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湖南省蓝山县大洞村万亩梨园感悟
(七言诗四首)
一、大洞梨园梨花盛况
三月梨花开满园,银妆素裹耀洞天。
正是湘南好光景,数万游客访蓝山。
二、漫步梨园
细雨纷飞步梨园,一派江南好气象。
脚边嫩草绽新叶,眼前梨花似银妆。
三、畅游梨花园
春风细雨润潇湘,蓝山大洞别样天。
万亩花絮梨园地,人车相涌客正忙。
四、 赞梨花
梨花自有其芳香,春来绽开盛空前。
恰似飘逸仙女至,装点湘南好风光。
参观湖南省蓝山县新圩镇滨溪村1古院落见闻
(七言诗四首)
一、滨溪村观感
灵秀古朴滨溪村,地灵人杰早有闻。
贡生五品匾额在,楼台庭院桅杆存。
二、参观古村落巷道感悟
巷道深幽石板青,履迹斑驳岁月泯。
古屋雕镂画图在,飞禽走兽俏别真。
三、古井探秘
古井深谧水色清,冬暖夏凉涌不停。
细探鱼虾嬉戏处,青苔鲜藻绿茵呈。
四、村前石拱桥观赏
青龙石桥几百年,风吹雨打不变样。
条块青石凌空拱,胜似彩虹连两端。
1滨溪村:位于蓝山县的东南面,该村临溪而建,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前的“青龙桥”建于清同治年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蓝山县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年代最古老的两座青石拱桥之一。古院落巷道全部用青石铺就,门庭有青石雕刻,外墙均用青石或青砖砌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连接融为一体,显得古朴、幽雅、大方。
滨溪古石雕十分有特色,各家门庭石柱的青石镂空雕刻,或貔貅,或龙、或狮、或虎,或天宫赐福,或招财进宝,或仙桃献寿,或状元及第,或图像,或诗文,栩栩如生,展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湘南庭院石雕艺术的独特风格。
滨溪村古院落经蓝山县文物管理部门申报,2013年10月下旬由湖南省城市建设厅、省文物局联合发文,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
访界头村①
梓林峰②下界头村,
山环水绕风光莹。
同治年间出进士③,
桅杆石条留清名。
祖训德芳启后世,
文光射斗孕精英。
萧杨两姓长相处,
代代贤才众人钦。
①界头村:在湖南省蓝山县总市乡境内,距县城12公里,位于县城北面,是个古村落。相传萧杨两姓的祖先(为表兄弟)一同来此定居,已有六百多年时间了。两姓在此长久居住,和睦相处,代代人才辈出,名闻遐迩。
②梓林峰:界头村的后龙山,此山雄伟俊俏,为宁远九嶷山九峰之一。
③进士:即界头村的进士萧玉春,他于清朝同治四年考取进士,后任五县县令,此人为官清廉,民间有好口碑。
登夔山①
秋高气爽上夔峰,
满眼风光各不同。
云横北岭千重嶂,
雾涌南山万壑曚。
舜水②环城悠然过,
二广③穿郊似长龙。
湘南古刹融一体,
阡陌交错气度宏。
① 夔山:即夔龙山,在蓝山县城北面,距县城约3公里,山虽不高,但十分险峻;山顶及山脚建有寺庙,专供游人祭祀或揽胜观光。
② 舜水:即舜水河,它像一条玉带环蓝山县城自南向北流去,相传上古舜帝南巡沿河而上,故名舜水河。
③ 二广:指二连浩特至广州的高速公路,途中经过蓝山县城郊。
游蓝山县蓝屏乡虎溪村喜赋①
一虎侧卧后龙山,
两耳直竖实威严。
村旁清泉双碧流,
鼻间甘冽一线牵。
古院庭阁辉煌在,
斗拱飞檐雄姿展。
最令游人难忘处,
满眼峭壁耸云天。
① 湖南省蓝山县蓝屏乡虎溪村位于蓝山县城西北,距县城40公里,西倚瑶山,北临九嶷(在宁远县九嶷山的腹地之中)。因村后石山如虎形,村前后左右溪水潺流不绝,故以“虎溪”为名。唐宋年间始有谢姓人居住,明末清初黄姓人迁居于此,至今已历千年。全村900多人,绝大数为黄姓。虎溪村山青、水秀、石奇(险)、洞幽,古建筑群以“黄氏宗祠”为中心,向左右及祠后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或单门独院,或依墙而建,门头题字,左右对联,檐下彩画栩栩如生,鲜艳如初;飞檐翘角、门窗雕花、木狮雕绘巧夺天工,精美绝伦,显示出浓郁的古代湘南民居建筑特色。
现存古建筑有:古民宅10余座,古宗祠、古戏台各一座、古井3口、泉眼多处、两亩池塘1口。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规模庞大,工艺超群,属集湘南各处古建筑之精华的典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保护价值。因此,2011年1月2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下旬由湖南省城市建设厅、省文物局联合发文,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
回乡偶得
(一)
车过山坳后, 豁然入洞天。
散居十余户, 楼阁现眼前。
风飙林低首, 水击电机欢。
绿荫掩村道, 鸟语婉而绵。
(二)
年少离家去, 归来两鬓斑。
此中多少事, 尽付岁月间。
只身飘泊外, 到老尤思乡。
光阴似箭过, 人事有沧桑。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雷腾俊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