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蓝山县“马路市场”存在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建议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邱玉学 编辑:李宗凯 2014-04-10 10:55:38
新蓝山
—分享—

  随着蓝山县城市文明的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马路市场”等占道经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治,小摊贩占道经营问题逐渐减少,市容有较大改观,但受经济快速发展、规范引导措施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摊贩在马路上临时搭建摊点,占道经营,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路市场”。“马路市场”的存在,导致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甚至是机动车道被占据,妨碍了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极易发生交通阻塞和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对此,笔者结合所在蓝山大队辖区实际,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马路市场”治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现状

  (一)“马路市场”流动性大,多为自发形成。长期以来,“马路市场”上的摊点多是郊区农村的群众携带自家产的瓜果、蔬菜到城区人多的地方随意交易,且交易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强,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南平中路市场、环城路市场、城东路市场、东正街市场、竹市村、塔峰镇等仍存在“马路市场”。还有就是省道等公路沿线农村大集,多为历史和习惯沿袭而来,存在年代久远,多为自发形成。

  (二)“马路市场”长期占用道路经营。“马路市场”主要在居民区周围的道路上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经营,而且主要集中在早晨、中午、傍晚的上、下班人流集中的时间段占路经营。而农村公路沿线大集多分布在省道两侧,一般5天一次,时间非常固定。大多数摊主运输瓜果、蔬菜使用的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全部停放在路边,同时一些周边居民和赶集群众在此沿路购物时,车辆随意占路停放,过往车辆对其不停地鸣着喇叭示意其让路也充耳不闻,严重阻碍交通,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三)“马路市场”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对于市场摊点的管理,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及相关镇、街道办事处,结合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的部署,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往往治理仅能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层面,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有些摊主与职能部门“打游击”滋长了摊点占路经营蔓延的势头。

  二、“马路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利益诱惑,进入“门槛”低。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和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且多数人文化程度低、无技术、无资本,为了谋求生存空间或者渴求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城区做无照商贩从事非法经营便成为其首选的谋利方式。为了逃避各种规费,降低经营成本,谋取最大利润,扩大生存空间,多在街头就地设摊,占道为市、流动经营。同时,由于无照商贩经营的商品因成本低,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正好迎合了群众购买物品少花钱的消费心理,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部分群众在心理上已经认同,认为其虽违法但便民。

  (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区部分街道社区无规范的农贸市场,部分镇无农贸市场,即使有农贸市场也因规模小、选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和配套,不能适应和满足实际需求。

  (三)摊主交通安全意识差。在道路边摆摊设点进行农贸产品交易的摊主们,大都为农村进城的农民,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得很少,也缺乏足够的交通安全保护意识,往往为了抢占交易的有利位置,不顾个人和他人的安全,甚至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有的甚至摆到道路上。这样,供车辆通行的道路越来越窄,极易造成交通堵塞和引发交通事故。在执法部门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罚时,往往存在抵触和侥幸心理,认识不到其违法和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本质。

  (四)缺乏整治力度和长效管理机制。受到精力的限制,对“马路市场”的管理和整治,存在时紧时松现象,以突击整治为主,有群众举报或者问题严重时管一管,改善一些即又放下,未形成常态化,缺乏有力整治手段和长效管理机制,常常是交警中队和城管部门执法即散,散而复聚,周而复始,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管理怪圈,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理。

  三、“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危害

  (一)挤占道路,引发交通堵塞。“马路市场”的特色就是哪里的车多去哪里、哪里人多去哪里。再加上购买的市民停放摩托车、自行车甚至汽车,那么原本宽敞的马路将一下子变得狭窄,老城区狭窄的道路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交通秩序,降低了道路的通行率,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更易引发严重交通堵塞。

  (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道路旁的摊位影响通行安全,而且遮挡了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多人围在一起在道路上选购商品,存在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急需治理。

  (三)引发市民的不满。由于“马路市场”占路经营,影响了交通秩序,妨碍了交通安全,甚至个别摊点早晨在居民区周围叫卖,影响居民正常休息,引发人民群众不满。如东正街和环城路市场的早市。机动车驾驶员对于摊点妨碍车辆通行,更是叫苦不堪,纷纷要求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影响恶劣,反响强烈,形成长期性的“恶性循环”。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违法占道经营的问题不是一时的问题,而是长期形成的矛盾,此问题影响恶劣,群众对此的反响很是强烈。但同时,有些群众有购买需求时又不能自觉抵制,这也是马路市场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公安部门多次接到群众对该问题的反映,强烈要求对此进行整治。

  (四)严重扰乱正常经营秩序。因“马路市场”涉及的摊贩都为无证经营,因此不能纳入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网络,在商品质量、食品卫生等方面陷于失控漏管的境地。同时,因“马路市场”的存在,给正规商家和正规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正常的经营秩序。

  四、治理对策及建议

  (一)长远规划,配建足够的农贸市场。政府部门应责令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高度重视集市贸易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搞好城区集贸市场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长期交通规划,在城市建成区内合理地设立农贸市场,也可以在现有的“马路市场”周围增设农贸市场,或是在新建居民区提前规划出农贸市场,为农副产品的交易创造足够的场所;对公路沿线农村大集进行规范提升,该搬迁的搬迁,该引导的引导。同时,工商、建设等部门应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并制定优惠政策,将沿路摊贩引导到市场中经营,为从根本上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问题打下基础。

  (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马路市场”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长期参与和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效能,切实做好疏堵结合、建管并举。为确保整治实效,建议成立区县级专项整治专门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地方乡镇党委政府、城管、工商、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小组,积极深入到城区街道和各乡镇省道、县乡道沿线的村庄进行认真仔细的排查,对辖区重要路段存在的“马路摊点”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及早确定整治重点,逐一明确整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责令限期整改,必要时实行政府挂牌督办,全面集中开展统一行动,定期通报整治进度。

  (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组织民警定期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单位,全面加大宣传力度,在事故处理、违章处理等窗口单位,展出和播放宣传挂图、光盘,通过全方位开展宣传攻势,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人人维护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使交通安全实现长久性、社会化,向纵深发展。同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主管部门应组织好各自单位职工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全社会认识到“马路市场”的严重危害。

  (四)强化巡逻管控,推行科学管理。健全相关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对公路沿线乡镇及村庄,尤其是以路为集市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更需及时设立醒目的危险警示标志,让广大驾驶人预判行车前方的道路状况和交通环境,提前做好减速让行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进一步加大巡逻管控,每天在摊主出摊前,提前到达,及时劝返各个摊主,避免形成较大规模的摊点占路现象,将摊点占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邱玉学)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邱玉学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4/04/10/99348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