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的几点工作思考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李红忠 编辑:李宗凯 2013-11-20 09:37:37
—分享—

  物价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市场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感受的“温度计”。虽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过大、心里负担过重,甚至会引发恐慌。物价问题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形势和挑战,强调把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目标盯住不放松,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就物价部门而言,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物价等民生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物价稳定、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物价职能保障。

  一、充分认识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的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其中,物价稳定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对群众生活影响最直接的目标。正因如此,物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也最高。自2011年以来,党和政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一系列稳物价、强监管、安民生的措施,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以来,价格总水平保持了基本稳定的局面,综合判断,对完成全年价格调控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物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稳定物价工作仍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始终是物价部门的首要任务。因此,做好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工作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做好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三农”问题,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面临的压力问题,煤电油运等资源性矛盾约束问题,就业、看病、上学、住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与物价工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做好物价稳定工作,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切实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是各级物价部门的职能所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做好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工作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物价工作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物价工作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通过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通过制定和调整价格政策,规范各种价格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可以更加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前利益关系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经济成份复杂化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妥善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维护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衡量物价等职能部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物价稳定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做好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工作是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多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无论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离不开物价工作强有力的支持和参与。虽然当前有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已放开了,但绝不等于不管价格,绝不意味着忽视物价工作。相反,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和矛盾更加复杂,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物价工作的难度更大了,物价职能的领域更宽了,物价部门的担子更重了,对物价队伍的要求也更高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较长时间里,由各种原因诱发的价格异常波动是难免的,而市场价格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必然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分配比例的变化,调节着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影响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党和政府把稳定物价工作放在了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要求各级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打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稳定物价和保障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贯彻落实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稳定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物价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各方面利益调整,十分复杂,也十分敏感,做好物价稳定工作、解决民生价格问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中求进,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价格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合理的价格水平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抑制不合理需求,推进资源和环境价格改革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当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要正确处理价格矛盾,就必须深化价格改革;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产品、资源性产品、环境保护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改革力度。一是要理顺工农产品的比价关系,实现其价格与价值的统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要采取积极的价费政策,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要积极推进环保收费政策,适时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实行污染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是坚持推进水、电价格改革,全面实行差别水价、电价政策,运用积极的价费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消耗项目,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五是要完善石油气、煤燃气定价机制,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又考虑到市场供求、成本和承受能力等因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能源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的关系。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利益调节的基础作用,用价格引导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当然,市场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危机时,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针对越来越多的市场调节价商品这一现实情况,物价部门要积极探索对放开商品进行价格监管的办法和思路,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一是要实行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将与CPI指数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作为调控对象,将调控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通过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不突破控制目标;二是要严格执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重要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抑制不合理的价格上涨;三是要加强市场价格巡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12358”价格举报热线畅通,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牟取暴利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四是要规范明码标价,着力提高明码标价的普及率和规范率;五是要强化行业价格自律、组织开展创建“价格诚信单位”活动,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和科学、合理自主定价。

  (三)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农业建设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切实强化“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保护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和蔬菜生产,搞好总量平衡和产需衔接;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落实农业补贴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扶持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市场主副食品供应。就物价部门而言,一是要认真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价费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发展农业的价费环境;二是要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三是要切实稳定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四是要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等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处理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价格总水平更多的受食品类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影响。食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调控是正确处理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关键。我国人口众多,食品需求量大,不可能完全依靠进口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问题。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供需紧平衡的矛盾突出,不可避免地促使价格呈长期上涨趋势。因此,保证居民食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始终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头等大事。在价格调控中,我们需要坚持促生产、保供应、畅流通、安民生,既保护生产者的利益,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又保护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利益,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

  三、采取有效措施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物价稳定。

  物价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事关百姓福祉。过去人们常说,老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房子可以不买,但饭每天不可不吃,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民以食为天,在老百姓的心里头,再大的事也没有这个“天”大,而这个“天”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当前做好物价稳定工作的最根本目的。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措施:

  (一)健全完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要坚持将“米袋子”、“菜篮子”工作建设纳入发展规划,落实好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生猪生产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化肥生产用电、用气价格等优惠政策,扶持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夯实稳定物价基础。要密切跟踪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运行情况,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商品和服务加大市场巡视力度,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动向。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及时报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准确分析判断市场价格走势,及时提出价格调控监管政策性建议。要积极做好舆情监测和信息反馈工作,稳定群众消费心理。要健全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充分发挥好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产、调控市场、稳定物价的作用。要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保证各项价格调控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价格。保障主要农副产品及民生所需物品的充裕供给,是有效平抑和控制物价上涨的根本。要认真做好市场粮油、蔬菜、肉禽蛋等生活必须品的储备和供应工作,完善直销流通网点。要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规范农贸市场进场费、摊位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经营成本,保持农产品价格成本稳定。要全面公示涉农价费政策,将农民建房、农机收费、农资价格、农村用电等价格政策在乡镇设立公示栏,实行动态管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要加强民生价格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医疗、中介服务等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生活负担。要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城乡低保对象的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继续按联动机制的规定按月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三)积极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政策。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目,充分考虑通胀压力较大的实际,严格控制政府管理价格和政策项目的调整。要在把握好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的前提下,适时疏导和化解一些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价费矛盾,努力把价格调整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要认真落实推进煤电价格、差别水价、污水处理费、环保收费等政策的一系列政策,认真执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加价办法和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的“差别电价”政策。

  (四)大力整治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针对当前价格热点和难点问题,着力加强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价格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乱收费,纠正零售商业违规收费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依法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要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价格垄断协议,依法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价格垄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切实加强对各种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管与查处,进一步净化市场竞争和消费环境,不断提高市场价格的诚信度,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大胆消费。要着力畅通12358价格举报绿色通道,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的价格诉求。

  (五)探索搭建“农超对接”发展平台。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供应量。“农超对接”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搭建交易平台,促进了产销对接,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流通成本,保障了食品消费安全,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更重要的是“农超对接”能有效传递价格信息,有利于解决统一大市场与农产品分散生产的矛盾,为稳定市场物价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市场上屡次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和“向前葱”等现象,虽然看上去是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导致的,实际上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的“疯狂”。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信息不畅、市场供求不对称是造成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山车”式行情的主要原因。而在“农超对接”中,超市通过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采购合同,获得稳定、可靠地供货来源,保证农产品新鲜、安全。更重要的是这种供应会根据市场需求来满足的,是产销地无缝衔接,能有效地稳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心理预期。为此,积极探索发展“农超对接”对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不仅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六)进一步夯实价格基础工作。当前,价格改革的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矛盾集中,各级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夯实价格基础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物价工作。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稳定群众消费心理预期,通过新闻媒体发挥舆论正确导向作用,做好涉及价格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正面报道,确保准确、及时发布有关价格信息。要加强价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分析物价上涨对经济运行、群众生活的影响,为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制定相关价格政策提供依据,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坚持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和明码实价工作,积极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充分发挥好价格社会监督组织、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蓝山县物价局 李红忠)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李红忠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3/11/20/99382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