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滨溪村保护开发利用的思考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王芳 编辑:李宗凯 2014-06-03 17:15:31
新蓝山
—分享—

  为保护开发利用好滨溪村,笔者以2014年春季科班一班学生身份于5月份深入到滨溪村,就保护、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同学进行了座谈,现报告如下:

  一、滨溪村概况:

  滨溪村已有七百六十年历史,位于蓝山县城东南30公里处,以谭姓人口居多,坐南朝北,古村以精美的石雕、木雕,远近闻名,且保存得较为完好。村前有六角楼(总体为六角形,高三十多米,底部面积十二平方米,下用青砖,顶为葫芦形)、扁书房、青龙桥等古建筑,全村以四口古井为中心,井水长流。

  二、滨溪村价值评估

  滨溪村古院落布局极为严谨,外屋以墙为接点,联为“口”字,形成统一布局,为明清时期建筑,最早的已有700多年历史,至今还有人居住。滨溪古村以石刻奇特精美著称,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精美石刻浮雕,是湘南石刻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古村之一。

  滨溪村排水系统顺畅。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坐落在山腰,从上至下形成了一个自热的斜坡,有利于雨水顺势自热排出,形成了一个“路相通、渠相连”的畅通排水网络,即使在大雨天,房屋周边也不会出现积水。

  从地域文化来看,不仅体现了蓝山人做人的准则,也充分反映出在那个年代,蓝山人所受的教育及周边环境深刻影响。通过对滨溪村的了解,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蓝山文化。

  三、保护开发滨溪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的一个热点,相当多较高层次的政治界、文化界、经济界、科技界的人士都喜欢到乡村旅游,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滨溪村不仅是古典建筑风格的结晶和缩影,更是历史的无言见证, 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蓝山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又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及浓厚的文化内涵,将成为蓝山县接待省、市领导的重要窗口,对提高蓝山的知名度,推动蓝山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岁月的侵蚀以及某些特定历史时期人为的破坏因素,滨溪村的部分建筑已经残破不堪,出现了屋面渗漏损毁、墙体开裂倾斜、楼板摇晃动荡、门窗破损变形等建筑安全问题,如再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性修复,任其自然发展下去,不仅严重影响的滨溪村文物历史价值,而且对参观瞻仰人员的人身安全亦是重大的潜在威胁,更是对历史文物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滨溪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通过市场运作让滨溪村重放光彩,已经迫在眉睫。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滨溪村的日常维护资金来源非常单一,金额有限,保障性不强,维持正常运转已属不易,进一步做大做强更是举步维艰。

  2、配套设施残缺不全。滨溪村除主体建筑的现状亟需抢救修复外,其水、路、消防、安防等方面的配套接待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备。

  3、管理运作网络不畅。目前,滨溪村由蓝山县文广新局下辖的文物管理所管理,由于设施、资金等方面原因导致旅游功能不完备,目前仅停留在单纯的文物保护管理范畴,没有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经营。

  五、建 议

  要把滨溪村建设维护和旅游开发作为一项综合课题纳入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摆脱传统的开发思路,坚持“整合资源做产业”的理念,拓宽发展思路,实行“两整合、一挖掘、两完善”的总体思路,既保留滨溪村的真实性、深度挖掘其资源,又要强化滨溪村的旅游功能,弥补滨溪村知名度不高和地方旅游产业不强的劣势,打造以为滨溪村核心的综合生态人文旅游胜地,实现旅游资源与生态人文资源的无缝链接、历史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的综合效应。

  1、整合政策资源,凝聚建设合力

  滨溪村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主体破损、设施陈旧。因此要全面整合文物保护、新农村建设、交通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资源,凝聚合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大力加大保护、修缮和重建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滨溪村原貌,增添亮点。一是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修缮原则,对残损部分进行抢救性和全面彻底性的修缮。二是采取“修新如旧,恢复原貌”的办法,对滨溪村已拆除的部分建筑进行恢复重建。三是采取征集和仿制相结合的办法。四是采取政策资金扶持的办法,由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各相关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加强滨溪村水电路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标识标牌、安全设施,扩建公路、修建停车场、游客中心、生态环保厕所等。

  2、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

  按照蓝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将蓝山县各类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衍生产业资源有机串联起来,促进整个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一是依托优势资源,明确发展定位。滨溪村主要是依托建筑艺术价值优势资源。为此,滨溪村的保护和开发必须围绕这个主要载体做文章,谋发展,将滨溪村建设成建筑艺术观赏的文物保护和旅游观光综合性旅游产品。二是有序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开发。充分整合滨溪村、虎溪村、三峰茶叶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载体。

  3、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品位

  滨溪村是蓝山县乃至永州市文化旅游经济的一座资源宝库,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魅力,需要深挖其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其历史底蕴,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绽放应有的光芒,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保护,更是提升蓝山县文化旅游品位的迫切需要。具体针对滨溪村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由滨溪村责任主管单位将滨溪村的文史资料及历史评价系统地收集整理成册,并融合蓝山美食文化、石刻文化、工艺文化于其中,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吸引游客“眼球”。另一方面在宣传人文文化的形式上要不拘一格。“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浪潮中,“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策略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进行市场营销。建议采取召开座谈会、发邀请函、请新闻记者呼吁等常规方式的基础上,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如利用两岸和平统一的契机适时邀请高层领导、文化名人题词、书传写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滨溪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范围、最广渠道争取客源。

  4、完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市场运作融资和社会民间募资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想方设法满足滨溪村保护和开发的资金需求。第一,不断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从2014年起,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县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完善滨溪村主体建筑的修缮维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象宣传、旅游规划等,实行修缮建设一次完工、分期拨款的方式。同时相关部门,在相关资金的安排使用上给予倾斜,支持滨溪村发展壮大,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全力拓展市场融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出台滨溪村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吸引县域内外资金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共同开发经营,进一步拓宽山庄的投融资渠道。第三,积极争取信贷融资、社会募资。通过银行评估认可,以滨溪村景区项目特许权、营运权等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积极争取银信信贷支持。同时,坚持自愿和鼓励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向知名企业、社会名人募集资金,支持滨溪村建设和开发。

  5、完善管理体制,打造产业名片

  遵循“保护与开发兼顾、保护优先”的原则,完善和创新滨溪村的内部管理和对外开发。在内部管理上,地方政府要制定出台一套符合实情的管理措施,做到有据可依;坚持规划先行,在滨溪村划定核心文物保护区和圈定旅游开发区,加强对所辖区域及邻近建设的总体规划控制,坚决杜绝违规建设及任何影响、破坏原貌的行为,有效保护原有风貌;同时,进一步加强滨溪村管理所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经费保障,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履行滨溪村“守卫者”职能。在对外开发管理上,建议在沿线公路滨溪村入口处公路对面的山岗地圈定旅游开发区,全力推行市场运作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成立“滨溪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市场融资兴建宾馆、农家乐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善滨溪村旅游开发的硬件设施。着力打造成为蓝山滨溪村集文物、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名片。(作者:蓝山县文广新局 王芳)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王芳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4/06/03/99333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