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日报 | 蓝山:非遗传承代代香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 2024-08-01 09:54:54
—分享—

□本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程薇薇

近年来,蓝山县人大在市人大的指导下,立足蓝山县情,在监督非遗法贯彻落实上积极作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传承工作,借助多渠道开展非遗调研、非遗培训、非遗展览展演等活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加强非遗保护 推进非遗传承

蓝山有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山县委、县政府将非遗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该县瑶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不少瑶族礼仪民俗至今仍然保留沿用。目前, 蓝山有《瑶族伞舞》《过山瑶瑶歌》《黑糊酒酿造技艺》《蓝山花灯戏》等省级非遗项目4个;有《天普瑶功》《过山瑶度戒》《瑶浴疗法》《油纸伞手工制作》《蓝山牛杂烹饪技艺》《瑶族刺绣》等市级非遗项目6个;有《夸夸狮》《蓝山灯盏齿耙制作技艺》《唢呐曲牌》《坐歌堂》《还家愿》等县级非遗项目37个。建有市级非遗工坊“香古瑶浴”扶贫工坊,设立市级非遗传承基地2个。

传承非遗文化,关键是要让非遗用起来、活起来。该县创新开展非遗节目创作,让老非遗焕发新生命。该县编创的瑶族舞蹈《阿哥阿妹齐跳乐》荣获湖南省第四届艺术节金奖;瑶族广场舞《牛梆声声乐》荣获湖南省第五届全民广场舞大赛亚军、永州市全民广场舞大赛金奖;原创舞蹈《瑶在湘江源》荣获湖南省第五届艺术节优秀奖;瑶族歌舞《闹新郎》荣获永州市“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二等奖;创新非遗项目瑶族伞舞《五彩金龙》荣获2022年永州市广场舞大赛最佳表演奖。2023年编创的原创舞蹈《伞·承》在2023年全省“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中斩获“欢乐潇湘”舞蹈类金奖;2024年原创歌曲《过山瑶瑶歌》拍摄视频制作MV,推选到永州市参加2024年永州非遗·工匠技艺展示展演。

开展群众活动 促进非遗惠民

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关键是要推进非遗进基层,让群众爱非遗、传承非遗。该县结合文化进乡主题活动“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开展“湘当有味在蓝山·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组织开展花灯戏、祁剧等非遗节目演出,同时在抖音、文化馆公众号等平台播放,让广大群众和网友了解非遗文化。举行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每年定期开展文化下乡非遗专场,在汇源瑶族乡、荆竹瑶族乡等少数民族乡镇开展“我爱非遗——瑶家村晚”。今年初,联合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乐游新乡村”栏目,在蓝山浆洞、汇源、荆竹、大桥等乡镇录制非遗传承体验综艺,推动蓝山过山瑶瑶歌、瑶族伞舞、跑堂舞等非遗文化走向全国。

同时,定期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每年旅游旺季在云冰山、百叠岭等旅游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文创市集、非遗产品展销、非遗节目展演活动。在民族中学、6个少数民族乡镇中心完小、特殊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宣传活动。定期开展“非遗文创集市”“瑶歌王大赛”“六月六瑶族文化交流”“湘江源茶山村村晚”“采茶节非遗专场”“环九嶷山瑶文化交流活动”等多场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在展示非遗项目的同时,有效推动非遗传承,非遗成为引客入蓝的金名片。

非遗保护和传承,增强了蓝山人民群众爱非遗、学非遗、传非遗的意识,营造了全县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推动了蓝山非遗可持续发展。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