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春天很特别。正月过了,还没正经见到过太阳,每天都是阴沉沉的,时不时还下点小雨。2月26日,受蓝山县三峰茶业公司董事长雷沅传之邀,我与统战部、宣传部同志一道,决定上一趟百叠岭。
百叠岭位于蓝山县东北部,最高峰海拔891米,因“峰峦重叠,绵亘广远”(古《蓝山县志》)而得名。山峦险峻,峰高谷深,因与周边山岭均不相连,显得突兀雄踞。山的四周古村林立,人才辈出,是蓝山县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之一。我这是第五次上百叠岭了吧,每一次上去,都有着独特的感受。
汽车在蓝嘉公路上奔驰了几公里后,转进了一条通往雷家岭村的通村公路。雷家岭村位于百叠岭山脚,是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文化深厚,人才辈出。我曾开玩笑说,如果百叠岭有山神的话,那山神肯定姓雷。我的依据是:第一,雷在当地是大姓,百叠岭很大部分山林都属雷姓村民管辖;第二,雷姓人对百叠岭的开发最多。2008年,县政协委员雷沅传牵头创办了“蓝山县三峰茶业有限公司”,承包了百叠岭面积数万亩的山头,一半种树,一半种茶,目前已新开茶园2000多亩。2011年,其主打产品——由袁隆平院士题写品牌的“百叠岭银毫”茶叶获得中国(北京)国际茶业暨第二届“觉农杯”茶艺博览会金奖,并被明确为博览会指定用茶。三峰茶业也从此一举成名,成为省茶产业龙头企业。我们这次上山的目的,就是为三峰茶业公司策划春茶开采仪式。
汽车从雷家岭村上山。这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是三峰茶业公司修的,从山脚到山顶共有14公里,公路的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可惜今天山上雾大,特别是到了海拔400米以后,能见度不超过10米,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开车的雷董事长眼睛睁得老大,死死地寻找着前方的路面,时不时还不忘安慰坐车的我们;“你们放心吧,比这更差的条件我都开过。”
车到了海拔600米以上,就到了百叠岭茶园。如果是晴天,会看见一条条绿色的茶垅,密密地在每一面山坡蜿蜒,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千百道曲线连成一张巨大的绿毯,一直铺到了天上。有时山腰会升起一团白云,采茶妇女们在山上采茶,与白云相戏,和松涛放歌,这幅美景,正是“百叠八景”之一,叫做“茶女戏云”。但今天云浓雾大,什么也看不见。美景只能回味。
车过茶园,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奔山顶而去。我们这次策划春茶开采仪式,有个重要议程就是“祭舜”。在这座山的山顶,有一座“舜殿”。本来蓝山境内出现舜帝遗迹并不奇怪,因为蓝山是传说中舜帝南巡的主要区域之一,有许多与舜帝有关的遗迹,如舜岩、舜庙、舜水、舜妃祠、夔龙古庙、荆竹扫墓、斑竹林、望娘桥(万年桥)等。但这些遗迹多分布在蓝山南部的九嶷山区,百叠岭山顶上有一座舜殿,这是很出乎我们意料的。舜殿的建筑早已崩塌,原址只有一堆曾经雕琢的石块,不少人曾以为这是一座普通寺庙。前几年,我们发现了一本清代的雷家岭村族谱,谱中有一幅雷家岭村及村后百叠岭地区的地图,地图上赫然标明,百叠岭海拔891米山顶的这堆废墟,就是当年的舜殿。这个发现,给百叠岭增添了神圣的光环。百叠岭山区曾有400多年的人工种茶历史,一直流传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每年春茶开采仪式中,“祭舜帝”与“祭山神”、“祭茶王”是最重要的程序,俗称“三祭”。据说采茶前不搞“三祭”,当年的收成就不会好,风不调雨不顺的。我的设想是,先根据老人们的回忆把以“三祭”为中心的百叠岭春茶开采仪式恢复,在条件成熟之后,再争取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把想法一说,雷董事长立即表示支持,就这样我们上山实地考察来了。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上逐渐出现了白色的冰晶。它们凝结在草尖、在树梢,晶莹剔透,在浓雾中力挺着。快到山顶时,一棵一米来高的小杉树亭亭玉立于山脊上,浑身挂满冰凌,珠光宝气的,在浓雾中闪烁。我们赶紧叫停车,下车仔细观赏。北风格外强劲,空气格外寒冷,这棵孤立于山脊的小树,枝条虽细,却不失高傲和尊严。因长时间被北风劲吹着,树上的冰凌都横着向同一方向飘扬,成为舞动的冰凌。最顶上一枝昂首挺立,像玉梳,又像大刀,更像一把白色的钢锯,锯齿还闪着寒光。到了山顶,冰冻更加厉害,整个山顶满目皆白,冰凌凝结在茅草叶片上,像极了一把把透亮的宝剑,或立,或卧,或倒立,多者成群连片,刀戟如丛,势同沙场点兵;少的傲然独立,力挺寒风,如俯视敌阵的将军。所有刀锋都朝向一方,如古战场两军对峙,鼓号齐鸣。
百叠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顶部由五座山峰组成。五座山峰犹如五个龙头,各自身后跟着一条山脉,犹似龙身;整座山就如同五条龙,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形成主峰,正是五龙聚首,风水极佳之地。只可惜今天雾气太浓,无法尽览全貌。好在我以前多次上山,还清楚地记得这里的地势。五座山头环立,犹如人微张之手掌,五峰即是五指,而舜殿正好位于五个山头中间一块稍稍隆起的地方,如同托在掌心,所以这地方又叫“五龙护驾”,是百叠岭八景之一。五座山峰,古人以五行命之,从东向西分别为木、火、土、金、水,土峰居中为最高。木峰与火峰间有一泓清潭,水面约十平方米,久旱不干,久雨不溢,也看不到明显的水源,此为一奇;在这离顶峰不到20米的高山之巅,水从何来,这又是一奇;更让人称奇的是,今天山顶的草木泥石全被冻住了,这潭水面却未结冰,仍旧波光粼粼。民间说法,说这水潭位于木峰和火峰脚下,既能滋润山上的草木,又能克制火情,保护着大山的丰饶与平安。所以这又是“百叠八景”之一了,叫做“天泉润山”。
自古以来,百叠岭就有“八景”、“三绝”、“三宝”、“三祭”等说法。八景中,除“天泉润山”、“五龙护驾”、“茶女戏云”外,还有“鱼王拜山”、“桃李合株”、“四瞰尘烟”、“烟锁禅钟”、“竹海听涛”等等。“鱼王拜山”是说钟水河蜿蜒于百叠岭脚下,围绕一条小山脉绕了一个圈,将这条山脉绕成了一个半岛,这半岛恰似一条巨大的鲶鱼朝着百叠岭参拜。还有“桃李合株”,是说舜殿旁长着一棵树,半边是桃,半边是李。这放在精谙嫁接技术的今天当然很平常,但当初这树怎么长成的呢,又是一奇。“四瞰尘烟”说的是站在百叠岭山顶向四面俯瞰,山脚四周阡陌纵横,人烟繁盛,能令观者产生超然世外的极大的满足感。“烟锁禅钟”是指半山腰的宝林庵,这里曾经香火旺盛,每当山中云雾蒸腾的时候,人们无法看见庵在何处,却能听见飘渺云雾中传来的暮鼓晨钟。“天泉”、“舜殿”与“转台戏”被誉为“百叠三绝”,除“天泉”外,“转台戏”是流传于百叠岭山脚下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整个戏台如同一个木制大圆盘,中间竖着一根巨木为转轴,使圆盘能够旋转。圆盘从中间隔开,成两个半圆形的戏台:前面半圆演戏时,后面半圆在做准备;前面戏一演完,把戏台转半圈,后台变前台,接着又演,消除了戏与戏之间的等待。其实就是个旋转舞台。遗憾的是这转台戏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百叠三宝”即茶、蕨、笋,一年四季均可采食,漫山都是,鲜嫩可口,丰年当美食,荒年可救命。
百叠岭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温差大,雾气浓,阳光充足,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因此有着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史,有记载的最早的种茶始于明代。其每年茶叶开采仪式古老而神秘,主要内容为“三祭”,即:祭舜帝、祭山神、祭茶王。祭舜帝在山顶的舜殿,祭山神在半山腰的山神庙,目的是感谢舜帝、山神的庇佑和恩赐。茶王指位于百叠岭山腰的一片古茶林,它们见证着百叠岭悠久的种茶、采茶历史。“三祭”的仪式已中断多年,据老人回忆,祭祀者主要是当地茶农,祭祀的时间依情况而定,如果那一年春暖得早,即使正月里也可以。在祭祀前,茶农们先用红色绸布将茶王树覆盖。祭祀时,主祭法师喃喃致词,乐师敲锣打鼓,茶农献上“三牲”、“三果”等祭品,感谢舜帝、山神、茶王赐给民众幸福之茶。然后 “喊山”,由法师领头,众人大呼三声“茶发芽”,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茶叶丰产。仪式最后,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揭开盖在茶王树上的红幕,12名(象征一年12个月)盛装少女手持簸箕,沐手、薰香,鱼贯而入茶园,每人采摘30个芽头,12人共采茶360棵芽(象征一年),从此,一年的采茶开始了。“三祭”仪式起始年月现已不可考,1949年以后中断。
百叠岭是座福山。她用博大的胸怀、丰富的资源、神奇的风采,养育着山下十数万黎民,培育出悠久灿烂的文化,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千百年来,总是默默无语地奉献出她的所有,护佑着儿女们的安宁和幸福。
百叠岭又是一座圣山。她把舜殿托起在最高峰,巍巍大山焕发出神圣的光芒。她让舜帝的足迹所至,都有舜德之弘扬。她富有而沉静,神圣而平实,古老而靓丽。雷沅传董事长问我,五次登上百叠岭,有什么感受,我说了八个字:
三界福地,五行圣山。(作者:刘健鹏)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刘健鹏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