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制度保障干净做人踏实做事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宗凯 2016-03-21 10:43:35
—分享—

  “为官不为”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十八大以来有些领导干部出现“怕”“躲”“靠”等错误思想,怕工作失误担风险,为求平安不敢担责、不作为,明哲保身等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一些地方土地闲置问题严重;一些地方大量财政资金沉淀,趴在账户上“呼呼大睡”;群众反映一些地方政府“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也不办了”。2014年至2015年底,国务院督查组对中央重大项目落实、重要部署落地情况进行的两次大督查发现:土地闲置、资金沉淀、保障房空置、棚改水利建设迟缓、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拖延”等懒政怠政问题突出。据报道,仅2009至2013年,全国已供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105万亩;193个项目进度明显滞后,20多个省份及部门资金沉淀564亿元。而这一现象在前几年则是少有的。

  要求开拓进取,有所作为,有人就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甚至有人借机中饱私囊、贪污腐化。要求干部廉洁从政,有人就抱怨为官不易,因而“为官不为”。更有甚者把上述现象归结为“水至清则无鱼”,认为干净和干事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冲突。干净干事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怎样成为既干事又干净、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干净是政府公务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操守,是一种物质上的不惑、不贪,表现为洁净、纯洁;在品德上是清廉、清风,表现为廉洁、廉政。干事是一种工作态度、职业追求,在其位谋其政,勤恳、为民、务实。干净是前提、基础、人格。干净是干事的保证,干事是干净的目的。不干事、乱干事、蛮干事是失职、渎职,应该坚决摒弃。不干净就干不成事,干不好事,干事越多,越偏离正确的轨道,不仅无功反而有过,必须坚决纠正。干净是廉政,干事是勤政。干净与干事辩证统一,相互促进,任何把干净、干事割裂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领导干部要做干净与干事统一的践行者。一方面,必须干净用权、正确用权,做到公款姓公、公权为民。另一方面,坚持为官要有为,不为别为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对于领导干部权责不明晰、关键性制度缺失等问题,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厘清权力边界,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对于大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晋升空间有限、物质激励不足等问题,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晋升和激励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对于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缺少担当精神等思想方面问题,要加强党纪党规党性教育,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增强精神激励和心理疏导,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政德水平和理论素养。

  健全制度,加强对公权力监督。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管住“任性”的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织密制度的笼子,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制约监督,进一步完善细化公职人员选拔任用、廉洁自律、绩效评价,惩治贪腐等制度。比如,加快反腐败法、财产申报法等法律制定,增强法规制度对惩贪拒腐的刚性约束。二是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授权必须为”。依照权力清单履职,把握好用权的尺度和边界。不推诿扯皮,拒做贪官、庸官、懒官、太平官。三是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做到民主决策、科学领导、开诚布公、善于纳谏。四是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制定监督法,通过舆论监督、网络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加强公权力监督。加快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让一切公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五是构建新型健康的政商关系。“仕不可多交”,党员干部要慎重交友,干净交友,净化个人生活圈,防止利益输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依据法律确定人们经济交往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底线,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让“永不行贿”成为企业家应有的商道精神,“永不受贿”成为政府官员必守的政治伦理追求。

  推行绩效考核,完善廉洁从政的激励机制。一是健全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失职追究制、引咎辞职制等廉洁从政的制度机制。制定公职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对懒政、怠政的治理力度,做到在位就要在状态,为官必须敢担当。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党员;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领导;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如辽宁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明确了对领导干部8种不作为、7种不担当行为的追责办法,加大对懒政、怠政的问责力度。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问责启动,共24个省、区、市的249人因懒政、怠政等问题被问责。二是探索适合国情的公务员激励机制。修订完善公务员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予以褒奖,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不让老实人吃亏。参照国际惯例,在物质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时衡量、调整公务员的物质待遇水平;探索公务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拓宽其晋升发展空间。对于一些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党员干部,党组织要从物质、感情上主动关心帮助,让其无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