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蓝山站6月30日讯(通讯员 孟江兵 王欣金) 每当夜幕降临,在蓝山县市政广场总能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左手提小塑料桶,右手握一支自制泡沫笔,他们以地做宣纸,以水为墨写书法,相互比较相互切磋书写技艺,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大家都称他们为快乐的“水书人”。
夜幕降临,清风徐徐,劳累一天的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或散步,或跳舞,市政广场上人气十足。与欢快气氛相比,有几位老者却是气定神凝,神情专注的手握巨笔在地板砖上书写书法。老人们边蘸水,边写字,不一会,一首宋诗《何人不爱牡丹花》便落在地面上,字字苍劲有力,观看的群众纷纷称奇,拍手叫好。
家住广场附近的61岁退休老师李至立是蓝山首位水书人,平时爱好练书法,至今已有好几十个年头,用水写字也有三年的功夫。以前,他在外地旅游时看到当地广场文化十分活跃,水写书法特别流行。三年前,他返乡时就萌生要把这种广场文化带回蓝山的想法。
水写笔虽然简单,仅一根塑料笔杆,再加一个泡沫笔尖,但在本地市面上却找不到。爱动脑筋的李老就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己做水写笔,而且一做就是近百支。如今,县里每一个水写字爱好者所用之笔几乎都是出自李老之手。
出门时带上塑料笔杆、泡沫笔尖的巨型毛笔,以水代替墨水,走到哪里都能随时书写。由于使用这样的笔写字不会留下墨迹,还可以与其他爱好者一起欣赏、探讨,既环保又锻炼身体,而且,经常写字还能增强个人笔功和记忆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正是基于此,一时间,水写书法在蓝山县成为一种修身养性新风尚,也受到年轻一代的热情追捧。一位名叫刘芳玉的女子是一名中学老师,平时在家也喜欢练毛笔字,但进步却不是十分明显。去年夏天,她在广场散步时偶然接触了水书爱好者,从此,她也成了一名忠实的“水书粉丝”。经过相互切磋,刘芳玉在毛笔字上的造诣也突飞猛进。
除了中青年加入到用水写字行列,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观摩学习。如今,在蓝山已有用水写字爱好者百余名,他们泰若自然的书写姿式也成为夕阳下一道亮丽风景线,夕阳西下,衬映在他们脸庞上的是幸福与快乐。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孟江兵 王欣金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