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教育教学事务明显减少,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书育人。”近日,蓝山县赤蓝桥小学语文教师王美芳感慨地说,原来一下课就要先查看一下手机,生怕错过微信群的任务。
如今,各类进校园的社会事务和活动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进校园,教师们不再被非教学任务所累。
有此感触的不止王美芳老师一人。2021年以来,蓝山县教育局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严格规范清理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社会事务,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高效工作。
凡进必审,为学校“瘦身”。
县教育局按照“凡进必审、从严把关、精简整合”的原则,建立“进校园”活动审核制度,实行“白名单”和负面清单管理,凡是不在名单内的、凡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凡是会加重教师负担的社会事务,一律禁止开展;压减合并面向中小学师生的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摸清底数,为教师减负。
县教育局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准确地了解教师重负所在,剔除增加教师负担的指标要求;实行年度监测、专项监测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测制度,全面摸清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岗位、不同性别教师群体的需求和愿望,精准界定教师负担的具体来源和表现,为教师减负提供精准策略。
优化考核,为教师赋能。
县教育局不断优化完善教师考核指标,改变教师考评“唯名校”“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评价倾向,突出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和贡献”为主要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各自专长,对教师的岗位作不同的设置,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指标设计。
来源:新湖南
编辑: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