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新闻网4月12日讯(通讯员 雷磊)近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收到了一名高中学生发来的感谢短信:“已经收到4千元善款,感谢红十字会和社会帮扶网的关心,也感谢所有的好心人”。
这一切起源于他母亲黄成秀的一个善举。黄成秀的丈夫在2010年因病过世,给妻子和3个幼小的孩子留下了繁重的债务。黄成秀独自支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挑起生活重担,多年辛苦操劳,抚养3个孩子成长成才,还一点一点还清以前的债务。为省下一分一毫的钱来供孩子读书,她省吃俭用,就算生病也不敢随意去医院看病。2021年9月份她就感觉身体不适,一直拖到12月1号实在疼痛不堪,才跑去医院检查,导致延误了看病时机,入院时已经是骨癌晚期。在骨癌脊椎病变导致压迫中枢神经,半瘫痪在病床,急需筹钱手术的情况之下,黄成秀还做出了一个善举,联系红十字会申请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这是蓝山的第二份遗体捐献志愿书。她说:“我可能不能再陪孩子多久了,不知道能给孩子留下什么,那就教给孩子一个善念。何况这样做还能延续别人的生命,也算为孩子积德积福,希望自己生命最后还能做点事。”
听到黄成秀的善举,了解到她的家庭困难,红十字会人员赶到医院看望了黄成秀,并与县社会帮扶网联系,为正在就读高中的儿子筹集了四千元的捐款,给困难的家庭带来一点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离开这个世界”。遗体(器官)捐献是拯救他人生命的高尚行为,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黄成秀的善举展现了自己的品德和价值,也感动了大家。目前,黄成秀正在长沙治疗,希望黄成秀顽强战胜病魔,让实现遗体捐献志愿的时间来得更晚一些。
2015年1月1日,中国开始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移植器官的唯一合法来源。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人对遗体捐献并不认可。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遗体(器官)捐献率居世界末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遗体(器官)捐献,托举起生命的希望,以另一种方式唱响生命之歌。
来源:蓝山新闻网
作者:雷磊
编辑:雷思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22/04/12/1111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