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新闻网2月10日讯(通讯员 王薪棋)湖南蓝山县文明城市创建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湖南蓝山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
明晰方向 增强看齐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迈向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新阶段。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
“城市建设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治理理念、市民素质,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文明城市创建明晰了思路,成为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对标对表高质量要求,蓝山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组织文明礼仪培训,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持续表彰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创建为民 创造美好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湖南蓝山县文明城市创建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下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的精神办民生实事,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1年,先后召开文明创建调度推进会议40余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次、群众性文化文体活动140次,楠市上下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通工业南路、兴隆街等“断头路”,湘粤北路、龙泉路建成通车,污水处理二期扩容工程、二水厂和供水管道建成运行,新增“无烟党政机关”76个,所城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完成面上造林1.443万亩,封山育林1.75万亩、退森林抚育7万亩,新增古树主题公园4个、乡镇休闲公园17处、省级绿色村庄161个,2021年11月份完成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验收。
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后,出入口整洁美观、人车分流,社区健身区域井井有条,改造后的村民活动中心功能日渐丰富……走进蓝山县楠市镇上下村,村民在健身房运动健身,该村建成了标准化健身房、篮球场,村民有了健身锻炼场地,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面向未来 开创崭新局面
站在新起点、扬帆新征程,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期许、新要求?
文化的涵养的是基础。
曾记否?
蓝山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求民魂,争独立,建家园,鲜血铸英魂。前有胡祖舜、阮贞、李盖凡、李烈宏等先烈,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身。后有曾庆月、厉国富、邓家贤、李石亮等烈士,在对外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今有杨晋明、雷志坚、成圆等为代表的各类烈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奉献了年轻生命……
赓续红色精神、弘扬崇德向善风尚,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把蓝山打造成为“信仰之城”“文明之城”,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红色沃土开出更多文明之花。
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关键。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蓝山县全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文明创建”模式,实现“点位上图、全点覆盖、可视化展示”。至今,全县95%以上的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和70%以上的法人政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让群众生活愈加便捷,城市治理效能正逐步提升。
对标国家文明县城创建标准,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扎实解决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城市卫生、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等城市管理难点、痛点问题。从商场超市到农贸市场,从新建楼房到老旧小区,从市容环境卫生到餐桌礼仪,全体人民素质共同提升、环境共同改善、生活共同富裕,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的崭新面貌正在形成。
文明花开春满城,同心掬得满庭芳。新征程上,蓝山县文明城市创建必将以高度的引领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表率、积累有益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强大力量。
来源:蓝山新闻网
作者: 王薪棋
编辑:彭庆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22/02/09/1085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