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广网 | 红薯迎丰收 富民添“薯”光

来源:央广网 编辑:雷思 2024-11-05 21:15:07
—分享—

央广网永州11月5日消息(记者黄珂岚 实习记者苏润秋)“每亩红薯产量在5000斤左右,产值超2600元。”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大桥村村民文爱英笑着说。11月4日,蓝山县大桥瑶族乡大桥村,当地村民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采收,随着一声声锄头落地的声音,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破土而出,摆满了田间地垄。

“今年,我们和全老板签订了订单合同,年初全老板免费提供红薯苗,丰收时,无论红薯有多少,他全部收购。”文爱英口中的全老板名为全珍昌。早几年,他在村里开办了红薯粉加工厂。

作为传统农作物的红薯在农村主要是喂猪或滞销。如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红薯产业,搭建起一条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深加工产业链条。可以催生经济新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在全珍昌的红薯加工厂,一个个“饱满鲜亮”的红薯在经过清洗、去皮、打浆、过滤、沉淀、晾晒等一系列传统工艺的打磨后,变成了一块块纯净的红薯粉,这些红薯粉不仅色泽纯白,质地细腻,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再经过打芡、漏粉、煮粉、捞粉、晾粉等工序,被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粉条。



正在晾晒的红薯粉皮(央广网发 潘有娣 摄)

原材料选用当地红薯、山泉水,制作的粉条纯净、透明、筋道爽滑,颇受消费者青睐,远近闻名。



正在晾晒的粉条(央广网发 潘有娣 摄)

“今年我收购了10万斤红薯,预计能出2万斤粉条,现在已经接到一笔8000斤的订单了”全珍昌高兴地说。

从红薯种植、采收、打磨成粉再到加工成粉条,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大桥村62岁的杨水英介绍说:“她家住在这附近,在这里做6年了,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工资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越过越幸福。”

目前,全乡种植红薯的农户有36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红薯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央广网

编辑:雷思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