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叠戏曲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2015-01-12 09:17:51
新蓝山
—分享—

  

 

 

  千年古村“转台戏”

  “转台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是百叠人的瑰宝,历史上曾盛行在千年古村——百叠岭的雷家岭村。它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47年,离现今已有60余年,但当地群众至今还念念不忘。

  二龙无珠筑戏台

  记者来到拥有780余户、3400多人口的雷家岭村,该村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个千年古村。清清舜水河从村前流过,村后是青龙山、黄茅岭两座连绵数十公里长的山脉。历史上这两座山岭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远远看去像两条青龙在这里交汇。由于历史上该村灾难频出,当地村民便请来风水先生看“龙脉”,发现此地二龙抢而无“珠”。村民便决定在村里最开阔处建一个戏台,使二龙有“珠”可抢。但珠不能是“死珠”,一定要是“活”的,于是有人就想出了建一个可以转动的戏台,由此就产生了 “转台戏”。

  “转台戏”何年何月产生已无法考究,但有一段极为久远的历史是事实。依据该村75岁的老人雷纯杰说,他小时候也就是1947年还看过一次“转台戏”,这也是村里最后一次上演的了。

  重修戏台费周折

  时年尽管外面战事不断,但当地风调雨顺,村民生活好转,群众却似乎有种新生活到来的感觉。这时有人看到已有60年没有用过的“转台戏”,戏台只剩下一根柱子孤零零地立在那儿,便提出重建“转台戏”的想法,以便给村里带来更大的“福星”。由于当时会建“转台戏”的人很难找,费了很大的工夫才找到一个姓彭的木匠,他根据村民的介绍和当时的场景的想象和推理,设计出了建“转台戏”戏台的图纸。

  建“转台戏”戏台确实很不容易,何况在当时那种条件下。首先在地下挖一个直径为二三米的坑,底部放入光滑的大石板,柱子直立在石板上,以便能转动。由于柱子支撑的台子较重,因此柱子一般用直径一米左右、木质较硬的杂木制作。柱子上面是木板,由下往上,由短变长。为了减轻戏台的重量,顶棚不能盖瓦,只能盖竹席,竹席上反复几次刷一些桐油和油漆,这样的顶棚既能档雨、重量又轻。做成的戏台整个形状像一朵刚出土的大蘑菇,一般高四丈、宽一百平方米左右,有前台和后台。戏台装饰得非常华丽,戏台上四根支柱刻的龙凤栩栩如生。戏台正面还有一幅专为“转台戏”而写的对联,上联是“转换乾坤英才蔚起”,下联是“台高牛斗剑气龙腾”。

  观者看戏有讲究

  “转台戏”表演的一般是 “天官赐福”、“满堂福”、“游湖借伞”、“斩三妖”、“八仙庆寿”、“劝农赏花”、“歌舞采莲”、“昭君出塞”“三气周瑜”等祁剧传统中经典剧目。这类剧属祁剧唱腔音乐中的昆腔唱法,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调,通俗易懂,极富乡土气息,老百姓很是喜欢。但它演唱规格非常独特,必须满六十年即一个甲子才唱一次。这个规定出于何种原因现也无法考究。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必须集中思想不能出差错,否则观众会推动戏台转动,让戏台正面转向后面,而后台则转向观众,这就会使演员很是尴尬。因此,敢登戏台唱“转台戏”的大都是戏艺比较精湛的戏班。演出一届大都有二、三十天,除雷家岭本村出资负责演出外,外村的富裕人家也有出钱请戏班在“转台戏”戏台演出几天的。演出时间白天上午七点钟开始,下午五点休息,晚上七点到十一点钟才结束。

  “转台戏”演出名声很大,方圆数十百公里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这里人大都是不为看戏而只想看能转动的戏台。因此,在“转台戏”演出那段时间,卖茶、卖酒、点心铺、杂货摊等在戏台周围到处都是,简直是人山人海,村子显得非常热闹。这也许是“转台戏”过去半个多世纪仍然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缘故吧!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5/01/12/99281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