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中期末,那天蓝山县楠木桥逢圩,市场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在圩场西面入口的三叉路口旁,有个叫黄瞎子的八字先生坐在那里替人算命。他可是算命行业里的一霸。没有他的许可,外地的八字先生,谁也别想来这里挣钱,就是本地周围的几个八字先生,来这里也得交纳“保护费”。
黄瞎子正在替人看八字,从圩场那边匆匆走来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神密兮兮地来到黄瞎子跟前,把嘴凑到他的耳朵边告诉他说,有一外地人,五十岁出头,拉一把二胡在圩场中招揽八字生意。
这还了得,这小子是吃了豹子胆?敢在我黄瞎子的地盘上抢饭吃?黄瞎子立即请人找来常在市场上游荡的烂仔辣椒皮和干茄子二人。每人给了点碎银子,如此如此吩咐了一番。
二烂仔来到明眼八字先生身边,说:“喂,看八字的行头是在圩场西边入口处,那里好多人在等着看八字呢,我们愿意带先生去。”
“好呀!”不知是计的明眼八字先生起身跟着辣椒皮和干茄子二人来到三叉路口旁,明眼八字先生见了黄瞎子后客气地打了个招呼。黄瞎子“哼”的一声,把脸转向两烂仔说:“给他点苦头尝尝,有事我担着。”说时迟那时快,两只拳头“咚”地向那先生的胸前打来。只见那先生腰一挺,左右腿往地下一刮,辣椒皮、干茄子二人霎时像挖断了根的大树,“呯”地一声重重摔在地下。
烂仔就是烂仔,他们骨碌爬起来,又呼又叫,瞬间就招来了五、六人,一齐向那八字先生扑打过去。
那八字先生见场地窄,怕误伤了其它人,一纵,就跳到了前面三叉路口的宽敞坪中。这两个烂仔不知好歹,好生可恼,不给他们点历害看看不行了。他抓起干茄子举到头顶,就朝辣椒皮头上轻轻砸下,结果怎样?一个抱着头,一个按着腰,在那儿鬼哭狼嚎呢。
那时在楠木桥圩场中,黄家人是好惹的?只听得四周几声呼叫,很快许多黄氏男子拿着扁担就从四面八方气势汹汹地围了过来,先是七、八个,而后就十几个,再后来竟是四十几个,把个那八字先生层层围在中间,只听那街心杀声震耳,扁担与扁担的打击声响个不停。
那八字先生,左手仍拿着那把二胡,右手握着用脚从地下刁上来的半截扁担,只见他像猴王一样左纵右跳,脚,横扫着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扁担,手,击退着从身后剌来的扁担。地下跌满横七竖八的扁担,那些气势汹汹的后生仔的虎口震得裂了口子,咧着嘴喊爹叫娘。
住在大黄家黄均德村的武术教头黄索许这天正好也在赶圩,有人风风火火地找到他,请他快去助战。他急急忙忙赶到出事地点,看见那八字先生没半点伤人之意,并且动作自然得大气都没出一口。黄索许教头想:从哪里钻出个这么了不得的人来?他喊道:“都给我住手,你们丢黄家人的丑,你们长了眼睛没有?如果这位师傅今天不让着你们,你们那么多人没一个能活着回去的,连抬丧的人都难寻!”
在楠木桥周围黄姓人中,黄教头威信相当大,这一叫,黄姓人立即收兵。
黄索许教头佩服八字先生的武艺和武德,客气地拉着八字先生回家做客,一住就是十天,每天美酒佳肴,切搓武艺,拉家常,谈人生抱负,后来成了莫逆之交。
原来这八字先生姓赖,是福建南少林寺的弟子,当年朝廷清剿,把寺庙烧成了废墟,一些有幸逃亡出来的和尚无家可归,只好流落江湖另谋生路,赖师傅就是这样从福建南少林来到湖南蓝山楠木桥的。
早在三年前,黄索许教头儿媳的外家——石城坊村,由于宗派矛盾,一房高大鲁莽的后生仔把其它四房的懦弱书生经常打得鼻青脸肿,哭爹叫娘,家长们早就有心请亲家爷来石城坊教打,以报多次挨打之仇,况且这四房人大多都相当富足,那区区一笔银子不在话下。可黄教头说:“我与他们说来也是亲戚,虽然他们那房人不对,我怎么方便去教你们四房人功夫去打他们呢?这样吧,来日我访到了好的师傅,就请他去教几年好了。”
这天阳光灿烂,黄教头陪赖师傅来到了离楠木桥黄均德村十二华里的石城坊村。
石城坊村几位掌舵财生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早就听说武术师傅来村,但还想验证一下他的功夫,如果去了一大把银子,请来的是一个冒牌货,那岂不冤枉,先试他几招再说。
赖师傅一进厅堂入座,家长们预先选中一位年轻的悍妇端茶,她背后腰间的长衣内藏有一个棒锤,茶一敬上,她右手突然抽出棒锤就朝茶杯打下去。赖师傅左手架开棒锤,右手上的茶没淌出一滴。“不得无礼!”主人故意骂少妇,赖师傅自然是心知肚明。
主人陪赖师傅去看练武场地,路上,一青年迎面朝他们走来,走到赖师傅身边,那青年出其不意地猛朝赖师傅脚背蹬一脚,赖师傅脚一收,青年的脚后跟蹬在了街道的青石板上,由于用力过大,伤到了穴位,那青年的脚后跟直疼了半个多月。
赖师傅走到练武房门口,一根长长的晒衣竹杆突然从房上横着朝赖师傅头砸来,只见赖师傅一个腾跳,在空中就接住了大竹杆。原来这根晒衣竹杆,是主人派人事先用鞋底线捆住竹蔸一头,当赖师傅正处于下方时,暗处人略一拉线,竹杆就掉下来了。
武校就选在石城坊村后的一木板房内,聚众习武,都是晚上偷偷地进行的。为的是尽量不让大堂屋中那房人知道。四房青年男子,总共四十几人,为了应急,赖师傅首先教授了几项散手绝招,挨打多年的书生们,哪个还不认真学习呢。
一个月后,赖师傅说:现在你们可以对付他们了,不过那几位练武素质好的得对付他们的主角就是。
一天,大堂屋中那房人又来欺侮人了。只听一声马哨,几十个蛮小子,个个握一根尺多长的杂木棒,从一小巷子内陆续地冲上了厅门口,因为祠堂厅门口是平日全村人最集中的场所。这次这群蛮小子谁也没有料到,平日懦弱得像兔子一样的读书人,今天竟敢两三个人围住自己这边一个人,而且将人打倒在地,直到求饶为止。从此之后,那房人就再也没惹事生非了。
赖师傅在石城坊一住就是三年,在后三年中,他所教的拳路有:《猛虎下山》、《利刀削竹》、《小连环》、以及配套的《上三步、下三步》等,棍棒的套路有:《朝天一枝香》、《刷把》、《翘流水》等,四房人分别教熟了一项兵器,他常说:第一要有真功夫,第二还得学点巧打。比如,当碰见比自己强的敌人时,可以暗暗地事先抓一把细土在手上,对手一接近,就朝他的眼睛撒去,然后就好对付了;先装扮成很害怕的模样,当对手没防备时,突然用尽全身之力,朝他的眼睛或太阳穴打去;当两人对视准备搏斗时,突然一声大叫,对方一惊,这时是最佳进攻时机;当自己没有武器,而对方有器械时,可以用自己的汗巾浸水后当器械;当敌众我寡时,可退至左右有墙的墙角再斗,这样可免后顾之忧,一心只打前面之敌等等。
他在石城坊最得意的弟子有两位:一名叫杨兆温,另一名叫杨加模,还有另四位学武素质较好的徒弟。
赖师傅常说:你们练的虽只有三、四个套路,可撤开来散手技术就有九十几个动作,连环手也有四十几个,只要细心啄摸,其内容无穷。
出门久了,自然也该有思乡之情。虽然石城坊的财主们作为上宾供得起赖师傅,并且诚心想长年留住他,可赖师傅说:“你们学武艺是用以自卫的,现在长进好的可以同时对付三、四个敌手了,我也该走了。”
赖师傅为人正直,品行好,深得家长及徒弟们的爱戴。在石城坊,他的报酬是相当丰厚的,三年的工资足可以满足赖师傅下半辈子及家人的所需了。赖师傅有一股倔脾气,说走就要走,无论是谁也留不住。
教足三周年,主人怕银锭太重,替他换成金条、金叶,好路上携带。他的徒弟送了八十里,其中四位徒弟返回来了,可那两位得意弟子杨兆温和杨加模,送了一程又一程。师徒三人真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内心情呀!各人都清楚,从此之后,可能永远也不会再相见了。
他们已走了二百八十多里了,前面有一条两丈多宽的小河,过了桥后,赖师傅抓住一位徒弟隔河就抛了过去,接着抓住第二位同样也丢了过去,奇怪的很,两人都没伤着,这一招后来就名叫《隔河丢包》。两位徒弟是什么人才?!自然都学会了,可能是赖师傅见二人确实心诚,特意最后传授的吧。
石城坊村的后人,老老少少都知道这些故事,一些爱好武术的人,现在还在演练那些拳棒呢。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吴开嫦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