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6岁的周老满头银发、笑容慈祥,精神很好。他很少向别人讲述过往浴血奋战的岁月,即使是在家人面前,也不会把它挂在嘴边。周老全名周作英, 1938年,年仅19岁的他随部入赣参加对日作战,抗战期间主要在浙江杭州的富阳、昌化一带战斗,后在湖南的宜章一带参加过抗日战争。
1919年8月30日,周作英出生于临武麦市乡琶溪村下庄,这里风景秀丽,群山荟翠,四季常绿,又名绿庄。周老有五秭妹,周老在家兄弟中排行老三,姐姐是1911年出生,长兄周作杰,原国军58军军部作战参谋室主任(后任香港教育促进会主席)。周老的侄儿周达明、周鹤呜均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
周老在读初三的时候,正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抵御日寇入侵,国民党政府扩军备战,制定《兵役法》。规定凡年满18岁到45岁的青壮年,除独子与残疾人外,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周作英有兄弟四人,按规定要有两个兄弟去服兵役。当时大哥周作杰已经在黄埔军校学习,可以顶一个兵役名额,家中还需要去一个服兵役。于是周作英与父母亲商量,说明自己不读书了,去当兵的理由,把小哥留在家里,协助爸爸掌管农事,减轻家中负担,爸妈考虑后同意了。1938年6月,周老正好遇上衡郴师管区招考学兵队,取录的学员可抵消兵役名额。学兵队毕业后,便在部队里任班长,这是当兵的好机会。当时很多人都去投考学兵队,经考试后周作英被取录了。周老同村录取的还有周辛留、周辛焕、周辛锐等。过了几天学兵队来接他们,出行的当天,周老的妈妈流眼泪了,周老心里也十分难过,舍不得离开妈妈,但已经决定的事情不去是不行的了。周作英安慰妈妈说,国难当头,为了国家安宁,当兵是光荣的,男儿志在四方,妈妈不要难过呀!第二天便到了衡阳泉溪市学校,就在泉溪市,学校规模很大,有数千学员,到校后便换上军装,编队训练了。军事训练,十分艰苦,时值流火的季节,太阳热得似火烧,每天在野外训练,晒得头昏眼花,练得腰酸腿痛,仅训练了十多天,人也瘦了10多斤。1938年10月,周老随部队由衡阳向江西萍乡继续前进。
1939年过了元霄节后,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来检阅了,经检阅后说,88军部队的素质还差,还要严格训练数月,才能开赴抗日前线。当时,周老所在88军21师61团在平乐市集训的。周老这次训练,比学兵队训练还要艰苦些,学兵队训练的主要课目:徒手训练。此时的训练是实战课目训练,主要是背着枪机子弹训练,训练十分艰苦,许多人都叫苦不迭,可周老从来没有叫过苦。因为周老深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再苦也要坚持,所以周老训练时总是咬紧牙关,勤学苦练。训练结束考核,周老门门功课优秀;每次演习或比赛,均名列前茅,得到教官的表扬。此时周老感到无尚光荣,恨不得立刻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寇决一雌雄。
1939年6月,抗日前线吃紧。周老所部提前结束战前训练。接到上峰指示,部队开拔浙江。保护蒋介石委员长的家乡。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几天的急行军,便到达浙江了。周老当时所在的61团奉命驻在杭州市富阳县。富阳县位于杭州市西南,富春江流贯县境。面积1808平方公里,县境为浙西丘陵山地一部分,以富春江为界,西北为天目山余脉,间有小盆地;东南为仙霞岭支脉,地势较高。是对日作战的战略要地。部队一到达宿营地后,马上便修筑防御工事,如挖战壕、做掩体、砌封锁墙、挖封锁沟等。当时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轮流站岗放哨,时时刻刻都要作好战斗准备工作。此时与日作战的部队是国军79师,他们已经在此打了几个月了,每天的枪炮声、飞机轰炸声连成一片,不绝于耳。国军79师将士在前线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但由于日军的武器精良,国军79师接连打了几次败战,损失惨重,每天被打死的、打伤的,陆续从前线抬下来的,不计其数。其中有的断腿缺臂,有的肚开肠流,有的鲜血淋淋,有的身首异地,场面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周老的战友看了,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摩拳擦掌,大家表示要与战友们报仇,要为同胞们讨回血债。不久,国军88军接防,周老所在部队61团,是在抗日最前线的阵地,团长布置了诱敌深入的口袋战术,日寇不知其计,大胆来攻。果然中计,被周老所部几个营包围了,国军内外夹击,杀得日寇尸横遍野,鬼哭狼嚎,东逃西窜,溃不成军,周老所部大获全胜。并乘胜追击,国军势如破竹,日寇节节败退,如水推沙,仅十多天的激战,国军就把昌化县(现名浙江省临安县)收复。昌化县人民重返家园,杀猪宰羊慰劳国军。老百姓的支持给了战士们极大的鼓舞,并表示一定要在前线多杀鬼子。周老所在部队是机械化部队,指战员有作战的经验,懂得战术,能熟练运用《孙子兵法》,致使日寇丢盔弃甲节节败退,一座座城市、一个个村庄被我军收回。由于日寇的“武士道”精神,国军也负出惨重的代价。当时,国军三战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物质运输极为困难,抗日将士有时十天半月得不到一次休息,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睏了就地打个盹而矣,饿了喝两碗南瓜汤果腹,生活十分艰辛。周老所在的88军21师61团与日寇进行长达五年的浴血奋战,周老所部与日寇进行数百次的战斗,周老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周老与其他的抗日将士一样。经过多次危险,可谓生里逃生;有一次周老所在班在浙江富阳县某高地放哨,突然日寇一颗炮弹落在周老的面前,其他的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壮烈殉国。而周老毫发无损。又有一次,周老与六个战友奉命化装为老百姓,去富阳城侦查敌情,进城后各人分散去侦查敌情,可能被日军发觉,与周老同去的六名战友均敌人抓去惨遭杀害,而周老却顺利地侦查完敌情,平安回到驻地。可谓大难不死。还有一次,时任班长的周老奉命去抢夺某战略要地,周老率全班战士从正面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弹如雨下,周老的几个战友纷纷倒下了,可周老仍率战士们继续往上冲,经过数十分钟的战斗,完成了抢夺任务,周老右腿弯处也受了伤,鲜血淋淋,随即被送到61团医院抢救。经医生检查,周老造化好,伤皮未伤骨,伤是容易治好,不过医好后,受伤处会永远留下一块伤疤,周老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伤愈后团部医院陈主任将周老留在医务所工作,于是周老有了学习医术的机会。周老不怕死,每次战斗,他都是冲在前线搞救护工作,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1943年正月,周老随大哥去湖南武冈军校第二分校(注:1936年1月,出于军事形势的需要,蒋介石决定将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武汉分校,又复组该分校,是为武汉分校的后期阶段。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李明灏任主任。训练单位有:学员总队、军官教育队、练习营。1937年“七•七事变”后,校址由武昌南湖迁至湖南邵阳,于完成第14期学员入伍教育后迁移至武冈,故习惯上又称为武冈分校。是年冬,改称中央军校第2分校。日军进犯湘西时,为避免损失,分校迁至湖南会同。1939年10月,国民党军实行修订新编制,军校的组织变动也很大。1945年5月,本分校奉命裁撤,在校受训入伍届满的第19期第5、第6总队学员,由成都本校派员考试甄别选取,编为第21期,并入成都本校继续学习,本分校遂宣告结束)学习,当时与周老去武冈军校学习的有几人,周老同村周圣付、塘村圩侯显贤、嘉禾县彭荣保、蓝山周继现、龙金圣等 。周老与侯显贤、周继现、龙金圣被分到军校18期学习,彭荣保、周圣付在练习营学习。军校的主任是李明灏,副主任周盘,他俩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周老的大哥是18期的总队长,军校的房子,都是高楼大厦。在校学习期间每天三操两讲,学习很忙,但生活很好。
1944年正月回家探亲,由父母包办与曹筛金(三英)结婚 。结婚后,周老由牛形村周树林介绍到田心乡傅家村小学任教。1944年9月,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来临武县驻扎,军部要成立輺重营,已经选定陈义明为营长,营部要有四个连,一、二、三连都已成立了,正在找第四连连长了,刚好,周老同村房兄周作栋在陕西第六分校毕业,也回来探亲,营长知道后,特来作栋家拜访,并请作栋去担任第四连连长,周作栋欣然应允。连部设在临武的麦市,周作栋邀请周作英任第四连副连长兼二排排长。1944年10月,周老奉军部命令,率部开拔到宜章去,全营出发的那天上午快到塘村圩的时候,突然飞来一架敌机在塘村上空来回侦查,但周老所部迅速隐蔽。敌机末发现目标,随即飞去了。傍晚时分,快到宜章时,遭受日寇伏击,因是刚组建的部队,輺重营随即瓦解,营长和一、二、三连长均逃跑了,只有李老所在的第四连得于保全,没有受一点损失。最后才知道,日寇与新四军打了一战,从宜章城外溜走了,新四军仍驻扎在宜章。一个星期后,军部派一个姓谢的连长来接管輺重营了,严厉处分了临阵逃走的原营长与一、二、三连连长。周作栋找谢连去商量,如何处理逃兵的问题,谢连长表态说,不论是官还是兵,自愿返回部队的恢复原职,不予处分,如果不愿返回部队的,要赔偿损失,按营、连、排等不同级别赔偿损失,结果都赔偿了事。周老也按级别赔了款,回到了家乡。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老回到家乡。解放前先后在临武县麦市乡公所、南京国术馆学打、临武县麦市坪山学校任教、郴州开商行任经理等。1950年11月,周老一家迁居到火市石尾坝村,周老先后在东岭小学、砠里小学、谭家学校、岸头小学任教。1958年,周老因大哥在海外的关系,被开除教师职务回到本村参加劳动;1959年11月,周老被错判被送到洞庭湖建新农场劳动改造5年。1965年刑满后,周老回到村里从事农业生产;1982年1月,周老平反恢复了教师职务,作退休安置。1987年至2003年创办湘南振兴武术馆,后更名蓝周武术馆。因周老退休后热衷武术,曾先后担任蓝山武协主席、零陵地区武协副主席、湖南省武术协会委员等职。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雷统六 周作英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