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构筑平安和谐的蓝山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邓有材 编辑:李宗凯 2015-08-29 21:52:58
新蓝山
—分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平安和谐,自古是人们的追求与理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学处置,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我县如何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体系,促进平安蓝山建设,笔者就此作出如下浅析。

  一、我县应急处置建设现存的困难及问题浅析。

  历年来,我县在应对突发事件、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上,尤其在处理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群体信访等突发事件处置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但依然存在着如下客观因素。

  一是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我县地处湖南省南部边陲,南岭山脉中段北侧,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丘、岗、平区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特殊地貌地形及经纬度,容易发生旱涝、泥石流、冰雹、雪霜等自然灾害,如“2007年雪灾”“8.16洪灾”等。加之毗邻郴粤,人员商贸流通发展快,尤其禽畜、农产品等交易活跃,在动物防疫、传染病疫情、交通安全等方面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二是应急救援基础建设薄弱。还存在财政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缺失、部分应急处置专业机构软硬件配套建设不强、责任措施落实缺位、协调机制不健全、处置程序繁缛、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应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等问题,制约着应急处置的高效、快速反应。

  三是全民应急素质整体偏低。全民安全生产观念滞后、应对突发事件意识淡薄、群众自救互救常识缺乏、全民应急警示教育推广不深、密集型人群安全防控措施难以到位、地缘民风落后、宗族械斗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舆论欠科学引导、信息共享平台未健全等。

  四是行业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监管不力,行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诸如食品药品安全、学校卫生、道路交通安全、地方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管、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医闹医纠、群体性信访事件、征地拆迁、城管建设、社会群体治安事件等等问题有待强化建设与整治。

  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应急救援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的减轻或和降低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切实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有利于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蓝山的需要。我县目前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积极应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建设“四个蓝山”提供坚实的稳定的政治基础。

  三是平安蓝山创建活动和法治建设的需要。平安与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平安建设是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平安创建事关千家万户的和谐与安宁。科学有效的应急体系,是构建平安蓝山、和谐蓝山不可或缺的政治任务。

  三、有关建议与对策。

  科学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构筑安全体系,是全县各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社会及各职能部门务必需加强管理,要站在“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切实各司其职,强化落实。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应急常识的广泛宣教,提高全民应急意识。

  一是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可以探讨“学习—培训—应用—参与”模式,将应急处置常识普遍推广,尤其加强对学校、企业、工厂等重点人群的宣教;

  二是强化应急法制常识宣教,各级各部门及全社会务必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专门的应急演练培训机构,通过科学专业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四是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加大科普宣教活动力度,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是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完善宣教信息平台建设。可将突发事件应对常识的普及,纳入“全民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工程体系建设。

  (二)、坚持指导性原则,强化行业分类治理,重视源头管理。

  坚持与巩固“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切实履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预警意识。

  一是加大政府权力资源的整合,解决政府部门职能分治,相互推卸、职责不清等问题;务必理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工作环节、执法范围、处置程序等,严肃操作规程及办事作风;

  二是加强协调机制的完善,着力推行“统一指挥、联合处置、部门协调、分类治理、强强合作”的应急预防与处置措施,譬如充分发挥“安委会”的作用,真正体现务实的作风;

  三是务必加强部门自身行业的自律意识,诸如安全监管、道路交通、疾病控制机构、农林水利、公安民政、质量监管、气象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尤其有关执法部门,务必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把问题发现在源头,处理在萌芽。

  (三)、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突发事件有着突发性、社会危害性等特点,如何高效、快速的作出决策、部署、应对及处置或平息,建立一支高素质应急处置队伍极为重要。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培训机制,创新人才及队伍培训方法,完善培训方案,体现出“有效、实效、高效”的特点;

  二是开展好演练活动,提高演练质量,突出“实战、实用、实效”效果,摒弃流于形式的“以演带练”;

  三是强化队伍思想素质,严格人员筛选标准,真正突出“思想正、素质高、技能强”“拉得出、用得上、能打仗、打胜仗”的综合修为;

  四是突出重点,分类建设与整合建设相结合,既有专业性处置队伍,又有合作型团队;

  五是改善人才队伍的待遇机制,根据其专业性、特殊性、风险性,配套有关待遇福利;

  六是指导、鼓励和支持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团力量;

  七是积极配套建设好应急处置救援设备设施,在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

  八是着重突出处置前的谋略,处置时的实力,善后处置的实效。

  (四)、严肃制度建设,规范应急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置及善后处理工作,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保持严肃、谨慎、科学的态度,规范有关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严肃纪律,把应急处置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二是完善与细化考核标准,不流于形式;三是考核结果的优劣,与绩效待遇、人员升迁、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四是加强督导,强化违规行为的处置力度,有效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五)、注重舆论引导,结合我县实际,营造良好氛围。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发展十分迅速,社会舆论引导体系还未趋于成熟,加强良好的舆论导向,值得深思。一是要通过正规渠道加强正面宣传与科学引导;二是加强舆情、网络的监管;三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遵照程序,推进透明公开建设,以公开促落实,以透明化猜疑;四是强化信息化技术建设,推进指挥信息平台运行建设。五是结合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深入开展应急处置建设,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向上的氛围等。

  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是评价政府职能部门执行力与公信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是构筑平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务必树立起“居安思危”“安全促发展”的意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推进应急处置建设、平安创建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努力。(文/邓有材)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邓有材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5/08/29/99223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