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新闻网9月13日讯(通讯员 赵卿)今年以来,所城镇纪委立足监督职责,把靶心精准定位在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上,通过坚持找准“小切口”,聚焦“关键小事”,关注“民生大事”,解决“急难愁盼”,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今年和去年就是不一样。
“无地可建、没有政策支持,我们也无计可施。”种植大户纷纷抱怨道。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小拱棚育秧场地局限、育秧技术的参差不齐、水稻秧苗更容易出现僵苗死苗、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每到春耕,所城镇的水稻种植户们都要面临同一个难题。
2024年初,基本农田可用于大棚育秧建设用地政策正式公布,所城镇舜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目光对准了清江源村被洪水损毁16亩农田。了解情况后,县纪委立即督促组织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进行会商研讨,就申报、用地等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同时采取“下沉式”“精准式”“靶向式”监督,建立“室组地”联合监督机制,发挥基层监督“探头”作用,全程跟踪项目督办,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发放补贴;镇纪委将建设育秧工厂建设项目列为办实事解民忧事项之一,主动作为,靠前发力,积极参与育秧工厂验收、面积核实,为“三湘护农”保驾护航。2024年4月,所城镇两所育秧工厂项目提前完工,赶在早稻育秧前投入使用,总面积21亩,按照早、中、晚稻时间节点,一年育秧4次,满足了全镇120户种植散户、12户种植大户5000亩田地种植需求,实现了闲置农田“变废为宝”。
俗话说“苗好三成收”,“得益于今年新投入使用的育秧工厂,种植成本降低了不少,产量上来了,我还更省心省事省力!”所城镇舜岩村6组水稻种植散户陈学兵开心地说道。镇纪委在开展乡镇纪委书记“驻村大下访”活动时,现场为种植户们细细的算了一笔账,育秧工厂建成之前,种植户大多建小拱棚自行育秧,从搭建薄膜、人工、育秧,成本达到120元/亩;在育秧工厂里育秧只要60元/亩,成本整体降低50%。
育秧工厂的投入使用,解决了水稻秧苗存活率低、成本过高等问题,舜乡农业育秧中心还为附近散户提供订单式社会化种植“一条龙”服务,即代育代耕代插飞防植保收割烘干回收于一体,不仅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代替人工化,降低成本,种植户销路也更有保障。
来源:蓝山新闻网
作者:赵卿
编辑: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