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企业如何与国际税收接轨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胡琴琴 编辑:李宗凯 2015-01-05 15:21:37
—分享—

  产业转移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沿海区域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趋势的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为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点的永州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使永州成为了湖南省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拥有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以及中部唯一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办事处四块闪亮的“国字号”招牌,促使了永州产业转移经济蓬勃发展。

  一、永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永州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6%。其中山林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近50%,有植物2712种,占全省的68%。农作物品种繁多,药用植物资源与草场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55种矿,占全省的一半;锰、锡、稀土等储量大,其中锰保有储量约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占全国总储量的七分之一,稀土储量为中南五省区之最,江华的稀土矿储量全省第一。水能资源也是相当丰富,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18.2万千瓦。能建1000千瓦以上水电站的地址达80多处。装机总容量可达7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0亿度。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永州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二)政策优势明显

  永州是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三市之一,湖南省政府积极支持湘南三市“先行先试”。2012年永州市政府先后研究出台《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实施意见》、《十项措施》及推进对接东盟的《意见》、《决定》等政策措施。2013年又出台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引进培植壮大骨干工业企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同时,市政府与省商务厅签订了《厅市战略合作协议》,拟定了10个方面的具体项目,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外援力度明显加大,永州成为中央、省、市各类政策集中扶持区域。

  (三)地理位置优越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属湘南西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旅游服务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永州围绕打造湘粤桂省际交通枢纽,着力构筑起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实现了湘桂、洛湛铁路南北交汇,泉南、二广、厦蓉、永贺高速交织;实现了永州至长沙、到北京、抵昆明的航线顺利运行;实现了航道升级,湘江水运通江达海,连接世界。永州融入珠三角、长三角和东盟地区“半日经济圈”变成了现实,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四)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永州市先后实行了规范非税收入减免缓征管理,实行一站式收费制;加强投资环境整治,打造平安永州;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目前永州是全省保留行政许可项目最少的市州,连续五年评为全省优化经济环境先进单位;实施网上政务服务,推行外商投资项目代理制;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实行“5加2”、“白加黑”和限时办结制度;实施外商投资投诉快速受理和应急反应制度等,让沿海转移企业和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服务好、发展快。

  二、永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永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受劳动力、环境承载能力、土地等因素制约,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加速。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对接东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推进永州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业转移通过对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利用,不是仅仅为了实现量的扩张,从根本上讲,是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永州可以借鉴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对接东盟,吸收先进生产要素,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和集聚科技创新能量,全面拉动永州经济发展,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为永州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永州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永州是国家商务部2007年确定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永州打造成湖南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产业承接的示范区”,并赋予先行先试政策。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明确提出:要把永州作为100--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来培育;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到国家级层面,使永州已成为全国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地带。这些都为永州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东盟、加快新型工业化、打造现代工业城市等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四是带动永州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带动永州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移入产业的发展会对各种生产要素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相关投入品产业的发展;二是移入产业能通过削减本地下游产业的投入成本而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三是移入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刺激附属产业的发展,如促进金融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功能,它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冷水滩经济的发展。

  三、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与国际税收接轨的意义

  随着永州成为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板块,这个昔日的农业大市如今正乘势而上,以示范区建设为主,大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永州市13个工业园和工业项目区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达到800余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90多个,占总数的25.1%。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促使外贸进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一。2013年,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1亿美元,增长51.7%。可见,随着永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对接东盟的白热化的发展,涉外税收结构及税收形势日益复杂,税务部门如何加强税源管理,加快对接国际税收迫在眉睫。

  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大环境下,继“营改增”之后,地税部门税源减少,而沿海转移产业税收连年增长,占据了有力地位。当前形势下,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对加速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扶持作用,为增强税收增长后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企业管理如何与国际税收接轨

  如何提高国际税收征管能力,全面对接国际税收管理,首先对国际税收的职能要有清晰定位,其次是要深刻认识到日常涉外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由于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征纳质效低下,或者是利用进口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境内利润外流等等,规范国际税收管理,防范和打击逃避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是摆着各级税务部门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建立健全国际税收管理机制

  继续完善反避税工作、非居民税收管理、“走出去”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四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跨境税源的管理力度,推进涉外地方税收征管的精细化。以征管改革为契机,成立国际税收业务部门,组织协调全市国际税收业务;依托强有力的团队,对税收协定管理、国际征管协作、反避税管理、非居民税收管理等国际税收业务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国际税收管理职能,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绩效标准进行细化,初步形成了岗位职责明确、执法程序规范、监督考核严格、过错追究到位的绩效管理机制。

  (二)不断推进涉外税收征管的精细化

  以先进的税收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提升信息管税的能力,精确实施跨境税源的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加强涉外企业名册管理,不断充实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关联关系以及组织架构等涉税信息。加强税务机关自身征管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强与银行、海关、工商、网上商业用户等的连接,实现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积极拓宽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第三方数据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信息。建立健全重点税源预测、评估、监控和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国际税源监控机制,实行税务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及时掌握跟踪纳税人的跨国(境)投资、交易等行为。基层地税部门还要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改进涉外税收征管信息的采集手段,加大征管信息的采集量,提高税源分析和管理的质量。

  (三)提升涉外税收服务的质量

  涉外税收管理工作应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不断改进涉外办税机制,提高涉外办税效率,提升涉外税收管理人员素质,改进办税环境。

  1.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减少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政策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建立高水平的涉外税收征管队伍。

  2.组建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团队。从上到下精心挑选一批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从事国际税收工作,打造阶梯型国际税收管理的核心团队,努力发挥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真正将最优的人才资源集中到跨国税源管理的最前沿。

  3.加强国际税收宣传。采取“选送”、“自培”、“岗培”等方式,加强内部国际税收政策培训;通过“QQ纳税服务群”、“微博”、地税网站、网上纳税人学校等方式加强外部国际税收政策宣传。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相关配套征管措施,保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顺利贯彻执行,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现行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转移企业争取获得有关方面的资格认定。(胡琴琴)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胡琴琴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5/01/05/99282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