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素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美誉的蓝山县毛俊村,充分依靠群众,实现了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群众由贫到富,村容村貌由烂到靓,先后获得“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副省长张硕辅等领导先后莅临毛俊村指导工作。村支书廖仁旺被评为“全国劳模临毛俊村指导工作,《人民日报》头版推介该村经验。
一、以民主换民心,新形势催生新机制
毛俊村辖29个村民小组、846户、5000多人,村民来自11个省72县,共有103姓。常言道:“姓”上一百,难求和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因村民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价值取向多元,各种矛盾此起彼伏。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村里形成了“108大”、“72大”、“36浪”等几大帮派势力,这些村痞地霸在村里舞刀弄棒斗争,经常参与宗派械斗。到2005年时,甚至发展到村委会办公场所遭到村民哄抢;仅有的集体资产——两间铺面被村民强占;改制后的供销社土地权属纠纷被村民上访到中央、省市;村支“两委”被逼到瘫痪的边缘,毛俊村成了全省有名的“挂牌整治村”。而此时此刻,周边各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如火如荼,毛俊村却被民心聚不拢、发展上不来的硬伤所困。
2005年3月,廖仁旺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将“取信于民”作为第一条“施政纲领”。他向村民们宣布:“村干部每贪污受贿一分钱就认罚一万元!新规定从我执行起!请各位乡亲父老监督我们!”2006年,毛俊村进行松树采伐招标,采伐项目只标出了 10.12万元,中标人又以14.3万元的价位转让给了廖仁旺的弟弟。廖仁旺当场宣布原招投标项目无效。最后以19.8万元的高价出标,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9万多元。事后,在村支“两委”会上总结教训时,廖仁旺归纳大家意见后得出了结论:群众没有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是造成“串标事件”的根本原因。为此,村支两委以选举、理财、并决策等事务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民主治村制度。
从2009年起,该村又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都先由村党支部提议,再交村“两委”商议,然后交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做决议。决议形成后,还要公示并征求群众意见,实施过程和结果双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民主管理新机制的出台,使村支“两委”的号召力、引领力、服务力与日俱增,全村上下形成了“百家姓一条心”的喜人局面。
二、以公开换公信,新办法破解新难题
为了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毛俊村按照“农业养村、工业强村、商贸活村、和谐稳村、文化美村”的路子,利用地处毛俊市场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经济:办竹木加工园区做活山水文章;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助民增收,实现了民康物埠。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800多元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975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在短短几年内就攀升到2000多万元,集体收入更是每年维持在300万元以上。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村民对集体资金的关切与日俱增。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村支“两委”从群众中推选60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先进和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支“两委”每年的工作计划和重大决策都要由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征求意见后,再交理事会研究,讨论问题出现争议时则实行票决制。村里还成立了账目监督和财产清算两个专门小组。村里凡是需要报销的开支必须要有原始凭证,且写明经手人、证明人、验收人,审核不过关的发票一律不予报账,并将小至一瓶墨水、一本稿子,大到上万元的开支全部向群众公开。
由于村支“两委”切实推行“阳光村务”,村级领导班子在村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不断提升,许多长期困扰该村的和谐、稳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纷纷迎刃而解。村里在建新农村时,需搬迁坟墓180多座。在“宁让田和土,不让妻和祖”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共产党员洪民仁、村民小组长唐宏运、村民唐基启等二话不说,带头把祖坟搬迁,在他们的影响下,仅2个月时间就在清明节前迁坟完毕。
三、以底气换服气,新思维带来新活力
毛俊村的村民富了,村庄美了,道路宽了,房子新了,风气好了。然而村干部年龄老化、视野不够开阔、创新精神不足等现实问题越来越却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2009年11月,村支“两委”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上再次向前迈出大步:从数千名村民中公选出5名村级后备干部,按照“新老结对”的培养模式,加快“班子过渡”。2011年3月,又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权力运行。规定每一名村干部上任之初都要在千人大会上作出以顾全大局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承诺、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承诺、以克己奉公为核心内容的廉洁承诺、以甘于牺牲为核心内容的奉献承诺。所有村干部每年年终都要面向全村百姓进行述职述廉,并进行现场民主测评。满意率达不到70%的村干部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测评不合格的村干部则当场宣布免职。村干部不但用公开承诺机制丰富了民主管理内涵,更是以过硬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服气,为毛俊村注入了和谐发展的新活力。从2009年起,毛俊村又启动了民主评选“五好家庭”、“青年致富能手”、“尊老爱幼模范户”、“巾帼美化净化家庭”、“巾帼科技示范户”争创活动活动,村干部亲自敲锣打鼓上门为这些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产生的50名“民选英雄”戴红花送匾牌。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不再满足于比谁家的房子漂亮、存款多、小车靓,而是暗暗较劲比哪个家庭成员的照片在村口的光荣榜上张贴的次数多。
村支“两委”因势利导,成立了篮球队、龙狮队、腰鼓队、文艺队,广泛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学文明礼仪、创文明家庭、当文明毛俊人。党支部又采取“网格化”方法服务群众,将全村党员分片划区“联网”,按照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群众的方式,向群众传达党的政策方针、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困难群众。群众的大小事情,通过每一个党员就可以直接解决。“联系群众”的内涵的拓展,有效提高了民主施政的感召力、科学决策的公信力、干群同舟共济的和谐力。毛俊村的面貌也日新月异: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了集休闲长廊、舞池、喷泉、草地、花坛、绿树于一体的“百姓广场”和室内灯光球场、舞台、音响设备一应俱全的群众文体中心。村庄人居环境实现了家园美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环境绿化。
四、对毛俊村践行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毛俊村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善政善治,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成功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集中精力发展产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党建资源要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成果要转化为民生成果,都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壮大。毛俊村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首先得益于村支“两委”带领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为满足群众的富足感、归属感和愉悦感提供了必需的经济基础。二是必须因势利导强化管理。近年来,农村矛盾纠纷的诱因,主要集中在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三资”管理方面。毛俊村在民主管理中,整合了农村资源,盘活了集体资产,用成熟的监督机制管好了集体资金。这为我们顺应形势做好群众工作,明确了工作重点,提供了方法借鉴。三是必须发扬民主多办实事。在毛俊村,村里做什么、怎么做、由谁来做,完全依靠民主决策;集体的资金用不用、怎么用、用在哪里,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这实质上是坚持了发展依靠人民的群众观。这个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和标准,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四是必须面向发展建好班子。“农村要想富,主要靠支部;堡垒要坚固,关键看干部”。农村工作能否始终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关键靠基层党组织“领航”,靠村支“两委”班子“掌舵”。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型村级领导班子。(中共蓝山县委组织部 龙锋)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龙锋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