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潘有娣
“三哥,我们这几天听到成群的候鸟在啼叫。”初秋时节,北方的候鸟开始陆续南迁,蓝山县浆洞瑶族乡的村民将候鸟飞来蓝山的这一消息告知唐盛利,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守鸟人“三哥”。
得知候鸟做客蓝山的消息,唐盛利还是不免有些激动。
8月15日,天刚放亮,唐盛利骑上摩托车,开始一天的候鸟巡护工作。和以往一样,一台相机、一瓶驱蚊驱蛇的药、一把小刀、一辆摩托车,是他全部的装备……十一年如一日,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都无法阻挡他日常护鸟的脚步。据他估算,护鸟巡护里程近10万公里。
“读小学的时候,每到下半年操场上时常有铺天盖地的鸟儿在头顶盘旋。”这是唐盛利对候鸟最深刻的印象。“候鸟给我的感觉很美,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与美好”。自此,爱鸟护鸟的种子便在唐盛利心中悄悄埋下。
蓝山是雪峰山脉和南岭山脉的交汇处,这里是中部路线候鸟迁徙必经的“千年鸟道”。退休后的唐盛利开始了守护越冬候鸟的漫漫长路。每年8月至11月的候鸟越冬季,是唐盛利最为忙碌的日子。每天早上5时左右,他就和护鸟队在候鸟聚集的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行走在迁徙路线上,记录着候鸟来来往往,保护它们在蓝山安全越冬。
2013年,热心公益事业的唐盛利正式加入湖南省生态保护联合会,成为一名护鸟志愿者。白天进村入校宣传,晚上上山巡护守护,唐盛利经常带着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社区走访、校园送课等形式,在候鸟迁徙路上的村庄、乡镇中小学经常开展保护鸟类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什么叫候鸟?我们蓝山有多少种鸟?“这是在学校宣传时一个小学生向我提出的问题,当时确实难倒我了。”唐盛利笑道。
之后的日子里,他翻阅县志,只找到了极端简单的描述,唐盛利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县域鸟类科学监测空白,他决心用五年的时间,至少拍摄到100种鸟,制作成《蓝山百鸟图》,以一己之力填补上这个空白。他自购书籍,学习摄影剪辑,在护鸟途中,把从未见过的鸟类拍摄下来,就这样一边学一边拍,从最初不懂摄影到现在成为摄影大师。截至今年8月,他观测拍摄的鸟类有126种。“把拍摄到的鸟类整理成一幅百鸟图,让更多村民和学生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保护它们。”唐盛利豪情满志地说起他的想法。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