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记忆,一张厚重的历史名片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2016-01-11 11:27:17
新蓝山
—分享—

  一条条红色标语得到应有保护,一幢幢红军屋得到修葺,一件件红色文物得以妥善保管,一个个红军故事得以收集整理……随着红六军团临时指挥部的重修竣工,红军桥、红军渡的重新命名,以红色记忆为主旋律的红色文化正逐渐成为三蓝文化的重要因素,红色记忆,也正以湘江源头蓝山县的城市名片登上历史舞台。

  ◆过境蓝山

  打开蓝山县志,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岗位退休、正在县史志办整理历史资料的骆心鸣,向我们娓娓道来红军长征过蓝山的故事。

  1934年8月29日,红六军团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率领下,从嘉禾进入土市,在古院宿营一夜后,经洪观、楠市过蓝屏,挥师宁远;时年11月16、17、18日,红一方面军雄师10万从临武、嘉禾分三路通过蓝山,代号“西城”的耿飙部,16日在雷家岭宿营一夜,翌日从祠市绕过宁远天堂圩、直插道州城。

  19日,红一军团主力,在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的率领下,从临武电光铺、羊伏岭进入蓝山下河铺后,兵分两路于21日经冬茅山过祠堂圩,去宁远东城;17日始,九军团陆续进入蓝山下河铺后,经新圩、田心、火市、雷家岭、岩口、竹市、白子元,19日至22日全离开蓝山去宁远下灌。

  18日、19日、20日,红三团在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一方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亲自领导下,为策应红军过蓝山,抢占蓝山县城,并于21日全部离境蓝山向宁远冷水铺前进。

  ◆光荣遗迹

  “我们村盛传着‘一个半红军’的故事,当时红军经过我们村,有两位青年自愿跟着红军走,其中一位成了真正的红军,快到宁远时红军首长问另一位青年,得知其家中只有老母,便动员其回家照顾母亲”,站在新修的红军墓前,总市办事处刘景福村村支书刘章文动情地对我们说。

  为了纪念那段峥嵘岁月,刘景福村多方筹资,自发地重建了红军桥、红军渡、四座红军墓,维修了红军屋、上交了红军家书,还主动作出了红色文化开发规划,以其保留红军过境蓝山时的光荣遗迹。

  据载,红军经过蓝山,历时7天,足迹遍及19个乡(办事处),165个自然村。红军曾与国军多次激战:8月30日,红六军团在罗阵庙与大基嗣之间,击败王东原部,六军团牺牲3名战士;11月19日,一军团一部在洪观铁尖头一带与李云杰部作战,毙敌连长1人,敌士兵多名;11月20日,三军团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四、五两个师埋伏在刘八五附近的大叶岭、打靶岭等9个山头上,次日,敌人进入埋伏圈,双方激战一天,敌一三六团被全歼,红三团亦牺牲20多人,战斗中,被派往宁远神下一带的红六师奉命回援,行至大元井附近的杉机岭、木马时,与李云杰阻兵遭遇,毙敌多人,红六师为夺机枪,牺牲两名战士,傍晚撤出战斗。据实地考察,土市新村、总市刘景福、楠市下洞村等地的革命标语至今保存完整,共34条;红军墓、红军屋、红军桥、红军指挥部、农会旧址、首长旧居等遗物遗址保存完整;周恩来、任弼时、肖克、王震、耿飙、刘伯承等首长及红军指战员的战斗故事广为流传。

  ◆红色政权

  “历史不容忘记,历史是最公正的一把标尺,正当我们研究红军过境蓝山历史时,也不能忘记了在蓝山轰轰烈烈一时的苏维埃运动。”参加过红色文化课题调研的一位蓝山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如是说。

  史料记载,1935年,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余部转战蓝山2个多月,其足迹遍及9个乡。红24师主要活动在荆竹、紫良、浆洞等山区一带,建立了荆竹游击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广泛深入开展革命斗争。

  1935年3月中旬,24师在蓝山荆竹寨推翻了国民党县政府设立的永和乡政府,帮助建立了永和苏维埃政府,在瑶民房板上书写“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劣绅得太平”、“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农民组织游击队、夺取地主武装”、“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在蓝山冲和荆竹寨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人平分得0.8亩水田。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红军发动当地群众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在本地发动群众打土豪,支援策应红军开展活动。

  虽因国民党反动派无情镇压,蓝山红色政权以失败而告终,但期间涌现出了胡仁生、李光华等一批革命先烈,唤醒了蓝山人民的革命斗志,革命之火在三蓝大地逐渐蔓延开来。(作者:梁利)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6/01/11/99197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