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之理论诠释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刘寿骞 编辑:李宗凯 2014-03-27 10:32:10
—分享—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参与的层级更多、领域更广、对象更复杂,面对群众也更近,能不能巩固第一批活动成果并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重视和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后一公里”问题,说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取得预期效果,但这种效果要形成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成为一种可以长期坚持的优良作风,仍然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最后一公里”的深刻内涵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后来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我们这里探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限于体育运动、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具体实在的“线路最后一段”狭义概念,而是联系服务群众中善始善终、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重视群众满意度等更为广义的概念。

  从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来看,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事物及其外在活动的发展变化必然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开展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受时间精力、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肯定不可避免的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如改变文山会海、简化审批程序、提倡节约开支、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等方面,虽然在开展活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最后一公里仍未到岸。不管是思想认识层面,还是行为习惯、工作作风等方面,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存在,这些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涉及近期与长远、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相对与绝对等哲学范畴的有效统一。如,从近期看,某个方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从长远来看,某些方面仍然会出现新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看似很近,实则较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是一个不断消亡、不断更替的螺旋渐进式过程。因此,正确看待和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在第一批活动结束和第二批活动开始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搞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这充分表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绝不可轻视对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它告诉我们,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我们认真对待。毛泽东曾经说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走好最后一公里,考验的不仅是全党各级干部的执行力,考验的更是全党能否将作风建设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的决心与勇气,广大党员干部能否从党和国家的高度解决好自身存在“四风”问题的觉悟与信心。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密切党群关系与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联系,进一步增强改进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自觉性,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现实需要。

  首先,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反映了我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廉”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的底线和高压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范围广、领域宽,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具体,与群众联系更紧密,群众期望值更高,党员干部要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实现与群众“零距离”。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解决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其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最后一公里”与群众接得上、接得住、接得牢。近年来,在推进“先锋工程”、“红色经典”等工作中,蓝山县积极探索“五分”党建模式,通过选聘培养“能人村官”,实施“项目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行“网格+党小组”城乡一体党建新模式,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和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形成了强大合力,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三强化三提升”、“百村千组万户”等活动,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找准了路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苏区时期有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唱出了当年党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联系群众理应与时俱进。我们要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作为长远目标,更加紧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越做越实、越做越好。结合蓝山实际来看,全面推进第二批活动中确定的“十件惠民实事”和“五大会战”,就是为了让全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抓实“三强化三提升”、“百村千组万户调研走访”等工作,开设民情民声投诉专栏,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开通“马上就办”服务热线,推进“零收费”、“零插手”、“零距离”、“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四零”工程,上述种种做法,都将成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有效路径。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指出,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对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至关重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尾声,但收尾不是收场,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落实。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联系服务群众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政治任务。

  众所周知,走完最后一公里,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思想动力;二是执行能力,如个人体质、体能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从上述两个方面找症结、寻病根、出良策。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消除思想动力不足的现象。“四风”问题,不仅违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被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扫除“四风”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全力解决“四风”问题,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将党的群众路线长期深入地坚持下去,使党的自身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四风”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四风”问题要花大气力、下大功夫,要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信心和勇气,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具体问题改起,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销号”,小有小改,大有大改,抓一件成一件,集小胜为大胜。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坚持领导带头,夯实基层基础,建立长效机制,破解执行能力不够的“瓶颈”。《论语·颜渊》有一句名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取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效果,关键在于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不仅带头学习理论、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谈心交心、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要带头整改落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只有坚持一层带一层,一级抓一级,才能形成上行下效、层层见效的生动局面。

  基层是作风建设的“末梢神经”。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才能开通联系服务群众的“直通车”。我们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责任下去,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将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不断创新制度、丰富载体,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将一些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成功做法、鲜活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直到完全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而实现制度化和长效化的有效统一。(作者:蓝山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刘寿骞)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刘寿骞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4/03/27/99353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