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新闻网9月1日讯(通讯员 唐杨 胡静涛)眼下,蓝山县所城镇联营村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挖姜、修剪杆叶、去泥,然后将干净新鲜的生姜装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
所城镇联营村的生姜种植基地位于河道旁,沙质土壤,土壤肥沃,水质优越,适宜生姜生长。基地种植的生姜块大色鲜,水分多,纤维少,深受粤港澳市场青睐。
过去,联营村一直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效益不高。2018年,该村流转200余亩土地,采取“支部+老板+大户”模式,成功引进具有丰富农业种植经验的广东老板、种植大户,组建蓝山县星越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特色蔬菜种植。
“现在合作社日产各类蔬菜1万斤,产值可达2万元。”种植大户张继武介绍道,合作社采用科学轮作的种植方法,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对土壤养分的需求,种植黄瓜、南瓜、冬瓜、芹菜、芥菜、茄子等农作物,可实现一年四季都有蔬菜采摘。
合作社吸纳50多名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月可增收2000至3000元。“我今年63岁了,每天在基地修剪姜秆、姜叶,既能挣钱,还方便带小孩。”村民张月竹满面笑容地说。
近年来,蓝山县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整合零散农田,集中规划出连片蔬菜种植基地,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蓝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杨 胡静涛
编辑:陈真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lsxw.org.cn/content/646943/94/1524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