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洗衣粉时请注意
溶解在水里的洗衣粉,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长期积累易损害肝脏功能。
通用型洗衣粉,是由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钠、甲苯碘酸钠、三聚磷酸钠以及羧甲基纤维合成的碱性化学洗涤剂。人手常接触洗衣粉(水),易使皮肤角化、皴裂;用洗衣粉洗头使头发变黄、发脆;进入人体造血系统后会影响肝脏功能。
加酶洗衣粉加入了碱性蛋白酶,以水解衣物上的蛋白质,起到去污除垢的作用。这种碱 性蛋白酶同样可分解皮肤表面蛋白质而使人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等。
用洗衣粉洗过的衣被,需经清水漂洗干净;婴儿尿布、内衣、内裤,不要用洗衣粉洗; 炊具、碗筷也不宜使用洗衣粉。长期操作的人员应有必要的防护,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洗衣粉。
2、纯棉织物洗涤后会“缩水”的原因
纯棉织物在纺织染整过程中,纤维要受到一定的外力拉伸,待整理后,这种拉伸会暂时 处于“稳定”状态。在浸水洗涤时,水分会使纤维分子间的联系逐渐减弱,纤维表面的摩擦力降低,使暂时的“稳定”状态被破坏,纤维就会恢复或接近原先的平衡状态。同时,当织物浸润后,水分子会进入棉纤维内部,使纤维发生膨化,当织物的纬向(或经向)膨化变粗时, 织物就会产生收缩。这就是纯棉织物浸水洗涤后,会有“缩水”现象的原因所在。
3、纯丝绸与仿丝绸的区别方法
1. 品号识别:国产绸缎实行中国丝绸总公司制定的统一品号。品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左边第一位数字表示料子的品种:纯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 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交织物(包括醋酸丝织物)为“6”,被面织物为“7”。
2. 光泽、手感识别:纯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硬挺。某些仿真丝织物虽然手感柔和,但是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
4、衣物慰焦巧处理
绸料衣服上的焦痕,可取适量苏打粉掺水拌成糊状,涂在焦痕处,自然干燥,焦痕可随苏打粉的脱离而消除。
化纤织物烫黄后,要立即垫上湿毛巾再熨烫一下,较轻的可恢复原状。
棉织物烫黄时,可马上撒些细盐,然后用手轻轻搓揉,在阳光下晒一会,再用清水洗净,焦痕即可减轻,乃至完全消失。
呢料熨焦处,经刷洗会失去绒毛,露出底纱。可用针尖轻轻地摩挑 绒毛处,直到挑起新的绒毛,再垫湿布,用熨斗沿着原织物绒毛的倒 向熨数遍,即可复原。
冬季的外套不宜经常洗烫。如果厚外套不慎烫焦了,可用上好的细砂纸磨擦烫焦处,再用刷子轻轻刷一下,焦痕也就不见了。
5、巧洗衣服
在我们的衣服上,难免沾上墨迹、果汁、机器油、圆珠笔油……。如果不管是什么污迹,统统放进洗衣盆里去洗,有时非但洗不干净,反而会使污迹扩大。
污迹的化学成分不同,脾气也就千差万别。汗水湿透的背心,不能用热水洗。弄上了碘酒的衣服,却要先在热水里浸泡后再洗。沾上机器油的纺织品,在用汽油擦拭的同时,还要用熨斗熨烫,趁热把油污赶出去。
原来,汗水里含有少量蛋白质。鸡蛋清就是一种蛋白质。鸡蛋清在热水里很容易凝固。汗水里的蛋白质也和鸡蛋清一样,在沸水里很快凝固,和纤维纠缠在一起。本来可以用凉水漂洗干净的汗衫,如果用热水洗,反而会泛起黄色,洗不干净。洗衣服先在冷水里浸泡,好处就在这里。
碘酒、机油和蛋白质不同,没有遇热凝固的问题,倒是热可以帮助它们脱离纤维。如果是纯蓝墨水、红墨水以及水彩颜料染污了衣服,立刻先用洗涤剂洗,然后多用清水漂洗几次,往往可以洗干净。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用在水里溶解的染料做成的。如果还留下一点残迹的话,那是染料和纤维结合在一起了,得用漂白粉才能除去。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它在水里分解出次氯酸,这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它能氧化染料分子,使染料变成没有颜色的化合物,这就是漂白作用。
蓝黑墨水、血迹、果汁、铁锈等的污迹却不同。它们在空气中逐渐氧化,颜色越来越深,再用漂白粉来氧化就不行了。比如蓝黑墨水是鞣酸亚铁和蓝色染料的水溶液,鞣酸亚铁是没有颜色的,因此刚用蓝黑墨水写的字是蓝色的,在纸上接触空气后逐渐氧化,变成了在水里不溶解的鞣酸铁。鞣酸铁是黑色的,所以字迹就逐渐地由篮变黑,遇水不化,永不褪色。要去掉这墨水迹,就得将它转变成无色的化合物。将草酸的无色结晶溶解在温水里,用来搓洗墨水迹,黑色的鞣酸铁就和草酸结合成没有颜色的物质,溶解进水里。要注意草酸对衣服有腐蚀性,应尽快漂洗干净。
血液里有蛋白质和血色素。和洗汗衫一样,洗血迹要先用凉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不过,陈旧的血迹变成黑褐色,那是由于血色素里的铁质在空气里被氧化,生成了铁锈。果汁里也含有铁质,沾染在衣服上和空气里的氧气一接触,也会生成褐色的铁锈斑。
因此血迹、果汁和铁锈造成的污迹都可以用草酸洗去,草酸将铁锈变成没有颜色的物质,溶解到水里去。墨汁是极细的炭粒分散在水里,再加上动物胶制成的。衣服上沾了墨迹,炭的微粒附着在纤维的缝隙里,它不溶在水里,也不溶在汽油等有机溶剂里,又很稳定,一般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对它无可奈何,不起任何化学变化。我们祖先的书画墨迹保存千百年,漆黑鲜艳,永不褪色,就是这个道理。
除去墨迹,只有采用机械的办法,用米饭粒揉搓,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如果墨迹太谈,玷污的时间太长,炭粒钻到纤维深处,那就很难除净了。
如果污迹是油性的,不沾水,比如圆珠笔油、油漆、沥青,我们就要“以油攻油”。用软布或者棉纱蘸汽油擦拭,让油性的颜色物质溶解在汽油里,再转移到擦布上去。有时汽油溶解不了,换用溶解油脂能力更强的苯、氯仿或四氯化碳等化学药品就行。洗去污迹和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
6、什么颜色的服装防晒
夏季,阳光一视同仁,对谁也不“客气”,因此人们在出行时就希望穿防晒效果好的服装,以谢绝阳光的“关照”。那么,什么服装防晒效果好呢?
据英国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深红色或藏青色的化纤服装是最理想的防晒服装。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通常爱穿浅色服装,殊不知浅色服装虽然爽快,但是长期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导致皮肤癌,特别是白得耀眼的棉质服装,往往服装上含有荧光增白剂,它会把有害光反射到人们保护不到的脸部。与此相反,红色或藏青色等深色服装则要安全得多。
英国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防晒作用最差的是浅黄色的棉织品,其防晒系数仅为7,浸湿后防晒效果下降到4 。此外,米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为9,白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虽然可达33—57,但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服装,仍然有可能使敏感性皮肤的人被晒伤。有鉴于此,科学家们建议人们在紫外线辐射相对强烈的夏季,外出时应改变以往爱穿浅色服装的习惯,多穿深色的化纤织物服装。
7、科学家称未来的衣服将具有多种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衣服将不再仅仅具有防寒和美化的作用,还将具有令你感到舒服和保护你身体安全等多种功能。
最新一期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刊登的法国科学家的文章还预言,这种超级衣服很快就会普遍推广。
据报道,在制造新型衣服的过程中使用了微胶囊,这是一种附着在纤维上的微小的球状薄膜,里面含有特殊物质。达马特公司制造的一种热调节夹克衫,里层就涂上了一层这种微型胶囊,胶囊里含有一种物质能够在正常温度条件下把热能储藏起来,等到气温降低时就释放出热能,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许多具有香味和除臭功能的衣服也含有这种微型胶囊,当衣服的纤维受到摩擦就会释放出香气或能够中和臭味的化学物质。有一家公司推出一种芳香女用内衣,就是采用了这种技术。
另一项新技术就是在成衣的过程中把特殊的材料同合成纤维结合起来。人们在合成聚合物还处于液态尚未冷却变成纤维时就把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加进去,于是就制成了这种功能性纤维。一家公司利用这种技术推出了抗菌系列服装产品。达马特公司把陶瓷纤维同合成纤维结合起来制成的衣服,夏天防晒的效率是普通衣服的两倍,同时它还能把有害紫外线反射出去,而陶瓷纤维又能阻止保温的红外线逃逸。
科学家说,将来还将在棉花或合成纤维中加入能杀死蚊子的化学物质,蚊子一接触到这种衣服就会死亡,而这种灭蚊物质对人体无害。
科学家同时还指出,要大力推广高科技衣服还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安全标准,因为某些这种衣服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抗菌衣服可能同时会杀死帮助抗感染的生活在人体皮肤上的有益的微生物。
8、专家教你科学“抗冻”
出场专家:中国高血压联盟委员、上海心脏电生理起搏协会委员、曲阳医院内科主任毕宪初副主任医师。
1. “秋冻”因时因人而异
所谓“秋冻养生”,是指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降低,天气的转凉,人应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以便逐渐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以达到强身健体少生病的目的或效果。
一是“秋冻”应看“天时”。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地追求“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二是“秋冻”应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即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2. 让儿童增加御寒能力
我国医学界自古以来十分强调要“秋冻”,教人们秋季不要急忙添衣,这是因为:秋天是冷空气与热空气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不大,中秋以后还会有暖空气流动,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秋凉来得更迟,立秋以后才有几分凉意。每隔四五天气温才下降1℃,属于秋风拂面不冻身季节。如果刚冷一点,就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孩子活泼好动,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时,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为了迎接更加寒冷的冬天,抵御严寒气候的侵袭,提高自身抗寒的能力,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秋凉之际,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最好不要过早地多穿衣服。
秋天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通过对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逐渐适应,可提高肌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即使患了病,病症也比较轻,好得也快。同时加强“秋冻”锻炼,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为使孩子得到御寒锻炼而着凉生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大气温度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3. 老人幼儿“秋冻”要当心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则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9、新衣穿前先用盐水洗
新衣服必须用食盐水浸泡后洗一洗再穿。因为新衣服上可能残留防皱处理时的致癌物———甲醛。
我们有时发现在新衣服上,有一股异味,这就是甲醛,它是用来处理棉布的易皱缺点的。在高压、高温环境下,让甲醛分子与棉纤维分子交链结合,可产生防皱效果。但是处理过程不够严谨,或处理后清洗不净,经常造成甲醛单体由布料中释放出来,甚至布料本身就有甲醛。
据研究表明,甲醛除了引起急性眼病、咳嗽、流泪、视力障碍及皮疹等疾病外,实验也证明甲醛具有致癌作用。因食盐能消毒、杀菌、防棉布褪色,所以在穿新衣服之前,须先用食盐水浸泡干净。
10、穿衣不当当心生病
穿衣不注意选购,或者穿着不当,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
1. 新衣致病
(1)甲醛,即福尔马林,主要用于染色助剂以及提高服装防皱防缩效果的树脂整理剂。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的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症,还可诱发癌症。
(2)二甲基甲酰胺,是化纤布料纺丝过程中的有机溶剂,对人的皮肤、眼睛和粘膜刺激较大,皮肤接触会有麻木灼痛感,有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发红、皮疹、干燥等过敏症状;吸入体内会引发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伤及胃肠道,引起消化道出血;还容易损伤肝脏,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差,有可能出现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等情况。
(3)直链烷基碘酸盐,有些衣料用合成洗涤剂漂洗,其中所含的酒精、硫酸和直链烷基碘酸盐等化学成分,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漂洗不干净、不彻底,长时间穿着还会引起妇女不孕症。
(4)萘,有些毛料或丝织服装为防虫蛀,常进行萘处理,萘易于挥发,很容易被黏膜、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羽绒服装中细小的羽绒纤维与人体皮肤接触或被吸入呼吸道后,可成为一种致敏源,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渗透性强,血清蛋白与水分渗出或大量进入皮内组织,使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皮疹、风团、瘙痒等反应。
2. 穿着不当
(1)穿着过多、过厚、过重:衣服穿得过多会影响机体的散热、散湿,会使体温升高,如果气温有变,不适时增减衣服,就有可能减弱身体的耐寒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穿得过于臃肿,衣服过重,压迫身体,会使身体疲劳,甚至还有可能妨碍身体发育。
(2)穿着过紧:穿着过紧的衣服,尤其是胸、腹部过紧,会影响腰、腹部内脏各器官的位置、形状、重量功能,影响血液循环,易引起疲劳等不适,久之还会引发各种病症。
(3)穿化纤内衣:穿化纤贴身内衣,其面料和染料中含有的某化学物质会引起发痒、斑疹、水泡等皮肤过敏性症状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引发夜间哮喘,还会产生静电,使血液中的酸碱值发生变化,碱性升高,血液中钙含量减少,尿中钙质增加,破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3. 着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选用棉制服饰,如选用化纤类服装,应注意一是最好不要买进行过抗皱处理、漂白的服装以及颜色过于鲜艳和褪色的服装,图案上的印花不要很硬,这类服装加工程序相对复杂,使用化学物质也就相应较多;二是反复闻服装,如果有刺
激性特别浓重的气味就说明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较多;三是新衣服买回来后先放在清水中浸泡几小时,再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晾晒干后再穿着;四是教育孩子不要咬衣服或纽扣,否则有可能将染料吃进去。穿上新衣服后,如出现上述某些不适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2)衣服宜宽松,柔软舒适,尺寸合体,剪裁得当,不要过重、过紧,不穿粗、硬纤维制成的衣服。
(3)尽可能穿薄而多层的衣服,既比穿厚而单层的衣服保暖,又便于行动。
(4)贴身的衣服最好用纯棉制品。
编辑:李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