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是湘江源头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作者:刘健鹏 编辑:李宗凯 2018-01-11 16:55:39
新蓝山
—分享—

副标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一个阶段内发展建设的指路明灯。我认为,作为湘江源头的蓝山县,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应该立足我县作为江河源头保护区域的重要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态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来建设和发展,把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作为我们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三个亮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之所以将其上升为千年大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报告认为,虽然过去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三十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而且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改善无止境,故升为千年大计。

  二是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报告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上加了“美丽”二字,正好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部内容。

  三是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纳入民生范畴。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优质生态产品”这个很有新意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习近平同志说过,“环境就是民生”,因此,从民生角度看,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而且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特别是对美丽环境的需求。

  学以致用。蓝山县地处九嶷山腹地和东麓,山地面积宽广,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即使在东北部平丘区,也是丘岗交错,林水交汇,田园农舍,果硕花红,是一个集优美风光和优质生态的好地方。我认为,应该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指导我们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发展生态产业,力促转型升级,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作为我县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重点突破。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是基于蓝山县资源禀赋作出的判断。蓝山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而现在缺少的是人们对地方地域文化资源的了解和对地方发展战略的正确认识。比如,我县南部山区位于九嶷山腹地,是舜文化与瑶文化交相辉映的最核心区域,是湘江源头山水景观的精华,可是,我们仍然有许多人认为蓝山没有旅游资源,这说明,我们在地域历史文化普及、推广和宣传方面有着巨大的欠账。我个人认为,蓝山县在资源禀赋方面,至少拥有两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蓝山县南部山区是蓝山境内风景最美、资源最丰、民俗最纯、民风最朴地区。这里山地宽阔,山势险峻,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58座,千峰竞秀,万壑流翠,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三分石、香炉石、八仙下棋、金鸡岭、蓝山峰等著名山峰构成了九嶷山主峰群,琛水、中河、凌江河从主峰群发源,是潇水和湘江的正源。这里物种繁多,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根据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考察结论记载,森林公园有高等植物213科,767属,1699种,占湖南全省高等植物种数的31.1%。同时,珍稀植物较多。1992年国家环保局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中的种类,板塘就有保护植物1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这又发现新的保护植物1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14种。加上受保护的全部兰科植物25种,有国家规定的保护植物49种。野生动物极为丰富,公园内已记录的鱼类达22种,陆生脊椎动物20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另有142种陆生脊椎动物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还有极为稀少的保护动物,如穿山甲等。而蛇种类更多,甚至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烙铁头。这是动植物生长的一座天堂。二是文化优势。蓝山县的文化包含有舜文化、瑶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蓝山的舜文化,明显区别于兄弟县区的舜帝传说故事,包含了包括舜帝、舜妃、舜臣和当地土著在内的所有人的故事,有着清晰的舜帝南巡路线,有着完整的人物关系,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夫妻、君臣、君民之间道德伦理的发端,是国家政权形成初期政治道德的最初体现。蓝山的瑶族文化,以传统文化保存完好而著称,度戒、抛牌、烧尸、还愿、家祭、坐歌堂等古老仪式和风俗至今被视为“全世界瑶族文化之标杆”(民俗学家张劲松语),伞舞、瑶鼓舞、刀舞、瑶歌等艺术形式得到很好保护和传承。蓝山是移民区域,现有居民多数是宋代以后从外地迁入,因此,蓝山平丘区就成为多种风俗、语言的集中展区。仅方言,就有新圩片、太平土市片、县城片、竹市片、祠市蓝屏片、正市片等六大体系。各大古村的族谱、村志,是不可多得的古文化百科书。蓝山曾经宗教繁荣,解放前夕,蓝山县境内共有寺观庵堂236处,含佛、道、基督、天主四种教派。塔下寺建于唐朝,已历千年,曾是湖南八所具有授戒资格的寺庙之一,佛教圣地。蓝山更是红色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阮贞、利运洁、胡祖舜等革命先烈曾为这片热土献出满腔热血,红军长征又为蓝山带来革命火种。1949年,三支共产党外围组织领导的地方武装一度占领县城,宣布“解放”(即民间俗称的“土解放”)。失利后,又坚持战斗,配合解放军歼敌18000多名,迎来了蓝山解放。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是基于蓝山县地理位置获得的优势。多年来,蓝山一直被称为“楚头粤尾”,或者“楚尾粤头”,其实不论是头是尾,都是“边远地区”的别称而已。直到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交汇,我县地理位置获得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成为了联结珠三角与长株潭、海西和桂北四大城市群的重要的“十字路口”。作为联结四大城市群的重要枢纽,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湘江源头的生态优势、地理优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主动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四大城市群之间的“花园走廊”,主动对接城市群,创造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为城市市民服务。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是基于蓝山县江河源头应有的举措。按照国家的环保要求,作为江河源头的蓝山县,大工业和矿产开发肯定是不适宜过度发展的,这就注定了蓝山县必须走“生态立县”的道路,努力发展生态产业,以城市“后花园”、“大郊区”的姿态,以大城市需求为依托,打造我们的服务特色,努力把蓝山县建设成为美丽的公园、休闲的天堂、消费的乐园,以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前来休闲旅游、居住消费、运动探险、养老保健。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是蓝山县现有产业基础升级的要求。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蓝山县的生态产业已成星火之势,正待转型腾飞,现在只欠政府引导这个“东风”了。据统计,全县共有水果种植面积6.6万亩,包括早熟梨、柑桔、葡萄、杨梅、桃、奈李、板栗、核桃等在内的水果年总产量6.9万吨,产值达2.6亿元。现有专业从事水果种植的企业10家,其中包括1家省级龙头企业和2家市级龙头企业,种植水果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250家,千亩以上专业村7个。水果产业目前已成为蓝山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以郁葱林业为代表的造林大户不断崛起,在扮靓山河的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湖南三峰茶业公司的“百叠岭”系列茶产品已成为省内著名品牌产品,同时通往百叠岭茶文化体验基地的旅游道路已得到拓宽,百叠岭逐渐成为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劳动体验、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城郊生态文化休闲公园”,是奉献给各地市民的一道“优质生态大餐”。各地土鸡、土鸭、土猪等生态养殖产业风生水起,浆洞瑶族乡养殖专业户、共产党员张修任已完全掌握白鹇所有繁殖养护技术,饲养量已达4000多只。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许多村开始依托本村生态自然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正在谋求打造生态旅游强村。县委统战部2015年举办的“十佳美丽乡村”评选获得了180万的点击率和70多万的投票率,证明了蓝山人民对于美丽村庄建设的憧憬和向往。前不久,太平圩镇白龙山自然村、舜源办事处刘景福村的村干部们都主动找到县有关单位,要求为本村后山保存的数百亩古樟林、古松林、古梅林和石山、溶洞、红军战斗遗址等景点作出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以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生态农庄。可见,群众已经有了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生态产品、改变农村面貌的强烈要求,只要党委、政府加强正面引导和支持,蓝山的生态产业一定会实现整合、转型、升级,从而成为生态强县,旅游、休闲的乐园,四大城市群的“花园走廊”。

  综上所述,蓝山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致力于为四大城市群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是由湘江源头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区位特性确定的,同时也拥有强大民意支持和强大的产业基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因势利导,认真规划,制定和落实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把向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重要举措,作为湘江源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抓到底。要在观念上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生态是资源也是资本”的理念。深刻认识生态资源的商品属性,充分认识生态资源是有着巨大潜在价值的资产,把生态资源作为稀缺资源和有价值的公共资本进行经营;要坚持“环境就是现实生产力”的理念。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助推器。环境美,则人气聚;人气聚,则经济兴;要坚持“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国外的经验教训和国内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不计环境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保住了青山绿水就保住了发展底线,维护了发展优势,创造了发展政绩。因此,全县上下要树牢生态发展理念,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

  在具体操作上,要认真研究,围绕“优质生态产品”这个总目标,提炼产品清单,加大开发力度。在制定全县发展规划时,建议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扮靓“十字路口”,建设“花园走廊”。蓝山位于楚粤交界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南北商贸往来之重要通道。随着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的修通,蓝山成为珠三角和长株潭两大城市群、海西和桂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认识到这个定位十分重要);换个角度看,蓝山的周边县市旅游景点众多,旅游业发展都非常红火,而蓝山恰好就位于这些城市群、经济区和旅游景点的交通“十字路口”,是名符其实的“经济通道”和“景区走廊”。只要加强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发展休闲产业,不出十年,蓝山必将成为各大经济区、城市群和旅游景点之间的“花园走廊”,从而借助周边县市的发展实力,吸引众多人士来蓝山休闲旅游,投资兴业。实际上我们在休闲产业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一片黄花梨成就了五届“梨花节”,几片油菜地成就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毛俊、下清涵、大洞等地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吸引着各界人士眼球,一个基础条件还很差的“龙湾山庄”每天客流不断,“航昇水上中心”引起了周边人士众多关注,创想世纪文化旅游城已经成为蓝山文化亮点。生态建设成本不高,依靠民间资本就可以做好,关键在于制定规划和认真落实。蓝山已拥有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和百叠岭两大生态区,再造一些景点并非难事,比如造一片楠竹可成竹海,植百亩荷花可赏清莲,如果还有一谷樱花、一山红枫、莽莽松林、座座茶庄,加上随处可见的农家乐、休闲山庄、水上乐园、森林氧吧,蓝山就可以形成休闲中心。可以设想,如果一年四季都有美景、美食和热情周到的各种服务,蓝山就会真正成为“花园走廊”。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在城市间奔走之余,景点间穿梭之际,就会愿意伫足蓝山,或在乡村休闲观景,品尝美味;或在古寺求佛修心,宁静致远;或来探访湘江源头,感恩抒怀。

  二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居住品质。蓝山县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打破城乡之间二元分割的界限,搞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障碍,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整体实施净化和美化。为此,蓝山要立足“一镇一规划,一镇一图集,一镇一特色,一镇一方案”,出台《蓝山县“湘江源头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边贸重镇、旅游强镇、特色新镇和风情小镇,实现城乡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换新样”,力争用5年时间,全力打造大洞、新圩、毛俊、所城、楠市等10个乡镇,使其成为产业坚实、功能齐全、辐射明显的现代化小城镇;建成一批农民新村,使其成为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村新型社区;建成一批文明院落,使其成为用水安全、用厕卫生、风格协调的农户聚居点;建成农民新居,实现农村群众安居、康居、宜居的目标;鼓励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家庭农场或农家乐、水上乐园之类的休闲中心,把吸引客流作为搞活经济的考核指标之一。同时,用3年时间,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分别建成一个文体广场、配备一套室外音响、安装一套农村广播、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伍、每月开展一场文体活动,从而加强基层宣传文化体育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做强生态农业,促进绿色致富。近年来,蓝山县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不遗余力打造特色效益农业高地,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崭露头角,竹木、优质稻、烤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农产品特色凸显,农产品生产不论从规模上、技术上还是深加工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的改善。按照生态立县的要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使我县现有农业产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一是培养和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达到一定标准的龙头企业,给予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帮助,并鼓励企业拓展产业深加工链条和开展服务性设施建设,协助其做好品牌宣传推广。二是提升科技化水平。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协助企业引进人才,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打造一批具有蓝山特色的农产品和山野土特产知名品牌。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农户培训全覆盖。三是加快基地建设。在做好各种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农田基本改造,打造完善生猪、蔬菜、茶叶、水果、油茶等基地建设;结合工业园区开发,为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产品展示基地等设施;结合城乡绿化,由政府免费提供苗木,鼓励农民按规划种植景观林和经济林;结合品牌推广,大力培植企业文化和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鼓励发展农村家庭农场,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使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平衡、健康、稳步地发展。

  “最爱湘江母亲河,常来蓝山看外婆”。蓝山是湖南母亲河的家乡,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之路,立足于利用10 年时间,结合打造美丽乡村,植花种树,修塘整渠,铺路架桥,丰富旅游和文化创意产品,高标准打造湘江源生态产业经济体系,把蓝山建设成生态完好、宜居宜商、适合休闲的“花园走廊”,使蓝山成为每个节假日都让人魂牵梦绕的“休闲家园”。

  (作者:刘健鹏 县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工商联原党组书记)

作者:刘健鹏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