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新闻网9月24日讯(通讯员
刘艺容)在蓝山县犁头瑶族乡毛利坪村的田埂间、院落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村妇联干部邓从菊。自任职三年来,她以“脚踩泥土察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的担当,从帮扶妇女就业到守护留守儿童,从整治人居环境到调解家庭矛盾,用“她力量”串联起村民的幸福点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领航人”。
初任妇联干部时,邓从菊便怀揣着对村民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毅然踏上了全村大走访的征程。她以坚定的步伐,穿梭在毛利坪村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户人家都留下了她忙碌而温暖的身影。全村153户家庭,她一户不落。与留守妇女交谈中,她摸清了广大妇女“想工作又能顾家”的诉求。与留守儿童相处时,她发现父母缺位导致部分孩子沉默孤僻。这场全面细致的摸排,为她后续精准服务找准了方向。
针对留守妇女就业难题,邓从菊主动“搭桥”:一边向乡政府汇报实情,用数据和故事争取政策支持;一边奔波对接周边企业,反复介绍妇女们勤劳肯干的特点,甚至提出“先试用”打消企业顾虑。最终,多家企业与村里达成合作,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能赚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老人孩子,重拾自信与尊严。
留守儿童的心灵呵护,邓从菊同样放在心上。她牵头组建由志愿者、教师组成的关爱队伍,定期走进学校和村庄开展活动。通过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方式,她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倾听他们的烦恼;还通过跟踪评估及时调整疏导方案,让不少沉默的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在村庄发展上,邓从菊也扛起了“半边天”责任。她发起人居环境整治号召,自己带头拿起扫帚清扫村道,无论烈日还是寒风都坚守一线。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妇女积极参与,分工清理垃圾死角、种植花草树木。如今的毛利坪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焕然一新,还通过文明新风宣传,让村民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三年里,邓从菊还忙着调解家庭矛盾、帮扶困难群众。哪家有纠纷,她第一时间上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哪家生活困难,她定期走访送物资、送慰问,还协调部门争取救助政策。
“妇联工作就是要把党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邓从菊的话朴素却有力。没有豪言壮语,她只用三年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基层妇联干部的担当,让毛利坪村的妇女更独立、孩子更快乐、村庄更宜居,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来源:犁头瑶族乡
作者:刘艺容
编辑:陈真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lsxw.org.cn/content/646943/68/1530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