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何咪 段祎 彭耀民)“进山折叶叶又青,难见远乡远路仙,会得远花来共折,折回家里包粽子……”中秋佳节,在蓝山县犁头瑶族乡犁头村,一首首瑶歌传遍山林,当地的瑶胞们除了吃月饼、赏明月,还会齐聚一堂包粽子,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大早,身着盛装的瑶胞盘新荣和家人们就去山上采摘新鲜的粽叶了。采回粽叶后,和其他瑶胞们围坐在一起,清洗粽叶,准备糯米、腊肉、板栗等馅料,开始包粽子。她将粽叶平铺在桌上,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粽叶上包裹起来,一边用手压实,一边取上棕树条巧妙地把粽子捆绑得间隔均匀、牢固紧密,一个精巧、外形酷似枕头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后,放入铁锅中,加入提前准备好的稻草灰水熬煮,不一会儿,香飘四溢的粽子就煮好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唱瑶歌,品粽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于瑶族同胞来说,粽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承载着瑶胞团结、幸福的象征,寓意着团团圆圆,在重要的节日里聚在一起包粽子,是老一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村民盘新荣说道。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