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汪华明的“蓝山精神”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汪华明 编辑:李宗凯 2013-10-09 10:12:05
—分享—

  ⑴创新 开放 和谐 致远

  ⑵和谐致远 敢为人先

  ⑶创新致远 和谐开放

  创新:创新是蓝山人的坚毅性格和优秀品质。蓝山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蓝山人的魄力、睿智,为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多年薪火传承,蓝山人民敢于创新、乐于奉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蓝山传统特产有:荣获国家农业部金奖的蓝山大叶苦茶;早在清朝时就成为贡品的黄花菜;久负盛名的蓝山油茶;我国的“苦瓜之王”蓝山大白苦瓜;闻名遐迩的佳酿蓝山黑糊酒;汁多味美的蓝山黄花梨等,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近年来,勤劳智慧的蓝山人紧紧围绕“湖南开放的桥头堡、湘南开发的排头兵、永州发展的先行县”的总目标,真抓实干,不仅进入了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而且在一系列重大改革中,创造了响当当的“蓝山经验”、“蓝山模式”,“9+3”职教模式和“10+100”“三保一金”医改模式,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蓝山小水电开发”成为股份制电站建设的榜样。全国模范教师、瑶族女教师盘晓红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但蓝山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现实,是发展的“软肋”。2012年蓝山人均生产总值仅20088元;城镇化率仅40.1%,落后于郴州、赣州等地。只有走以创新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后发赶超,超常发展。

  《追求卓越》作者托马斯·彼得斯说得好:“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汲取古今中外文明之精华,仅仅是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才是升华。蓝山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必须高高举起创新大旗。

  开放:开放是蓝山的鲜明个性和城市品牌。

  蓝山位居湖南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322、314、216省道交汇于此;永连二级公路,二广、厦蓉高速穿越县境;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于此。由此形成了蓝山人不排外、不自大、思维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里碰撞交织。古往今来,许多外乡人在蓝山这片热土上吐纳南北文明,与蓝山人民共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南朝骈文作家江淹、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在此流连忘返。舜文化、民俗文化等,是最能体现蓝山兼容并包的文明成果。蓝山物华天宝。现已探明铁、锰、铀等矿产24种,其中黑土状贴锰矿名列全省第一。森林资源富集,有水杉、银杏等38种珍稀植物。蓝山常年人均水资源6954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全省人均的2.67倍、2.29倍。

  开放,就是要是立足蓝山,放眼全球。蓝山人自古既有敢吃辣、不怕苦的性格,更有敢于下海、勇于开放的精神。改革开放后,蓝山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成为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蓝山石材”风靡大江南北,“蓝山运输大军”穿梭神州大地,“湘南毛织城”已成雏形,工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香港丽宏毛织、台湾承阳针织、香港润丰电子等纷纷落户蓝山。蓝山以边贸开发区为平台,由名不见经传的湘南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惠泽三蓝,享誉三湘。

  今天,满怀激情的蓝山人正抓住沿海产业“退沿进中”的有利时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

  和谐:和谐是蓝山历史人文和地域生态的本质特征。

  在蓝山1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汉、瑶、壮、苗等22个民族长期和谐相处,彰显出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

  蓝山生态优美,宜居宜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天、地、人和谐发展的人间仙境。蓝山旅游资源丰富。蓝山历史悠久,西汉置县名南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而更名蓝山。因县治三迁雅称“三蓝”。这里是舜帝南巡过化之地,留下动人传说。舜帝仁孝博爱的精神,熏陶三蓝人民数千年。塔下寺,是湖南省仅存的塔寺合一的千年古刹。红军长征路经于此,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蓝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腹地,风光秀丽,竹修林茂,无山不绿,无水不清。这里是潇湘源头,千里湘江的第一脉泉水从这里流出。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梦寐以求的理想。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蓝山的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三蓝,正是39万蓝山人民的美好心愿。

  蓝山县委县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以建设“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总抓手,确保2017年率先建成小康蓝山。只有建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才能为推进“产业蓝山、生态蓝山、和谐蓝山、幸福蓝山”建设凝聚强大正能量,书写好中国梦的蓝山篇。

  致远:致远是蓝山精神的独特标识和核心内容。

  “远”是时间、空间之远,是锐气、是豪气,既继往开来,又声名远播。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省最主要的水系,潇水是湘江的上游;而蓝山是潇水、湘江的源头。伴随潇水北流、湘江北去的滚滚波涛,蓝山人民绝不能原地踏步,将登高望远、志存高远、力争上游、通江达海、争创一流、赶超崛起。

  “致远”,是对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景得以实现的生动写照。脚踏实地,胸怀宽广,自然志存高远。喜看今日蓝山,首次挺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十强;连续四年排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试点)县前五名;荣膺“湖南省毛针织产业基地县”、“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湖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等众多殊荣;医改、职教等“蓝山模式”,得到中央、省、市推介,无不彰显出蓝山人“志在千里”的豪迈气概!

  因此,树立放眼世界、后发赶超的远大理想的“致远”精神,更应成为蓝山精神的独特标识和核心内容。

  敢为人先:是对敢于创新、勇于开放的生动诠释。具体见上文的“创新”、“开放”。

  总之,上述表述语定位准确、铿锵有力、大气高雅,体现了蓝山历史的厚度、生态的美度、和谐的深度、赶超的力度,是蓝山独特的精神坐标,必将成为引领蓝山人民承先启后、创新致远、开放开发的思想旗帜。

  作者简介:汪华明,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现任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任永州六中教导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市教科所副所长、所长等;出版著述36本,发表文章90多篇。多次参加科研成果、优秀论文的评审。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省书香家庭、市书香家庭。

  毕业于衡阳师专、湖南师大历史系,担任市教育局教科所中学历史教研员达15年,对蓝山的历史、人文、社会等,有独到研究。参编《永州历史》、《爱我永州》等书。

  2010年永州精神征集中,其撰写的“厚德潇湘 和谐致远”,在投票中获第一名。2012年永州精神再提炼,他撰写的“厚德 和谐 创新 致远”,受到时任市长魏旋君同志的高度赞赏。 2012年湖南精神征集“4选1”第一条中的“厚德致远”,与其提交的“厚德湖湘 创新致远”相一致。

  征集建议:1.城市精神必须与旅游城市“推销”语区别开来。一些城市的“推销”语异彩纷呈。如:洛阳: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三亚: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雅安:熊猫首都 生态天堂;杭州:休闲之都 品质之城。而城市精神不能用类似旅游城市“推销”语来表示,城市精神用语必须融科学性、思想性、严谨性、激励性于一体!

  2.城市精神应该综合几条表述语提炼而成。2012年湖南精神“4选1”的四条表述语,第1、2、3条就是由几条表述语综合提炼而合成的。其中,第1条“心忧天下 厚德致远 脚踏实地 敢为人先”,就是由3条表述语综合提炼合成的。“2选1”综合程度更高了。

  3.应充分提炼,反复推敲,宁缺毋滥。如湖南精神提炼,历时10个月,经过了广泛宣传征集、10选1、4选1、2选1、再斟酌、广泛座谈讨论、专家组(由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把脉、活动办初定、省委常委会审定等众多程序。应慎重斟酌、反复提炼,弄得不妥将贻笑大方。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宁缺毋滥,待时机成熟再推出。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汪华明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3/10/08/99391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