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蓝山红色文化的几点建议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2016-01-22 17:20:52
新蓝山
—分享—

  就目前而言,蓝山红色文化尚处于自在状态。从长远及文化建设大局的角度而言,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深度挖掘、整体策划,让蓝山红色文化这颗灿烂的明珠大放异彩。

  1.核实家底。虽然我县进行过文物普查,但对于红色文化的家底却不敢说百分之百核实,必须尽快加以落实。楠市镇田心村的红军墓,虽然群众进行认定的呼声较高,但却一直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进行佐证,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给出明确的答复。楠市镇朱家坪村杨章刊家的老宅,据传当年毛泽东曾在此疗伤,并在杨宅留下笔墨。因为杨昌品与毛泽东是校友,毛泽东同志嘱咐杨昌品在后方干革命。杨家对于红军用过的物件相当爱护,老宅也不忍心拆建。民间对于杨宅的文物认定与保护的呼声较高,但文物部门的批复却没有下来。虽然相关部门对于红军在蓝山的故事收集了不少,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很多民间传说并不是没有根据,只要查阅相关资料即可甄别真伪,该项工作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相关部门对于红军长征过蓝山的研究比较透彻,但对于红二十四师在蓝的革命活动及相关遗迹的保护工作是一块短板,轰轰烈烈的蓝山苏维埃运动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历史地位,这一短板必须尽快补齐。

  2.找准问题。对红色文化史料的整理,时间已经很紧迫,很多知情人年纪都在八九十岁左右,如果等这批老人离世,将对红色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红色遗物修整的技术性难题还没有突破,必须从技术创新上进行突破。楠市下洞村的红军标语,由于是写在露天的墙上,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其消褪似乎不可逆转的事情,必须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楠市镇楠市村的红军屋,虽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产权及日常维护似乎陷入了尴尬境地,必须从管理上进行创新;民间关于红色遗迹的呼声日隆,但早些年,群众的呼声是被相关部门掩盖了,不作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害了不少事,对部门的约束力必须加强;整个蓝山县,陆续有不少文物捐献给相关部门,但红色文物的数量一直没有突破,必须出台相关机制进行激励,确保红色文物应保尽保;对红色文化的管理机构相对薄弱,没有专业而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加之没有博物馆这个平台,红色文物的保护处于“打游击”的阶段,必须进入“阵地战”阶段;对红色苏维埃的探索、挖掘与保护相对较弱,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行动上加以强化,从技术上加以抢救与弥补。

  3.规划开发。蓝山红色文化必须高瞻远瞩进行规划、滴水不漏进行整体开发,才能使之永垂不朽。一是要立足于文化三蓝这篇大文章,将红色文化摆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作好战略定位。就蓝山而言,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无非是舜文化、瑶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必须立足于打造生态文化城市这个战略高度,对红色文化进行整体包装。二是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采取保护与开发并行的措施,既使红色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又使红色文化得到有效展示与开发。总市刘景福村就着眼于红色文化旅游来进行保护与开发,拿出了整体的可行性报告,修缮了相关红色遗址,整理了红军的故事,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立项;县委宣传部编辑了“红军长征过蓝山”也即将交付印刷;文物部门正积极筹划“蓝山博物馆”建设。三是要立足于统筹兼顾这个方法,一方面,已发掘的红色文物要有效保护,另一方面,要积极深入开展红色文物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尤其是要对与红二十四师“苏维埃”政权有关的文物进行保护与开发,对民间呼声较高的红色遗迹进行认定、保护、开发。(作者:梁利)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6/01/22/99195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