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湖南 | 永州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雷思 2024-08-04 20:55:59
—分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利 严万达 李寒露

永州市融媒体记者 张华兵

防汛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级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扎实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准备。特别是自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永州市打好防汛主动仗,预警及时、调度有力,成功应对10轮强降雨过程,为平安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及超强台风“格美”共同影响,永州市迎来入汛以来最强一轮暴雨过程,局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汛情就是命令!”针对本轮强降水过程,永州市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纷纷扎入防洪抗灾一线,敢于担当,舍身忘己,打响一场防洪抗灾保卫战。

“大哥,雨越来越大,这里很危险,请你赶紧跟我们一起到村部避险!”7月28日22时许,新田县金陵镇干部邓强带领几名青年志愿者们,冒着倾盆大雨,在联系村挨家挨户转移群众。这次强降水过程,导致新田县多个乡镇出现险情,基层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下沉一线,确保应转尽转。

未雨绸缪高位推动 精准部署

7月27日下午,永州市防指组织召开防汛会商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7月27日至28日,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两次到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会商调度。

7月28日晚,受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爱林的委托,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肖扬主持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视频会议。台风影响期间,永州市副市长吴恢才坐镇永州市防指办公室指挥调度应对汛情。

数据显示,这轮雨情,永州各地积极响应,全市累计组织会商调度33场次,市县两级领导共203人次深入一线指导防汛抗灾工作。

针对此次过程,永州市气象台自7月26日起连续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期、气象专题预报5期,并继续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做好过程分析、复盘总结和评估工作,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全市共发布暴雨红色预警5县次8320人次、暴雨橙色预警10县次1.1万余人次、地质灾害临近预警31乡镇次6979人次。根据预警情况,市级和有关县市区分别启动防汛Ⅳ级、Ⅲ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3号台风“格美”。



为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永州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值班,及时叫应。组织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值班,并对发布橙色、红色预警的地方进行叫应,提醒做好巡查排查和避险转移工作。

本次降雨过程,市县两级落实县级领导值班45人次,叫应乡镇党政负责同志44人次、相关防汛责任人293人次、村组社区责任人1149人次。全市共有党员干部2443人次下到村组、社区,做好巡查和避险转移工作。

突出重点 全面布防 强力落实

今年以来,双牌县防汛抗灾工作突出高位推动,精准调度,强化险情处置,抓实抓细防汛抗灾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双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商调度会议,要求全县各乡镇部门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把做好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来抓,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截至目前,双牌县共经历12轮强降雨过程,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实现“三个确保”目标。



双牌成功应对“5.27”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仅1天就全面恢复群众生产生活。在泷泊镇乌鸦山村韩谭片2组山洪暴发前约半小时,紧急避险转移10户29人,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成功应对“6.19”打鼓坪乡山洪泥石流灾害,紧急转移5户17人,成功避险人员伤亡;成功应对“6.25”城市内涝、何家洞水银江、贤水河山洪灾害,未出现人员伤亡。

在6月24日至6月25日22时强降雨时段,全县共转移避险54户153 人。同时,强化灾险情处置。6月25日出现双牌大市场内涝和县二中排洪沟堵塞外溢等突发灾险情时,紧急出动应急、人武、消防、市管、城管等县级应急力量5支226人,转移受困群众,投入抽水装备7台套,构筑挡水子堤80余米对路面洪流进行导流,有效避免险情扩大和次生灾害发生。

进入汛期以来,蓝山县共经历强降水8轮次,截至目前共启动防汛应急响应3次,分别是4月4日、4月19日和6月19日,共转移群众171人次,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蓝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防汛抗旱指挥部现场办公,全面布置和调度防汛工作,把防汛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进行安排部署;蓝山县防指充分发挥会商调度机制优势,入汛以来共计开展会商研判达11次,及时准确研判水势雨势,统筹安排科学调度,为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防汛备汛提供科学决策。

蓝山县水文、气象等部门高频次发布预警预报,县防办、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对各乡镇、各行业领域进行叫醒叫应达92余次,极大提高防灾避险的实效性。蓝山县交通、公路部门加班加点抢修G537岭脚段路基塌方工程,自然资源局联合大桥瑶族乡对大桥村10组4户23人进行避险转移,城管部门与应急部门联合对三口井积水区道路进行管控执勤。各乡镇主要领导坚守驻地,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产生了一批典型,比如塔峰镇干部职工冒雨连夜转移老总工会受灾群众,新圩镇联合水利部门及时果断处置龙井头水库引水渠道漫堤险情,犁头瑶族乡民兵参与抗洪抢险。

7月27日18时,新田县启动防汛四级(蓝色)应急响应。县防汛办调度各乡镇(街道)开展巡查,提前安排人员转移,本轮强降雨全县共转移19户57人。7月28日凌晨,县防汛办对乡镇(街道)进行值班值守情况抽查,值班人员均到岗到位。新田县应急管理局会同县自然资源局派出4个工作组对全县在册的71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县水利局以及各乡镇(街道)分别派出工作人员到切坡建房户、山塘水库等巡查排查。

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新田县防汛办及时开展好预警、预报,特别是短临预警。调度各乡镇(街道水库管护员加大上坝巡查力度,及时处置险情,必要时提前避险转移,确保安全。7月28日01时县防办调度纸厂河坝提升闸开闸泄洪,降低洪水水位。28日凌晨县应急指挥中心电话叫应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提高警惕,及时安排人员转移。

针对部分路段出现塌方、路面塌陷、边坡落石等隐患,新田县县交通运输部门立即投入应急抢险55人,投入工程机械(挖机、货车)13台,15处路面冲空、塌陷均清理到位。



为防御台风“格美”带来的雨晴,7月27日晚上,宁远县对乡镇街道进行视频调度: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实行AB角工作机制,按照“四个一律“机制转移避险群众,加强城镇易涝点的防御,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巡查值守。当天,该县启动县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组织县级会商3次,派出防汛督导组5个25人,转移避险人员75户314人。

闻“汛”而动! 全县防汛责任人迅速到位。宁远县各水库(电站)、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内涝点、在建涉水工程、临水临崖道路等防御性工程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根据防汛要求,迅速在岗到位、履职尽责;各防汛责任人全面掌握辖区内的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汛情动态,及时调度指挥防汛,以应转尽转标准抓好转移避险落实。

江华瑶族自治县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度汛。面对极端天气多发和防汛工作复杂的形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7月下旬,再次对全县防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抓实防汛各项措施。

受“格美”影响的此轮强降雨期间,江华迅速组织力量开展防汛督导检查,由县水利局牵头,对全县水库、电站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再排查再检查;县防汛办、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城管、交通等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及时发布权威性信息,严格落实“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工作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三个确保”底线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加大巡查巡护力量和频次;各级应急力量随时待命,做好应急处突准备。强降雨期间,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实现了“不因灾死亡一人”“不溃一库一坝”的目标。



众志成城打赢防汛抗灾主动仗

7月27日21时,根据永州市委“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的部署安排,永州市启动全市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7月28日,永州市防指根据暴雨、地质灾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预警情况,对祁阳、金洞、东安、宁远等10个县市区主要领导下发汛情提示函,严防次生灾害和工程险情导致人员伤亡。对冷水滩、零陵、祁阳、双牌、金洞5县市区下发《关于做好人员避险转移的紧急通知》,同时派出3个工作组赴北部县市区指导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今年以来,江永县先后经历7次强降雨过程,出现最大小时雨强为58.5毫米,最强风速达11级的强对流天气。江永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精密部署,有效完成防汛备汛工作,全县未发生一起因汛情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垮坝、垮库事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进入汛期以来,江永县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全力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先后组织召开防汛指挥部会议、防汛会商会议等工作部署会10余次,全力以赴应对每轮强降雨。每次雨情发生前,江永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防汛Ⅳ级响应,县级领导第一时间带队到各乡镇开展防汛备汛工作督查检查,气象、水文坚持每3小时预警一次,全面加大雨情、水情监测力度。



江永县做到“三个全面”,即全面部署动员、全面演练实战、全面做好保障。在全面做好保障方面,该县强化值班保障,防汛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防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实行AB岗在岗值班值守,防汛、救援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备勤,动态掌握辖区内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强化物资保障,先后储备编织袋6000余条、救生衣500余件、帐篷100余顶、毛毯300床、棉被300床等防汛应急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援保障。强化预警保障,高度关注局部性、突发性强降雨的预报预警,及时通过村村响、电视、手机短信、微信、铜锣口哨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及时提醒并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避险。

东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压紧防汛责任,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做好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置险情,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确保防汛安全。自6月23日以来,东安县做好防范应对“6.24”“7.1”2轮全县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均提前精准研判预警。东安县防指、县防办先后7次组织会商调度,连续向有关县防指成员单位、乡镇场发出工作通知或提示函4次,强调做好部门和重点乡镇防抗救工作,并派出工作组暗访督查2次。全面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响应启动后,按照预案规定,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迅速下沉至一线指导防汛救灾39人次,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一线督导,联系村的干部迅速下沉到村,村组干部敲门入户做好宣传、预警、转移等工作,确保防汛保安。

强降雨期间,东安县气象、水文、水利加密监测和短临预报预警,严格执行“631”临灾递进式预警叫应叫醒机制,及时预警、精准叫应,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紧盯强降雨时段和地区,电话叫应乡镇场党政主要负责人30余次。抓实“谁组织、转移谁、转到哪、何时转、转后如何管理”五个关键环节,紧急避险转移、安置311户792余人,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发生后,东安各乡镇场积极组织灾后核灾报灾救灾救助工作,开展恢复生产自救,同时,高度关注高陡边坡、地灾易发点、危旧房等薄弱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隐患治理,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并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和帮扶救助,及时组织受灾农田补栽补种,尽可能降低灾害损失,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祁阳市以“迅”应“汛”,一线防汛保安全!

今年以来,祁阳市遭受多轮强降雨侵袭。特别是6月下旬,湘江祁阳段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过程。祁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应对,做好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救灾救助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构筑汛期安全“堤坝”。

6月24日晚,祁阳市应急指挥中心灯火通明,祁阳市防汛会商调度会议对22各镇(街道)防汛抗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视频调度。6月25日,祁阳市主要领导迅速传达省市视频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防汛抗灾工作,要求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抓紧抓细抓实防汛抗灾各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月25日上午,祁阳市市级领导全部下沉到包保联系镇(办)一线指导防汛抗灾工作。

由于连日大到暴雨,导致山体土质松软,祁阳市七里桥镇多处路段出现山体塌方,树木、泥土和巨石将道路阻断,造成当地村民出行困难。接到群防人员报告后,七里桥镇镇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塌方地点,察看塌方情况,预估塌方数量,并租用挖掘机以最快速度进场清理。截至6月25日下午,塌方路段已经全部打通。



祁阳市进宝塘镇党政领导干部连夜出动,到各村开展防汛工作督查,对佑兴村地质灾害点群众严格按“四个一律”进行转移,并围绕“五个关键环节”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八宝镇闻“汛”而动,立即组织人员对全镇安全隐患点、山塘、水库、低洼地带等重点领域开展排查,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潘市镇快速响应,昼夜巡逻巡查,密切关注汛情、雨情发展变化,组织人员对辖区易积水点位、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路段进行不间断巡查,及时处置路面积水、山体滑坡、河道淤堵等安全隐患,全力保障辖区安全稳定。

7月底,受第3号台风“格美”影响,祁阳市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遭遇大暴雨,湘江水位再呈复涨之势,防汛抗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祁阳市各级各部门准确把握形势,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应急抢险人员和物资的准备,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打赢防汛抗灾攻坚战、保卫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祁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还赶赴潘市镇、梅溪镇、羊角塘镇,实地查看地质灾害点现状,详细询问有关隐患点监测预警、应急预案、叫应叫醒和人员值守等情况,督导检查当前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零陵区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面对多轮汛情,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汛”速出击,主动深入防汛抗灾第一线,用实际行动筑牢防汛抗灾的安全堤坝。实行“清单式”挂图作战,明确各工作环节责任人和具体工作内容,压紧压实防汛“责任链条”。织密防汛“预警网”,全力打好“主动仗”。织密防汛“救援网”,切实扎牢“基本功”。

零陵区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成立6支巡堤查险队伍、22支应急综合救援队伍,共956人,配齐基层救援队伍;配备冲锋舟14艘、橡皮艇11只、编织袋34.45万条(含代储),其余设备若干,防汛装备储备完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有效处置。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重点部位的防汛应急演练136次,参加人数3334人次,相关防汛责任人参加758人次,通过模拟汛期各类突发情况,全面检验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冷水滩区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严格落实灾情险情“三查”制度,加大监测力度,最大限度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在冷水滩区高溪市镇戈底凼村付家塘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人员实地察看灾害发生地段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异常变化、民房结构有无裂缝、防灾避险标识是否设置等情况进行逐一排查。

付家塘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处冷水滩区中北部,周边3户15名居民易受降雨和居民自建房滑坡等影响造成一定的财产安全损失。对于坡高坡陡的隐患坡点,工作人员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手段,借助无人机进行飞行拍摄,并通过普适型地灾监测仪实时监测降雨量、裂痕、地表位移和倾角等信息,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手段和效果。

受强降雨影响,金洞管理区闻“汛”而动,紧压实防汛减灾责任,时刻绷紧责任之弦,及时做好实时监测和预警响应,密切关注降水情况,筑牢汛期安全防线。金洞管理区党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开展防汛监督检查,靠前监督、以督促战,以有力监督推动防汛防洪、防灾救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金洞管理区宣传部门利用“村村响”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和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自主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区水利部门牵头组织对全区6座小型水库、11个山洪易发区,区资规部门会同技术支撑单位对全区4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730户切坡建房中高风险户加强巡查监测,全面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区交通运输部门紧急出动工作人员20余人次,清障、转运车辆8台次,及时抢通因灾受阻乡村道路;区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按照管理区统一安排部署全面落实防汛抗灾工作职责。

回龙圩管理区通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网格员等人员进行分片、定人、明确责任人,组织各村开展防汛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不断完善应急抢险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区各村通过村两委入户,发放地质灾害宣传手册,扎实宣传防汛注意事项及个人防护措施,指导群众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有地灾防治人员到岗到位,紧盯在册隐患点、中高风险区、中高风险切坡建房点、临崖公路、临时工地、新动土点等全面开展巡查排查。坚持“一日三查”,其中一次必须在晚上22时至次日凌晨5时巡查排查,及时掌握地灾风险隐患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强降雨后地质灾害滞后性特点。本轮强降雨期间,市、县两级共派出应急工作组42批次,发送预警信息或风险提示8080条,临险转移群众401人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县交通运输局全面开展公路桥隧隐患排查和技术检测,通过巡查及监控视频,对重点公路隐患点进行24小时巡查和监测,重点检查路面、桥梁、涵洞、边坡等关键部位。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国省道小面积塌方15处,县乡村道小面积塌方31处,出动应急抢险人员177人次。应对“格美”台风以来,永州市没有出现公路阻断现象,水路运输、道路运输运行正常。

永州市城市管理局按照应急预案,加强城区易涝点、低洼区域、城市公园、在建项目工地巡查检查,在强降雨到达永州前,组织市政公司、县市区城管部门提前巡查检查城市各路段排水管网、雨水箅子,发现树叶、杂物堵塞雨水井、雨水管道情况及时清理,确保了排水管网畅通。强降雨期间,组成各内涝点执勤队伍,坚守城市每一处内涝点。

自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永州市成功应对10轮强降雨过程,未垮一库一坝,未造成人员伤亡,取得灾害防御阶段性胜利。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雷思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