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山县“百姓村”加强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龙锋 编辑:李宗凯 2011-12-04 08:57:16
—分享—

  近年来,素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美誉的蓝山县毛俊村,通过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实现了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群众由贫到富,村容村貌由烂到靓,先后获得“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10年,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村”、全省“书香村组”等光荣称号。

  一、顺时应势,新形势催生新机制

  毛俊村辖29个村民小组、846户、5000多人,村民来自11个省72县,共有103姓。常言道:“姓”上一百,难求和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因村民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价值取向多元,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到2005年时,甚至发展到村委会办公场所遭到村民哄抢;仅有的集体资产----两间铺面被村民强占;改制后的供销社土地权属纠纷被村民上访到省市;村支“两委”被逼到瘫痪的边缘。而此时此刻,周边各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如火如荼,毛俊村却被人心聚不拢、发展上不来的硬伤所困。

  2005年3月,廖仁旺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向村民们宣布:“村干部每贪污受贿一分钱就认罚一万元!新规定从我执行起!请各位乡亲父老监督我们!”2006年,毛俊村进行松树采伐招标,采伐项目只标出了 10.12万元,中标人又以14.3万元的价位转让给了廖仁旺的弟弟。廖仁旺当场宣布原招投标项目无效。最后以19.8万元的高价出标,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9万多元。事后,在村支“两委”会上总结教训时,廖仁旺归纳大家意见后得出了结论:群众没有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是造成“串标事件”的根本原因。

  2009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后,该村进一步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都先由村党支部提议,再交村“两委”商议,然后交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做决议。决议形成后,还要公示并征求群众意见,实施结果也要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民主管理新机制的出台,使村支“两委”赢得了过硬的“群众公信力”,全村形成了“天下归心谋发展”的喜人局面。

  二、村民理事,新办法破解新难题

  近年来,毛俊村按照“农业养村、工业强村、商贸活村、和谐稳村、文化美村”的路子,利用地处毛俊市场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经济;办竹木加工园区做活山水文章;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助民增收,实现了民康物埠。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800多元逐年增加到2009年的73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04年的5万元,跃升到2010年的230万元。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毛俊村人口众多,对集体经济的管理稍有不慎就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为此,村支“两委”以选举、理财、决策等事务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运行机制。将《毛俊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分发到全村29个村民小组,广泛宣传。成立了以村支书廖仁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以“大学生村官”村长助理蔡勇为主任的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抓“四议两公开”的职责,使他们分工协调,合力组织实施。

  村支“两委”研究制定了《毛俊村“四议两公开”理事会代表推选办法》,从群众中推选德高望重的“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先进)、“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四议两公开”理事会。村支“两委”每年的工作计划和重大决策都要先征求群众的意见,再交理事会研究,讨论问题出现争议时则实行票决制,真正让群众的意愿变成了村里的决策。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特别是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来,毛俊村1000多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和项目支出没发生一例“问题帐”。如今,60名民选理事会成员真正成为群众的代言人、村“两委”的智囊团。

  三、丰富内涵,新思维带来新活力

  近年来,毛俊村的村民富了,村庄美了,道路宽了,房子新了,风气好了。然而村干部年龄老化、视野不够开阔、创新精神不足等现实问题越来越却与基层社会管理的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2009年11月,村支“两委”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上再次向前迈出大步:从数千名村民中公选出5名村级后备干部,按照“新老结对”的培养模式,加快“班子过渡”。2011年3月,又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权力运行;成立监督委员会,增强村级党务、村务透明度;推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与村干部报酬手挂钩,作为依法罢免的重要依据;实行村干部专人坐班接访制度,第一时间接受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一系列新举措的实施,不但丰富了民主管理内涵,更为毛俊村注入了和谐发展的新活力。

  从2009年起,毛俊村又启动了“五好家庭”、“青年致富能手”、“尊老爱幼模范户”、“巾帼美化净化家庭”、“巾帼科技示范户”五项评比活动,村干部亲自敲锣打鼓上门为这些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产生的50名“民选英雄”戴红花送匾牌。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不再满足于比谁家的房子漂亮、存款多、小车靓,而是暗暗较劲比哪个家庭成员的照片在村口的光荣榜上张贴的次数多!这也成了村里姑娘小伙找对象的一个理由。

  主动而为的社会管理机制,使村民的价值诉求和精神追求得到了充分展现,促进了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和谐发展。民主管理,特别是“四议两公开”机制使毛俊村的面貌日新月异:集休闲长廊、舞池、喷泉、草地、花坛、绿树于一体的广场;占地1180平方米,室内灯光球场、舞台、音响设备一应俱全的文体中心。为村民的休闲、娱乐和健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村支两委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群众学文明、创文明,村里成立了篮球队、龙狮队、腰鼓队、文艺队,广泛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

  四、对毛俊村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毛俊村和谐建设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集中精力发展产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但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毛俊村和谐建设的成功实践,首先得益于村支“两委”带领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必需的经济基础。二是必须因势利导强化管理。近年来,农村矛盾纠纷的诱因,主要集中在农村“三资”(资源、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毛俊村在和谐建设中,整合了农村资源,盘活了集体资产,用好了涉农资金。这为我们顺应形势发展做好农村工作,明确了管理重点,提供了方法借鉴。三是必须发扬民主多办实事。在毛俊村,村里做什么、怎么做、由谁来做,完全依靠民主决策;集体的资金用不用、怎么用、用在哪里,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这实质上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了为民办事的检验标准。这个要求和标准,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四是必须面向发展建好班子。“三农”工作能否始终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关键靠基层组织“领航”,靠村支“两委”班子“掌舵”。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一个真正能引领发展的村级领导班子。(龙锋)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龙锋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1/12/04/99516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