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龙头、推品牌、抓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刘健鹏 编辑:李宗凯 2014-01-23 20:14:15
新蓝山
—分享—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产业化得到较快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崭露头角,竹木、优质稻、烤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农产品特色凸显,农产品生产不论从规模上、技术上还是深加工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的改善。我县也获得了“全国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百强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荣誉。可以说,我县农业产业化已经具备了量的基础,正待实现规模上、档次上、品牌上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力争用几年时间,打造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推广一批品牌农牧副产品,把蓝山农业做大做强。

  一、蓝山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厚条件。

  一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从地形上看,蓝山南部地处九嶷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县,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就有258座,适宜竹木生产和中草药、茶叶等作物的种植;东、北部同时又拥有广阔的平丘区,是烤烟、粮油、蔬果的传统产区,发展潜力巨大。从气候上看,蓝山地处南岭山脉北麓,江河上源,且纬度适中,少有大旱大涝和极暑极寒,风调雨顺,土地肥沃,适宜林木和农作物生长。从地理位置看,随着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的修通,蓝山正好处于长株潭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桂北和海西两个经济带的交汇点,受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为蓝山农副产品的外运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从农业产业基础看,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以及大批种植能手;经过多年的农田基本改造,更多的水田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随着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突破6万亩,为农业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初具。近年来,蓝山县一些特色产品逐步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始受到公众的重视。1、优质稻。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3.1万亩,总产量达到12.97万吨,种植粮食30亩以上的大户已有286户,其中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16户。2、蔬菜。2012年完成播种面积11.5万亩,总产量20万吨。建立了五大蔬菜专业基地。3、水果。以葡萄、柑桔、黄花梨为龙头的水果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葡萄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总产量1.5万吨;早熟梨种植面积突破3.5万亩,总产量4.5万吨,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4、茶叶。2012年有机茶新扩园4000亩,全县茶园面积突破3万余亩,年产茶叶500余吨,产值过亿元。百叠岭茶叶基地被省茶叶研究所确认为“湖南最大的自有高山有机茶基地”。5、油菜。2012年全县种植油菜7.1万亩,为实现良好景观效益、生态效益、产业效益和争取“全国油料大县”奠定了坚实基础。6、中药材。我县从2008年开始引种金银花、厚朴、药菊、杜仲等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000余亩,成立合作社6家。7、油茶。仅郁葱林业公司,就已经开发油茶基地3000多亩。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涌现。2012年,全县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突破200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7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葡萄、生姜、香芋、紫茄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76个,培养农业经纪人200多人。“百叠岭”有机茶、“湘蓝”牌水果、“舜玉”蔬菜、“志昱”葡萄、“金牛”黑糊酒等都有了较好的市场认可度,龙湾三蓝生态园生产的“蓝山油茶”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基本实现了进超市、创特色、树品牌的目标。

  二、蓝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在土地、资金、人才三个方面。

  1、土地集约化使用不够。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集中连片的土地,而现在土地又都掌握在一家一户农民手中,连片开发种植的难度较大。比如新顺农牧业公司的生产基地就分别分布在大洞、楠市、总市几块地方,给生产、经营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县工业园区也没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预留足够的生产、收储、加工、物流用地,导致一些龙头企业因无生产、加工、销售用地而无法拓展产业链。

  2、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政府扶持资金少,金融机构又因企业缺少担保能力而不予贷款或贷款数额少,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使一些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一方面,农业技术人员因为工作苦、待遇低、成长慢而不愿从事农技服务,农业院校毕业生又因公务员门槛限制无法进入,即使进入也是谋求改作行政,不安心从事基层农技指导;加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企业吸纳、培养人才的能力和空间不足。由于缺少人才,我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只能进行简单的粗加工,加工转化率和增值率较低。现有几个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市场和消费者对蓝山农牧副产品认知程度还比较低。

  三、对促进蓝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出台产业鼓励政策,增强农业发展动力。目前我县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油茶等优势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县委、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如果能切实落实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给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必将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建议县委、政府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各项鼓励政策:鼓励产品开发,鼓励品牌推广,鼓励人才引进,鼓励农业投资,像临武县扶持“临武鸭”、祁阳县扶持“金浩茶油”、江华县扶持“王老三”那样,实打实地扶持蓝山农业产业。

  2、疏通土地流转瓶颈,促进规模农业发展。当前我县土地现状是好田在抛荒,大户找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内容不熟悉,思想认识不到位,怕流转后收不回承包经营权,利益受损。再就是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完善,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和信息平台,让“耕者有田,工者不荒”是当务之急。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意见,为我们疏通土地流转瓶颈指明了方向,县委、政府也下发了规范和推动土地流转的文件,我们必须抓紧落实,勿使落空。要鼓励农民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实行有偿流转;成立全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乡镇办事处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站,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平台和交易场所;鼓励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整体承包给经营主和经营大户,形成“土地变股权、农户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流转新模式。

  3、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培养现代农业接班人。许多事实证明,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千万不能走“官员化”之路,因此政府要通过实施鼓励政策,协助农业产业化企业增强吸纳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农技服务、农业管理、农产经销的专业人才,为广大农牧副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同时加大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生产力量分散,组织不力。从政府角度看,农业产业化分别有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农经局、烤烟办、商务局、林业局、农办、农开办等多个单位参与管理,缺乏合力;从企业看,全县共有近200家农业开发企业,大企业不够大,小企业没特色;从专业合作组织看,专业合作社运作不够规范,实力不强。我们建议县由人民政府牵头,做好三件事。第一,制定一个规划,组建一个班子,组建一个服务机构。即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从政策上给予鼓励扶持和规范指导,让群众看到县委政府的决心和思路。一个班子是指全县农业产业化领导班子,它综合农口各部门优势,专门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开发、指导、规范、推广等方面工作。一个服务机构,即专门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的技术、管理服务机构,通过内调、外引、培训等方式,组建一个专业技术服务团体,为全县农业产业化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和管理服务。第二,重点培养和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达到一定标准的龙头企业,给予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帮助,并鼓励企业拓展产业深加工链条和开展服务性设施建设,协助其做好品牌宣传推广。第三,加快基地建设。在做好各种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农田基本改造,打造完善生猪、蔬菜、茶叶、水果、油茶等基地建设;结合工业园区开发,为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产品展示基地等设施;结合品牌推广,大力培植企业文化和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鼓励发展农村家庭农场,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使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平衡、健康、稳步地发展。(作者:刘健鹏)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刘健鹏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4/01/23/99369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