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档案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及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档案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落实惠民政策、维护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具有真实性、原始性,具有其它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它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档案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泛,对档案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国家制定的档案法律法规和各省市制定的档案法规条规至少有1000多部以上,可是档案法律法规在乡(镇)村两级组织知之甚少,特别是村级组织的村干部们更是对档案法律法规一无所知。乡(镇)村两级组织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每年产生的档案资料无数可估,可有价值的档案保存甚少,不是县级档案部门指导监督不够,重要的是乡(镇)村两级有部分领导和干部重视不够,档案法律法规缺乏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不强,加强乡(镇)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在乡村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迫在眉睫。结合我县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加强乡(镇)村档案法律法规宣传,依法治档,促进乡(镇)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谈几点想法:
一、目前我县乡(镇)村的基本情况
蓝山毗邻广东,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沿海进入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39.8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万。二广高速、厦蓉高速贯穿全境,省道216、322、324线在县内交汇。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名南平,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其境“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而改今名,具有2200多年的悠久建县历史。2014年5月20日,国务院权威认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目前,全县辖20个乡镇场、10个办事处,358个行政村,3046个村民小组,农民总户数77334户,农业人口数321627人。全县现有耕地23.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6%,林地215.7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9.65%。近些年,30个乡镇场办事处2000年以前的档案由县档案局收集整理入库,2000年以后产生的各类档案由各乡镇场保管,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档案法律法规监督不到位,目前乡镇场的档案管理存在混乱的现状,档案收集不及时,资料保管不完整,整档合格率不到20%,358个行政村仅有少数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理了部分档案,整档合格率不到5%。
二、在乡(镇)村两级强化法规宣传,依法治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近几年来,蓝山县的档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级档案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竭尽全力想做好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群众这篇文章,促进乡(镇)村两级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更好地服务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然而,在乡镇场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规范村级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暴露出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乡(镇)村两级干部档案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少数乡(镇)村主要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档案可有可无,甚至未安排专人抓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部分村干部脑海里更无一丝档案法律法规观念意识,档案资料不归集、不移交,资料无人妥善保管、丢失严重。二是管理比较混乱,乡(镇)村档案资料管理五花八门。大部分乡镇场未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编制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第十二条:“各机关应根据本规定,结合本机关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编制本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但大部分乡镇场强调中心工作压力大、人员力量少,没有组织专门力量管理档案工作,致使乡镇场各职能部门档案资料管理我行我素,只图一时办事方便,档案资料不集中管理,管理不到位,资料丢失严重;村级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村级无专门档案柜,无村级档案的收集、立卷、保管、保护制度和措施,仅有的一些文件、资料收集杂乱无章,部分已被虫蛀鼠咬,档案资料损毁严重。三是档案法律法规监督不到位,乡(镇)村档案资料收集单一。乡(镇)村两级缺乏档案法律法规的监督,乡镇场的综合档案室仅保管了部分文书档案,且不齐全,乡镇其它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强调上级主管部门有要求,拒绝档案资料集中归档;特别严重的是村级档案更为糟糕,文书档案、计生档案、大量有价值的民生档案资料分散到各个村干部手中,群众急需的农业科技档案、农村合作医疗、弱势群体救助等档案资料收集不全;还有些重要的档案资料,村干部习惯各人保管,很少办移交,多年下来,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有的年迈,有的已逝,有的外出打工,档案资料不了了之。四是档案岗位设置缺乏档案法律法规有效监管,档案专(兼)职人员素质欠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现在乡镇场一级没有设置档案员岗位,大部分由分管办公室的人员兼管,办公室人数少事务多,档案工作成为配角,档案管理的职责缺乏有效监督;而且办公室人员业务知识不熟悉,没有精力去抓档案的收集、整理,更不用说去保管好。村一级档案管理更加糟糕,没有实行“村档乡管村用”模式,村干部三年一届,刚刚收集好的部分档案资料,由于换届落选,满脑子怨气,素质不高,既不肯打移交,更不用说去收集、归档,造成了目前乡(镇)村档案工作的被动和档案资源的损失。五是档案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欠缺,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目前,在乡镇场一级综合档案室,由于有部分乡镇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档案法律法规认识不够,我行我素,档案保管在各自的办公室,并且缺乏档案保管的“十防”措施;村级档案管理更是缺乏专人管理、专柜保管,有些村保管档案的地方窗户玻璃坏了也长期得不到维修,有的满室都是灰尘味、霉味。
三、依法治档,促进我县乡(镇)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八条:“各类档案馆和单位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档案库房有害物质的防治,做好防火、防水、防盗工作,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损毁、丢失或者擅自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七)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以及《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相关内容等等,要求乡(镇)村两级必须强化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源不丢失、不损毁,档案保管保护设施完备,档案利用高效,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治档,促进乡(镇)村档案工作走上规划化管理,促进基层事业全面发展。笔者针对我县乡(镇)村两级档案管理的现状,结合实际,认为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依法治档,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1、成立档案培训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乡(镇)村两级从事档案的工作人员90%以上未经过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为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县委县政府要成立全县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在职县级领导专门负责全县档案管理工作的联络和调度。建议在县委党校,每年定期对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乡镇场和县直单位的分管领导及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轮流培训,这样档案部门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增强,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档案法律法规意识,确保乡(镇)村档案依法治档才有保障。
2、强化考核机制,明确职责。为落实档案工作的考核机制,每年县委、县政府两办要对乡镇档案工作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终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对考核排名靠后的乡镇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并记录到个人人事档案中。同时督促各乡镇场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落实,明确一名党政副职专抓档案工作,办公室秘书和乡镇场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专门负责具体抓乡镇场及所辖行政村的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和业务培训的组织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乡(镇)村广播、闭路电视及不同场合的会议等方式宣传《档案法》和《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多方渠道,指导和监督乡(镇)村两级档案工作的开展,形成强势,推进基层档案工作的发展。
3、强化档案部门的培训力度,力促乡(镇)村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加强乡(镇)村档案管理的培训力度迫在眉睫。针对目前乡(镇)村两级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业务不熟,岗位变动频繁,档案法律法规接触较少,领会不够,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掌握不深不透,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分类整理方法陌生的现状。为了乡(镇)村两级档案工作尽快迈入规范化管理,档案主管部门要首担其职。首要任务是强化指导,加强培训。结合实际,可采取三级培训的方法:一是县档案局培训乡镇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兼管人员,使他们掌握档案法律法规知识,便于依法归档;二是在档案专业人才的指导下,乡镇场档案部门负责培训驻村干部;三是驻村乡镇场干部进村入户,培训村支两委干部,真正使村干部领会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哪些资料要归档、如何归档,熟知损毁档案的法律责任。通过层层培训,切实提高乡(镇)村两级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业务知识水平。其次,县档案局要有计划地组织县直单位的档案业务骨干,分片分区域,下乡镇场、进村入户开展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深入所联系村开展档案工作进村组、档案工作进家庭,依法依规指导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乡(镇)村两级档案管理工作早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加强档案执法检查,确保乡(镇)村档案安全完整。近几年来,县档案局在县直单位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的力度比较大,收效明显。但是在乡(镇)村两级的档案执法检查工作开展的比较落滞后。为了确保乡(镇)村两级档案完整、安全。首先,县档案局要选择1-2个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落后的乡镇场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档案管理违法违纪的事项立案调查;同时,积极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邀请县人大代表们对乡镇场档案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其次,针对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落后的乡(镇)村组织,县档案部门配合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函》,力促加大对档案工作必需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设施,切实改善乡(镇)村档案室管理条件。第三,依法治档,积极推行“村档乡(镇)管村用”试点。村级办公场所,没有完备的档案管理设施,即使档案整理了,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存。有效的办法是实行“村档乡(镇)管村用”的管理方式,督促村级在每一届任期满,村支两委换届前,各村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及时移交乡镇综合档案室,建立相关保管和借查阅制度,这样既达到了管理更加规范,利用更加方便,又提高了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服务好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四,健全乡镇场档案管理机构,增设乡镇场专职档案员岗位。乡镇场档案资源来源广、部门多、资料杂。目前,我县乡镇场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办公室秘书兼管,办公室秘书事务杂而多,既忙于接待事务,又忙于上传下达,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档案资料,而且变动频繁,有些刚熟悉一点档案业务,不是提拔,就是变动了岗位。为了健全乡(镇)村档案管理机构,建议组织、人社部门,为乡镇场增设专职档案员岗位,这样既达到有专人负责乡镇场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有时间、有职责、有精力去抓好村级档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确保我县乡(镇)村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法律保障。(作者:龙文军)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龙文军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