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山籍国民党抗日将领黄平事略

编辑:李宗凯 2013-06-20 16:09:03
新蓝山
—分享—

  落实党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一部分。对起义投诚人员的身份认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方党委组织、统战、法院、检察、司法、公安等六个工作部门的重点工作;做好起义投诚人员及其家属的团结教育工作是党委统战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

  

 

  黄平,(1906—1951)国民党起义投诚将领,号定一,湖南省蓝山县塔峰镇糯江村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1期毕业。曾任汽车兵团中校营副,汽车驾驶兵教育第一团上校团副、少将团长,驾驶兵教导第一团少将团长,第49师补充团少将团长,第96师少将参谋长,东北保安司令部长官部军官佐收训大队少将大队长,东北“剿匪”总部军官佐收训大队少将大队长等职。1948年11月1日在沈阳投诚,后参加哈尔滨解放军官教导团。1951年11月被错杀。198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军事法院对黄平进行了调查核实,并给予平反。

  黄平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黄子英是该县名医,其父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好。解放前,黄老先生以“荣、安、贵、胜、哲、智六字”为行医准则,在县城东正街兴办“六也药房”。黄老先生悬壶济世,“六也药房”当时很有名气,影响也大,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加上黄老先生医德好,对家庭困难的求医者,做到有求必应,并且分文不取。可见黄老先生是一位慈善之人。解放后,黄老先生被评为“开明之士” 并被推为蓝山县首届人大代表。

  黄平的母亲是花果园彭家人。黄平下面还有两位弟弟,大弟黄体仁(现年94岁),二弟黄普生,学名黄森。大弟黄体仁住在糯江洞老家,掌受农事,每天早上便从糯江洞骑一匹骡子进城,帮药铺抓药,吃了晚饭后再骑骡子回糯江洞,如此周而复始。二弟黄森居住药铺里,也帮忙抓药。有时黄老先生也会摆脱与客人聊天,必帮忙抓药,可见黄老先生的敬业。他们父子间,兄弟间,从无责骂,确实做到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们与邻居相处融洽,受到亲朋好友的尊敬,真是一个和乐美满的模范家庭。

  黄平与该县花果园村的抗日名将彭璧生将军是姑表,黄平的母亲是彭璧生将军的堂姑,是童时玩伴和同学。彭将军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黄平是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彭将军因有超力的人事背景,所以升官很快。抗战军兴,彭将军及黄平都进入了全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即陆军第五军,彭璧生将军任49师师长,黄平任49师补充团少将团长。

  (一)弃文从武 投考黄埔

  黄平幼读家塾,年甫成童,四书五经皆能背诵,旁及经史诗文,多有涉猎,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其幼年正处于腐朽的清朝末期,清政府软弱无能,向帝国主义列强割地赔款,卑躬屈膝,丧权辱国的事件接连发生。清王朝倒台后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和复辟活动,更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无比愤怒。积贫积弱的祖国,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在黄平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留下烙印,使他自小就产生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1926年6月,黄平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影响,毅然投笔从戎,考取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并秉承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的校训,刻苦学习,1928年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毕业后,旋即被分配到连队任见习排长。他人长得英俊潇洒,既善于为上司出谋献策,又能协调部队中各种关系,可谓足智多谋。深得上级的器重,不断受到提拔,委以重任。1939年1月,黄平因战功赫赫荣升为国军汽车驾驶兵教育第一团少将团长。

  他不满国民党政府媚外妥协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他到处宣传抗战到底的必要,抨击国民党政府消及抗日的倾向。目睹日本侵略军长驱南下,侵占祖国大片土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黄平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死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先后参加多次对日作战。黄平重乡情。抗战时,凡是流亡入伍的蓝山籍人士,自己掏钱请逃亡到自己部队的蓝山籍人士吃饭,有一技之长的给予安排差事,深为蓝山人称道。

  (二)奉令入桂 血战昆仑

  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也进行了勇敢的战斗,使日寇付出了伤亡几十万人的代价。但整个抗日战场形势仍然严峻,大连、青岛、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相继陷落,这些大城市的失陷,意味着从北到南我国所有对外联络的重镇和港口几乎都失去了。此时国民政府唯一的对外联系只剩下西南方向的水路和滇越铁路。日军为彻底断绝我国的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从而腾出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决定发动一场旨在攻占广西濒海地区进而夺占南宁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1939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出动约4万余人,在100多架飞机50余艘舰艇的掩护下,与中国军队在桂南地区展开激战,是年11月24日、12月4日,日军相继攻占南宁、昆仑关。为收复失地,巩固我西南抗日大后方,国民党军事当局决定发动反攻。接到命令后,黄平立即将家属送回蓝山,并托人捎信给家中父老,信中说:此次赴前方抗日救亡,是洗雪国耻之良机,我身为一介武夫,是中华儿女,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于是黄平亲率汽车驾驶兵教育第一团全体官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将作战部队的军需品及时运往前线,保障了作战部队的供给,为我军收复失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发动的桂南会战中最关键、最惨烈也是最辉煌的一仗。黄平率全团官兵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胜利之歌。昆仑关战役后黄平被调任49师补充团少将团长,并奉命入滇驻防。

  (三)盟军求援 远征缅甸

  1942年3月7日,缅甸首都仰光失守,国军应英国政府的邀请,即以驻滇的第五军、第六军进驻缅甸增援。当年春天,在沿途民众的热烈欢呼声中,时任中国第5军第96师少将参谋长的黄平,率部登上战车,向西进发,踏上了缅甸的土地。

  缅甸之战早期,由于英国的作战准备不够和我国远征军入缅过迟,虽然有我第五军扼镇中路迭摧顽敌,黄平率部于仁安羌建立奇勋,破敌千余众,援救英军7000余人出险,使敌攻势顿挫。黄平率部奉命殿后,掩护全军后撤。并率部转战色格、温早、米咱、卡萨、旁滨等地,经过十几次的浴血苦战,渐渐孤军落后,弹尽粮绝!后来,全师官兵忍饥挨饿从深山密林中取捷径向印度兼程转进,于6月8日全部到达东印度边境的英法尔。

  在印度休整月余,即率部开驻比哈尔省的蓝伽军区。1943年春,罗卓英将军调任国内要职,由廖耀湘将军任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是黄平在黄埔六期的同学)。为掩护工兵修筑中印公路初程的任务,黄平奉命率新六军一部为先锋,负责消灭侵入东印度边境和盘踞在野人山上的敌军。是年10月底,黄平率部将号称精锐的日军第十八师团赶下野人山。次年,黄平所部又取得了瓦鲁班、孟拱河谷战役的胜利。1945年3月,黄平奉命率部回国。

  (四)同情革命 让道抗日

  黄平虽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禀承父训,加上深受黄埔精神的影响,民族的意识非常强,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党派之别、番号之争。黄平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不愿打内战,他同情革命。抗战初期,他曾给共产党的军队让路。黄平的外孙女刘晓说:“上世纪90年代,她听到外婆说,当年有一支共产党的军队派人半夜来找姥爷借道往东北抗日,蒋介石却要求黄平(时任上校)率部堵红军,在黄平的授意下,该部假堵真放,没有向红军开火,而是对着山上放空枪,回去交差时说没堵住,把红军打跑了。如果不是你姥爷给红军让路,共产党这支军队是不容易过去的。”后证实,那是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夜,共产党员来找黄平商议借道北上抗日,后来黄平就让路让共产党的军队过去了,上演了一出“抗战演义”版本的‘华容道’,黄平就是这段“演义”里的‘关云长’,从中可以看出他同情革命的情怀。”

  后由于黄平所部在进攻解放区行动中消极迟缓,加上曾“借道”给红军,时任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以训话之名,将黄平召回军部予以扣押,剥夺黄平的军权,并将黄平排挤出军界。黄平被解职后,到云南曲靖找到了在远征军任职的老同学廖耀湘将军,并谋一职务。当时,他也想回家买地,准备解甲归田与妻儿过清闲的生活,不再参与政治。

  (五)辽沈决战 率部投诚

  远征缅甸后,黄平与廖耀湘将军一道调往东北,驻军沈阳,1947年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军官佐收训大队少将大队长。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比1,变为1.3比1。是年8月,国军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军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10月27日,蒋介石命周福成指挥第53军、第6军207师死守沈阳,黄平时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军官佐收训大队少将大队长。并派杜聿明到沈阳召集黄平等部署沈阳防务。当天中午,杜聿明由北平飞沈阳,途中命令锦西各部队停止攻击,退回锦西既设阵地,严防解放军反攻。晚上,杜聿明飞到沈阳,与黄平等研究如何巩固沈阳防务或撤退营口。杜聿明也觉得的确是退守两难,只有照蒋介石的命令,叫黄平等指挥现有部队死守沈阳。

  1948年10月31日,东野各部队完成了对沈阳的包围。11月1日拂晓,对沈阳发起攻击。当天中午,黄平率部投诚。

  (六)风云突变 沈阳错杀

  沈阳解放前夕,全市反动组织盘根错节,栉比林立:特务系统,有“军统国防部保密局沈阳站”、“中统沈阳分区和沈阳顺组”、“沈阳军警联合稽查处”、“东北边疆问题研究社沈阳特派员办事处”、“战地服务委员会”及诸多特务外围组织。反动党团系统,有国民党市党部、三青团沈阳分团部等机构。

  沈阳解放后,这些反动势力,虽受到一定打击,但仍有一批坚决反革命分子,采取各种“应变”策略,埋名隐姓潜伏下来,寄希望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和蒋介石反攻大陆,继续与人民为敌。特别是美帝侵朝战争爆发后,他们认为“时机已到”,加紧活动,先后成立“国际第三党新戡乱救国会”、“国民党沈阳党分会”、“党政军先遣指挥部”、“国际青年救国军”、“东北剿匪大队”、“复员工作团”、“人民党”、“进步党”和“同情党”等10个反动组织。残余反革命势力,内外勾结,兴风作浪;在活动上,到处网罗旧部,与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形成一体,拼凑枪支,组织地下武装,阴谋制造暗杀、投毒、纵火等各种行动破坏;有些“自新”分子,也撕下“悔改”伪装,乘机造谣惑众,散布“变天”思想。诸多现行破坏,对新生人民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镇反势在必行。

  1951年,沈阳市公安局率先破获“正华社”反革命图谋叛乱案件。“正华社”是以国民党特务许英、刘克志为首的匪帮,在辽阳、海城、鞍山、抚顺等地,抢夺农会枪支,纠集反革命武装,残害农民群众,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沈阳警方逮捕了许英等29名罪犯,收缴手枪、步枪9支。辽阳、海城两县公安机关在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配合下,对这群匪帮进行武装追剿,捕获匪首、惯匪40多名。接着,又破获了密谋夺取民兵枪支,妄图进行暴乱的“国际青年救国军”反革命集团,将潜伏大陆的国民党特务组织“151组”一网打尽,粉碎了“辽海特工区”阴谋举行反革命暴乱、妄图配合国民党“反攻大陆”的迷梦。此时,有人检举把此事嫁祸于黄平。11月8日,夜色漆黑,黄平被五花大绑地带到沈阳的荒郊野外、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被枪决。

  1951年11月,黄滨嫔不足3岁,母亲带着她们俩姊妹放弃了自家的房子,逃离沈阳。那一年,全国在搞土改运动时,他的父亲被错指为“反革命”,遭到枪决。

  黄滨嫔翻出一叠老旧的纸张,其中有一份1984年的法院判决书,上面印着几行字:“被告人黄平,男,处决时45岁……1948年在沈阳起义,1951年11月8日因历史罪恶被东北军区军法处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1984年2月,沈阳军区军事法院,按照党对投诚人员的一贯政策,应既往不咎。撤销原东北军区军法处1951年11月8日对黄平处死刑的判决恢复黄平的名誉,按起义人员对待。”

  (七)后人溯源 千里寻亲

  黄平与原配孙氏育有一子,名叫黄湘芝,现居住在湖北武汉。1948年2月,黄平经复员上校潘建民介绍与国民党三十六兵站医院的一名护士李静结婚。婚内育有两女,长女黄滨嫔(现名姚斌),次女黄绥之(现名姚敏)。

  黄平之妻李静的前半生,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她3岁丧母,15岁葬父,无兄弟姐妹。1951年11月,黄平在沈阳被错杀后,养育两个小孩的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带着两个不到3岁的女儿,投奔到伯父家暂住。后因生活困难曾给时任哈尔滨解放军官教导团的队长李国英写过一封信,李回信安慰并寄来100元钱。李静用这100元钱买了一台缝纫机,并进了缝纫速成班学习,半年后从伯父家搬出在邻近租了房子开了成衣铺。1956年1月以后,先后在抚顺市劳保被服厂、市电缆厂、市化工二厂参加工作,1984年届龄退休。

  李静与黄平结婚后,黄平也从末与家乡的父老联系。因当时战乱频频,蓝山的亲人也不知黄平是否还在人世。

  黄平被错杀后,因生活所迫,李静与同厂的一名姚姓工人师傅重新组成了家庭。直到2008年,李静病危时才向两个女儿说出她们的身世,她们的亲生父亲是湖南人,至于是湖南哪个县的,她也不清楚?

  黄滨嫔随母亲在辽宁抚顺市生活了60年,却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父亲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随后,“寻亲”一直萦绕在黄滨嫔脑际。这一切的一切,多亏养了个聪明伶俐的乖女儿刘晓。刘晓得知母亲的身世后,才开始不断地搜集姥爷黄平的资料,黄平家族的一场寻亲记也精彩上演。 然而,泱泱湖南,7000余万之众,人海茫茫,却是不知如何找寻。

  后经抚顺化工厂办公室郝主任提醒,不如到网站上发帖寻亲。年前,机缘巧合,笔者在网站上发现了刘晓寻亲的贴子。而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黄正华也正在寻找其爷爷,黄正华的爷爷黄哲,黄埔军校毕业,其爷爷的年龄、学历、经历与黄平似乎相近。我发电子邮件要刘晓把她姥爷的详情寄来。经查实黄平与黄哲不是同一个人。

  刘晓眼看到了一点点光明,却马上就灭了,有些气馁。我安慰着她们,不要紧,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您们寻找亲人。然而对方已挂掉我的电话。于是我再次打电话委托黄正华主任寻找,黄主任很热心并及时在网上寻找黄平的资料。后得知,黄平是蓝山“六也药房”的人。然而时间已经过去60多年,解放前的“六也药房”已不复存在。我又打听蓝山黄姓的村子有哪些,村里有没有黄平这个人。我与黄主任仔细推敲,逐一排查。

  (八)热心人士 终助团聚

  第二天刚上班,刘晓的电话又打来了,还是同一人接电话:“雷主任,我抱歉再次打扰,很真诚的告诉您,我们已找了很久,却没有能找到更多的资料,能不能请帮我们找找其他的人,如找到后,请您转告给他,我们想要回来认祖归宗?我不记得她说了多少话,只是那时在哭了,我想到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过的《思乡》,很是酸楚,应是感动了,我找到部领导,最后同意留下我们办公室的联络方式,由我负责与黄平将军的外孙女刘晓联系。后经多名热心人士的协助,终于在糯江村找到了黄滨嫔的堂兄黄英超,并得知黄滨嫔的二叔黄体仁还健在,当即将此情况告知刘晓。

  黄英超在父亲的回忆下,才知伯父在外面逝世,但不知在抚顺还有亲人。黄英超从老家借来《黄氏族谱》查阅,确认了黄平其人其事。

  前不久,蓝山县城东侧村彭程松老人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提供一条重要信息, 1948年,他和唐绍兴(毛俊镇粟江村人)均在黄平部副官室当差,得到黄平不少的照顾。他还说,黄平当时是国军少将,曾在广西和缅甸跟日军作过战,黄平治军很有一套方法,在驻地哪里能够筹集军粮,都全装在他的脑海中,是个非常聪明的儒将。

  我立即致电给刘晓,刘晓一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黄滨嫔、黄绥之恨不得即日赶回蓝山,一见自己的亲人。2010年3月31日,黄滨嫔等7人立即打理好抚顺有关事务,带着行李风尘仆仆地从千里之遥的抚顺赶往蓝山。4月1日,刘晓一行回到家乡。刚到村口,她们就深刻而浓烈地感受到了家乡人民对抗日英雄的敬仰之情,当得知她们是黄平的后代的时候,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委统战部的领导在富煌大酒店隆重地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将军后人返乡探亲。蓝山电视台、永州日报、省名人网、省委统战部内网均予以专题报道。黄滨嫔等人说,六十年来,经过一连串曲折的寻亲过程,在家乡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不但找到了他在蓝山的亲人,还了解到了有关他父亲的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笔者找到黄平将军的外孙女刘晓进行了专访,笔者问及她有何感想时,刘晓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长辈们在国难当头,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后人的心中,也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为长辈们的英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要向那些默默无闻无名的英雄们致敬!同时也向那些为了民族的存亡,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抗战老兵致敬!”(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