的。该地图册第六页,把“九”字标在宁远与蓝山交界处,“嶷”字标在蓝山与连州交界处,“山”字标在临武县境内(如附图)。所标位置在已往的地图和史志中都查不到。显然是错误的。“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地图册》出现同样错误,只是把“九”字西移至宁远境内,“嶷”字西移至蓝山紫良乡内,把“山”字西移至蓝山浆洞乡内(顺便提示:该地图把蓝山县的大蔴乡漏标了)。上述前者为2015年1月升级出版,后者为2016年1月修订出版,也许不能作为2014年竣工通车的隧道命名依据。

  “永连高速”在“南风坳”北面设的服务区,命名为“南风坳服务区”,在“南风坳”南面设的收费站,命名为“南风坳收费站”。“南风坳”北面打了三条隧道都是以当地地名命名,分别是观音岭(3130米)、猫仔冲(250米)、新铺子(1200米)。唯独经过“南风坳”的这条隧道不顾常规,别出心裁命名为“九嶷山隧道”。

  “南风坳”是具有人文历史意义的地名,早已潜入在人们的脑海里,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是抹不掉,也替代不了的。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振鹤认为:地名要保持严肃性、延续性,除非是影响民族尊严,有损政治、文化的名字才需要改。隧道命名人充当现代“愚公”,硬把“九嶷山”移到“南风坳”的位置上来,是违背历史事实、张冠李戴、乱贴标签、给自然地理添乱、误导后人的错误作法。就此真正的命名应该是“南风坳隧道”,而不是“九嶷山隧道”。此事如能受到有关地名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正视,尊重历史、倾力保护古地名的呼唤,是周边群众的热切希望。(撰稿人:黄玉辉)

(本文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撰稿人黄玉辉,1934年出生,现年84岁,大专文化,工程师,退休干部。老家在蓝山县所城镇长铺村永连高速公路猫仔冲隧道旁,离“南风坳”很近,距“九嶷山”三分石也不远。在这里土生土长,对家乡发生的事情比较了解,也自然十分在意。今年清明回乡扫墓,众乡亲遗老就隧道错名之事议论哗然。其中包括:退休教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志愿者、90岁老人成纯旺,退休干部、84岁老人曾广明,退休高级教师、83岁老人雷求得。嘱我撰稿呼吁,为古地名正名。我认为事情虽小,却很在理。本人虽年高力衰,但难辞众托,以绵力愚笔勉强成稿,愿能受到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早日促成正名之事。

作者:黄玉辉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