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丹丹 蒋军林
在湘南边陲,蓝山县以其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的独特条件,成为享有“千年鸟道”之誉的鸟类栖息天堂。自2008年起,蓝山县便将候鸟保护列为重点工作,借助“科技+”持续推进候鸟保护行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故事。
无人机:空中执勤警察
11月4日上午,随着一阵“嗡嗡”声,蓝山县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上方原本宁静的天空被一架无人机打破。蓝山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无人机飞手高帅像往常一样娴熟地操控着无人机在天空中巡查。仅十多分钟后,监测站内的平台视频中便出现了十几只候鸟,它们在蓝天中展翅飞翔,与白云共舞,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蓝山县林区广阔且地势复杂,众多区域车辆和步行均难以抵达,给日常巡护带来极大挑战。但如今,无人机巡航已成为日常巡查的关键部分,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
“守护这些候鸟,就是守护大自然的生态瑰宝。”高帅说道。自今年9月起,他便和队友长期驻守在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踏上了守护候鸟的新征程。
秋冬季节,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频繁来袭,给巡查工作带来严峻考验。“秋冬常有大风大雾,这种天气下无人机的使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高帅每天都和队友一起出发,至少完成5次步行巡逻任务,绝不放过任何可能危及候鸟安全的隐患。
近年来,蓝山县推行“护鸟队+护林员+监管员+公安干警”协同联动模式开展候鸟保护巡护工作,无人机能深入车辆和人员难以抵达的区域,填补巡查空白,及时发现鸟网、毒饵、诱捕器等非法捕杀工具,延伸巡查触角。这种协作模式大幅提升了巡查的质量与效率,为候鸟保护增添了强大的“空中力量”。
监测平台:森林巡护“千里眼”
秋季是鸟类活动频繁期,也是非法猎捕者活跃之时。在蓝山县重点区域和候鸟迁徙通道上,除了空中的无人机助力,地面上的永州市全域视联网——候鸟保护铁塔视频监测平台(简称“候鸟监测平台”)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监测平台就是我们的‘千里眼’,让非法捕猎者无所遁形。”四海坪候鸟保护站工作人员李华兵深有感触。在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李华兵通过地面工作台专心地观察候鸟数量、种类和活动状态。
候鸟监测平台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系统,包含了全景展示、监测预警、古树名木、林业资源、病虫害监测、野生动物保护、视频监测、工作台等多个模块,其中视频模块设有区域展示、录像回放等实用功能。李华兵介绍说,依据视频资料,他们能及时获取候鸟的重要数据,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候鸟大多白天休息、晚上迁徙,夜间视线受限,这给巡查带来巨大挑战。
为加大夜间监测力度,铁塔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了高分辨率摄像头,其覆盖范围可涵盖大面积空域和栖息地,红外夜视功能使摄像头在夜晚也能清晰地捕捉候鸟活动;此外,热成像技术设备能够在大雾天气、植被茂密等复杂条件下准确地监测候鸟踪迹。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为打击非法捕猎、运输、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关键证据,而且通过与多部门紧密协作,构建起全方位的保护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生态平衡。
追踪器:解读候鸟“生命密码”
11月3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收到了一组来自 “HQBG1203、HQBG1204、HQBG1205” 等型号追踪器的最新数据。这组数据意义重大,将为候鸟保护等工作提供关键依据。
今年10月10日和18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与蓝山县林业局在四海坪共同开展鸟类环志工作。此次工作中,共环志候鸟30只,其中19只候鸟安装了卫星定位追踪器。这些追踪器是根据环志鸟种的体型和生活习性选用的,型号包括 HQBG1203、HQBG1204、HQBG1205、HQBG1507、HQBG2715L 等。
蓝山县林业局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李民辉表示:“追踪器虽小,却承载着保护候鸟多样性的重大使命。”
今年8月24日,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值守人员发现一只候鸟,经鉴定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水雉,这是蓝山县首次记录到这种鸟类。工作人员将水雉带回后,仔细检查其身体状况,并安装追踪器,以了解其行动轨迹和生活习性。安装前,工作人员为水雉测量体重等参数,以便挑选合适的脚环和卫星追踪器,确保不影响水雉的飞行和生活。经过一夜照料,8月25日工作人员将水雉放飞。
省林科院专家冯磊指出:“与传统环志不同,卫星追踪器可通过北斗卫星实时返送信号,记录候鸟的迁徙路线和活动节律。”
这些数据是候鸟的 “生命密码”,经过科研人员的解读后,将为候鸟保护、迁飞规律、栖息地选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
监测站:候鸟的温馨驿站
为给候鸟迁飞提供温馨的歇脚地,2013年,蓝山县建立南风坳候鸟监测站,该监测站位于候鸟迁徙路线的咽喉要道。它背靠山脉,前方是湿地与水系,山水相依的地形使其成为候鸟长途迁徙的理想停歇点。
长期观测显示,每年9至11月,来自北方的候鸟会在此停留、觅食、休憩,为长途飞行补充能量。
南风坳候鸟保护监测站除了依托铁塔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智慧监测平台,配备无人机、高倍望远镜、夜视仪、对讲机、北斗手持巡护终端等一批巡护设备外,站内还设有专门的医疗抢救室,有专业医疗设备、药品和多种候鸟临时鸟舍,能随时为候鸟补充食物,对候鸟进行收容救护,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医疗所”“能量补给站”。
目前,蓝山县已建成四海坪、南风坳、茶源坪、炭龙岭、竹林、军田、白鸤洞水库7个候鸟保护监测站。遍布蓝山县的各个监测站,成了候鸟长途迁徙中的温馨驿站。
近年来,蓝山县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候鸟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推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今年10月27日,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第二届(蓝山)观鸟挑战赛在蓝山县成功举办,共记录鸟类159种,蓝山县地方鸟类新增记录10种。
“每一只飞鸟都是大自然的使者,它们的翅膀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与生态的平衡。”在蓝山,科技护鸟已然不只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理念,它为候鸟的生存与繁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更加持续、更加绿色的发展动力。
科技护鸟,未来可期。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