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山古桥

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2018-06-28 11:04:48
新蓝山
—分享—

  

  自古以来,桥梁是当地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在一千多年的岁月变迁中,蓝山沉积了众多历史文化,比如舜文化、古道文化、宗教文化、瑶文化等等,其中桥文化也非常深厚,只是缺少挖掘。

  在蓝山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千年来,勤劳智慧的蓝山人民修建了许多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蓝山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蓝山萦带钟、深、舜源、濛溪诸水以十数,皆造桥渡。县旧志所载名者。城外四桥曰:“子来、东江、关蓝、赤阑”四桥均在城东。“偕乐桥”在城北,明神宗万历年中知县杨应祥建。距县城七里钟水河上的“五渡桥”。火田桥跨俊水;塔水桥、尹家桥渡山溪,龙须桥、龙溪桥、卢江桥、柳溪桥、竹广桥、戴星桥、龙川桥、虹桥、颜桥,三十里的楠木桥,东北四十里的“见龙桥”和距县城五十里的“马溺桥”共十七座古桥。旧县志所载名者,且作记,现存有柳溪、见龙、子来、万年、青龙、戴星等六桥。《见龙桥记》由林炳章所写,《柳溪桥记》由陈本敷所记,李文华撰写《子来桥记》。

  现存的古桥,无论是样式还是力学原理、美学理念,仍然对当代中国桥梁建筑产生重大影响,充分显示了蓝山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蓝山历代文人骚客对桥充满赞美之情,将桥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虹饮涧、玉环半沉,一派美的风姿。而在普通百姓的词典里,桥,既是欢乐之所,也是伤心之地,在桥上,故友相逢,尽享闲情雅致,充满欢笑与安宁;同样在桥上,人们送别亲人,隔水相望,挥泪洒别,此时的小小石桥,成了负载离情别意的地方。

  桥梁的建设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社会活动,在大量地修建与消失过程中,反复、交替、轮回。在强大的时间面前,旷野中的桥,再坚固耐用也抵不住风雨剥蚀,许多古桥在荒草的覆盖下,孤寂地终老,更多的则是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幸存下来的古桥,是活着的文物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每座桥都有着可以回味的感人故事,显现出历史文化闪烁的燿燿亮光。

  蓝山自古为湖南物资入广东的交通运输要道。在古盐道上的万年古桥。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爱桥、颂桥,除了桥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因为桥具有艺术功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成为人们千百年来吟诵的名作。

  人们除了对历史文化的反映,桥文化也有许多社会学的内容。过去蓝山人有为铺路修桥捐款、为建桥出义务工的社会公德,有些特殊古桥更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规定。这是古桥伦理文化、民俗文化。蓝山也有不少乡镇因桥而名,如土桥圩、大桥、楠木桥、竹管桥、龙溪桥等。这里面便有桥梁景观的功劳。因此,桥梁对区域形象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

  我们对古桥进行保护的同时,需要对桥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蓝山现存的古代桥梁有的没有名称,有名称的有些又没有标记,初来乍到的人不知桥为何名;有些古桥损毁严重,没有得到应有的修复。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桥梁文化的建设,珍惜历史的积淀,丰富桥梁的内涵,为多姿多彩的蓝山增添迷人的魅力。

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