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管改革破难题 税源管理上台阶---蓝山地税局税源精细化管理工作实践
蓝山地税局局长 杨伟毅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增长,影响着税收调控功能发挥。只有不断提升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进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来,蓝山地税局不断加大征管改革力度,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强化税源的专业化管理和精细管理,走税源管理专业化、信息化道路,逐步形成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
一、打破传统征管格局,税源管理专业化
蓝山县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南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连州市接壤,全县面积1800平方公里,境内山谷幽深,植被茂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丰富,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水电站建设成绩显著而闻名全国,被授予“全国电气化县”的美誉。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该县县委县政府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民间有识之士筹集闲散资金投资开发小水电,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小水电开发的巨大热潮,经过10几年的开发建设,全县共建成私营股份制电站160多座,装机容量近1亿千瓦时,年发电量3亿度,年发电收入近亿元。这些电站主要分散在该县南岭山脉一带的8个乡镇,隶属三个税务分局。而该县另有7个乡镇蕴藏着巨大的铁锰矿资源,铁锰矿开采量和外销量非常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每年的资源税流失十分严重。而众所周知,2005年来从城市到城镇房地产开发可以用“火爆”一词来形容,蓝山县城也不例外,房地产开发正处于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之势。为了集中力量深化行业地方税收管理,从2012年元月1日起,该局打破传统的征管区域格局,按照经济区划重新划分了全县三个地税分局的征管区域,将县城所在地一分局分管的全部13个农村乡、镇、场按经济类型划分给另外两个农村分局,只负责县城的地方税收管理,从而形成了一分局以管理县城内房地产行业地方税收为主,其它地方税收为辅,二分局以管理矿产资源、烟花炮竹地方税收为主,三分局以小水电行业、采石、采沙场地方税收管理为主的税收征管新格局。随着新的征管区域管辖办法的实行和行业地方税收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各行业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立马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今年1-2月,房地产行业地方税收入库400万元,小水电行业地方税收入库近200万元,同比分别增收160万元、80万元,分别增长29.2%,27.6%。
二、优化人员岗位配置,人员分工专业化
1994年10月,蓝山地税局成立时有56名在职干部职工。星移斗转,日月轮回,新老交替,18年后的今天,仍然只有70名在职干部职工,人少事多任务重的矛盾异常突出,加上新形势下,纳税人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收入渠道不断拓宽,电子商务日益发展,隐性收入不断增多,税源监控手段严重滞后。如何充分发挥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和配备人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城镇工业园、开发区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活动日益向县城靠拢的新形势下,加强城镇分局征管力量十分必要而迫切。蓝山地税局党组一班人针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及时调整了岗位人员配置,尽量做到加强城镇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征管力量,尽量做到让税干专业专长与岗位相符,对口对等。2011年底,该局党组经过认真分析考虑,将全局人员和岗位作了较大幅度的调配,重点加强了一分局和办税大厅的力量。与此同时,在一分局分别设置房地产、重点税源、一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税收和个体税收组,个体税收实行分片管理,改变了原来的分人分路段管理模式,职责更清晰。各组实行双人上岗制,并在一分局各组及各农村分局分别设置税源管理岗和巡查巡管岗。在办税大厅分别设置前台和后台,前台负责受理各项办税事宜,后台负责信息录入和资料传递。实现了重点税源重点管,一般税源规范管,零散税源社会管的新征管模式。
三、转变陈旧思想观念,信息处理专业化
如何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管理,构建税源管理中数据应用的工作格局,已成为当前税收工作的主题。近年来,蓝山地税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税收工作改革、发展和管理的全过程,成为税收工作的支撑点和重要保障。该局始终坚持以提高系统整合和数据质量为基础,以突破信息数据处理分析中的瓶颈为重点,努力构建自下而上的数据分析和自上而下的数据监控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高了信息数据处理分析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税了收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岗责体系。科学界定各科室、各分局、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各分局负责纳税人信息数据的采集;征管科负责涉税信息的分析及信息数据的审核;办税服务厅负责信息数据的录入;信息中心负责异常数据的监控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收入规划科负责经济形势宏观分析、重点税源分析;税政科负责行业分析、税种分析、执法监督;稽查局根据各部门分析的情况确定稽查对象;监审室根据各部门分析情况进行执法审计。做到了信息共享、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执法监督五位一体。
二是抓好信息采集。强化信息采集,特别是从第三方信息采集的力度,规范信息整理储存、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运用工作,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标准。对采石行业依据其到公安、民爆公司的炸药购买量及电力公司的耗电量结算,对冶炼铸造和机砖行业依据各工厂的耗电量结算,对小水电行业依托各电站与电力公司的上网电量结算,对房地产及建设工程依托县政务中心的建设项目一体化管理把关。对商品、药品和家电超市,强化刷卡、政府采购、家电下乡相关信息数据管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蓝山地税局在税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效地促进了税收征收管理,防止了税收跑、冒、滴、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蓝山地税局收入总量从机构成立时的600万元,上升到目前的1.8亿,分别占全县GDP和财政收入的3%和50%以上,为促进蓝山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杨伟毅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