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日报 | 八月瓜打开致富之门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 2024-09-03 15:35:57
—分享—

本报讯(通讯员 潘有娣)日前,荆竹瑶族乡蒲林村八月瓜挂满枝头,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祖祖辈辈都种红薯和玉米,改种八月瓜能行吗?”6年前,蒲林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村民质疑声不断。如今,有了答案。

荆竹瑶族乡蒲林村地处偏僻山区,距离乡政府30多公里,是蓝山县最偏远落后的山村之一。

产业兴,才能拔穷根。2018年,蒲林村引导村民将传统种植业调整转型为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瑶山八月瓜种植产业。如今,翠绿的藤蔓下,挂满了或紫或绿的八月瓜,一个个形态弯曲的八月瓜憨态可掬,令人垂涎欲滴。成熟的八月瓜呈淡紫色,煞是好看,在“啪嗒啪嗒”的声响中炸开一道口子,露出雪白晶莹的果肉,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在基地里,忙着采摘、搬运、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永州景峰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邱建庭算起了一笔账,“这40亩八月瓜目前已进入采摘期,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每亩产量在800公斤左右,若按市场价10~20块每斤来计算,收入应该在30万元左右。”“合作社实现增收,不仅能促进产业的发展,也让困难群众从中尝到了甜头。”邱建庭高兴地说道,蒲林村村民除年底的分红,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增收。

“我以前在广东务工,家里老人和孩子照顾不上,现在在家门口的八月瓜基地干活,一天工钱100多元,收入可以,还能照顾到家里人,两全其美的好事呢……”村民刘克亮说。

八月瓜俗称“八月炸”或牛腰子果,是一种产于大山里的原生态山珍野果,有“中华肾果”之称。过去八月瓜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公司推广销售,还将部分八月瓜加工成果茶、果酒、果汁、果籽油等副产品进行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八月瓜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八月瓜的种植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蒲林村独特的小气候还加速了八月瓜的成长,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这个基地的海拔达到了1000多米,昼夜温差比较大,比低海拔地区会提前20天上市,产生的经济效益自然也是颇为可观。”基地里处处瓜香弥漫,邱建庭和村民们比往日里更加忙碌,脸上也笑得更甜,加足了马力采收成熟的八月瓜,将来自深山的美味传递到万千消费者的手上。

“陆续把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左右,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特色种植产业中来,让大家一起增收致富。”邱建庭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