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虎溪游记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2012-10-14 21:01:26
新蓝山
—分享—

  三蓝文化底蕴深厚、令人神往,尤以是千年古村虎溪独具魅力。

  虎溪村位于县境西北与宁远县交界之地蓝屏乡,紧靠“一圩跨两县”的宁蓝古圩场。因村后石山如虎形,村前溪水潺流不绝,故村以“虎溪”为名,唐宋年间始有谢姓人居住,明末清初黄姓人迁居于此,至今已历千年,全村约2000人,绝大多数为黄姓。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须躬身”,认知如果止于书本,人难免会陷入“有知识、无见识”的境地。

  9月1日,星期六,在电信上班的妻子好不容易有一天假,得以成行,实属不易。用毕早餐,带上相机、牵着两岁半的儿子,60多岁的妈妈也要跟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金秋十月、晨风凉爽,迷人秋色一幕幕掠过、美不胜收。

  车到蓝屏圩,虽然今天是赶集,还不到11点,人却差不多散完了。稀稀落落有几位生意人在收摊子,妻子带着儿子去乡政府洗漱,我便乘机问了一下去虎溪的路。

  说实话,长这么大,连蓝屏圩也仅来过几次,更不用说全县最西北的偏远山村了。

  得知大致的方向,搭上一位顺路的老乡,车子再一次点火出发。老乡告诉我们,车子从蓝屏中学方向走,大约到了桐木坪再往右拐,过了一座石板桥就是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从下灌村一直向左走15里路就是虎溪村。

  一路上,遇到几个叉路口,随口问起了老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与这一带古朴的农庄风光一样,他们都显得很朴素、很醇厚。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虽然是蓝屏乡管辖,却不会讲蓝山土话,一口的宁远官话。

  边界布局犬牙交错,一桥之隔,桥这边是蓝山县蓝屏乡,桥那边却是宁远县湾井镇。一水之隔,两种截然不同的民俗风情,两个互相独立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永州市管辖,下灌人来蓝屏或蓝屏人去下灌赶集,却可名正言顺地称之为边界贸易。

  一路向西,几时能到虎溪,心里没底。

  窗外的景色、车载轻音乐,我不禁陶醉了。山清、水秀、人朴实,阵阵轻风,沁人心脾,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莫非就是指这里?从地理位置看,这里可谓“三不到界、两不靠岸”,如果是在兵荒马乱的古代,生活在这一代的百姓应该没有经受过战乱之苦吧!

  一路陶醉、一路遐想,在几位老乡的指点下,车子来到了一个古圩坪,我心里很奇怪,明明是很封闭的小山村,又何来圩坪?而且更让人称奇的是,圩坪只有一条宽敞的马路,路这边是宁远人,路那点是蓝山人。后来才得知,这就是千年古圩——宁蓝古圩。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同样是在这条马路上,我们的先人们应该就是在这里“以物换物”吧。

  到了,前面就是虎溪村了!

  只见该村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其古建筑群以“黄氏宗祠”为中心,向左右及祠后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或单门独院,或依墙而建,门头题字,左右对联,檐下彩画栩栩如生,鲜艳如初,更兼巧夺天工的飞檐翘角、门窗雕花、木狮雕绘等等,显示出浓郁的古代湘南居民建筑特色。

  飞地虎溪,纯朴憨厚。

  来到虎溪,令人陶醉的不仅是这里古朴的建筑,还有那纯朴憨厚的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2岁的老人,虽然我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我想,只要想起虎溪,应该就会想到这位老人吧。正当我们在烈日下不知所措时,是他提着一个热水瓶热情的招呼我们“来,喝口井水才!”老人家虽然72岁,除腰有点弯外,精神很好,眼睛明亮,热情开朗!他一路带着我们参观,一路跟我们讲述着虎溪大院的故事,还倾诉着他从小到大再到老的沧桑。临走时,我确定希望能为老人家做点什么,把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留给了他,希望他以后遇到我能帮得上的,尽点力吧!(梁利)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2/10/14/99460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