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夔龙山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吴令升 编辑:李宗凯 2014-08-28 08:36:27
—分享—

  夔龙山,位于位于蓝山城西。“南海”之滨的三蓝广场,就在夔龙山下。每天清晨,有数百人去夔龙山“爬岭”。可以说,夔龙山是周边人气最旺的一座山。

  清晨6点左右,塔峰西路人流涌动,他们越过永连公路,不约而同地向山野走去。前面横亘着一座青山,一条“之”字形的山路在山脊间蜿蜒盘旋,路的两边树木葱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山尖隐藏着一座古寺,这就是神奇的夔龙山。夔龙山海拔800多米,坡度30度左右,最适合登越。因山上在重建夔龙古庙,很多志愿者在行动,把砂子、卵石装成小袋带到山巅。也有的抬着净慧法师扎成小捆的钢筋颤悠悠地走过杉木板桥。

  游人如织,登山者中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八九岁的孩子,有青年学生,也有上班一族,还有说普通话的外地游客,男女老幼,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蓝山人喜欢唱歌,喜欢喝酒,喜欢登山,喜欢游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千百年来,就这样了。

  山下有个涵洞,那是穿越二广高速路的。山麓有三户人家依山而居,有两间冬暖夏凉的泥墙房,一间板房。山路崎岖,宽处二三米,窄处一米多,两边是香杉、苍松、翠竹、枫树等。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空气清新,让你越走越精神。山路有两条,一条陡而直,仅容一人通行,让健步如飞的你以最快的速度直达山顶;一条宽而弯,让你从容地跨出人生的每一步。有的光着膀子登山,把衣服挂在树枝上,有的从家里出发就没有穿衣服。有个快80岁的薛老师,能书善画,身体特别好。就是落雨下雪,他也只穿一条短裤登山。更有甚者,石龙桥有个82岁的老者古,一上午挑着砂石登四个来回。他身体特别健旺,一餐能喝两斤米酒。夔龙山有三个山头,俗称三峨山或三德山。登山者有的一路小跑,气也不透一口就能直达山顶;有的还没到第一个山头就气喘如牛了。前面是一对70多岁的夫妇,女的提着篮子,男的挑着箩筐,篮子里是香纸,箩筐里有果蔬,他们是上山进香送菜的。男的姓钟,高阳人氏,经常为夔龙寺免费送菜。很多人下山是一路小跑,发出放达的足音。苏子当年“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放达的足音穿越历史的天空,似乎又回到了夔龙山。

  我习惯于上山走陡而直的小道,下山走宽而平的大道。因为小道人稀,空气更好,还能欣赏到不同的鸟鸣。看到成群的蜻蜓和漂亮的蝴蝶随风而舞,我的心也会翩然而飞,思绪到天涯。还有,我喜欢在第一个山头停下脚步,与香杉翠竹站在一起,观赏山岚缭绕中的蓝城风光,那是一幅比《清明上河图》更为动人的画卷。日出东山,霞光满天,美丽的县城山环水抱。三蓝广场传来强劲的舞曲《小苹果》,秀丽的榴峰、童峰、羊车岭、百叠岭,还有苍茫的南岭,与西南诸峰围成一圈,他们手拉着手,伴随着神曲翩然而舞。中间的县城与周边美丽富饶的富阳、高阳、花果、东江融为一体,分不出哪里是乡村,哪里是城镇。舜水河白白的,玉玉的,从中飘然而过。不知从哪儿飘来的晨雾萦绕在山间、飘荡在河岸,目之所及,三蓝大地成了云遮雾绕的天国仙境。我完全被眼前的水墨山水震撼了,震撼得要仰天长啸。七里江那座上圆下方的玉玺岭,正好为这幅巨画按上了一枚别致的印章。

  有人说,蓝山怎么没有一座公园啊?其实,整个县城就是一座天然的公园。这个公园比所有的公园都要大,都要美。

  从第一个山头走下去,与宽而平的大道相逢。这个山坳的左下方是都龙庙。都龙庙右边是龙川,左边是小里湖溪。两水斗折蛇行,于庙前交汇。交汇处有一石拱造型古朴,小巧玲珑,桥下清流不断。有人说这里就是夔庙,与竹市上丰头村龙山上的龙庙并称夔龙古庙。可是,庙里只有观音殿,没有夔龙殿。观音殿内有副对联,倒是与夔龙有些关联:

  敬佛唯诚舜水情钟南海境,

  惊天以德夔龙礼法普陀山。

  都龙庙左有虎山,右有狮岭,是一个千年古刹,历来香火挺旺。原先庙里头有庙田庙山,非常富有。在民间传颂着一首民谣:

  都龙庙,都龙庙,

  金子银子十八窖。

  上不过山,下不过坳。

  据说很多人都想寻找这笔财富。当年繁华的程度可见一斑。

  庙旁有十多户人家,叫都龙冲。每天都能聆听庙里的晨钟暮鼓,聆听小里湖溪与龙川的流水声和庙里法师念经的音乐声,真是天生与佛有缘啊。

  走过一段宽而平的大道,前面有个岔路口,我又选择峻而峭的小道。山路很陡,左边是悬崖,下临无底,需步步踩实,要不然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位30多岁的父亲,带着一儿一女向上冲。太危险了,我都替他们捏一把汗。女子仅9岁,儿子8岁,父亲一个劲地鼓动他们:冲!冲!冲!向上冲!我在后边紧盯着,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后来弟弟想跟姐姐开个玩笑,向她丢了一个石子。姐姐的手被砸疼了,就认真起来,坐在地上不走了。父亲好话说尽,她仍然不依不饶。没有办法,父亲只好抱着她越过第二个山头。

  第二个山头的前面,有一块天然的平台。中间有两块巨石,可供游客小憩。前面有一位戴帽的男士,支一个相机,右边有一口黑色箱子,旁边放一瓶水。我想,他正在为县城拍照,还是专业水平的,他在等候画面中的晨雾浓淡相宜的那一刻。

  穿过一段平直的林荫大道,一转身,就到了第二个山头。前面有一块风化了的黑石,彰显着悠悠的岁月和浓浓的野趣。一株没有树稍的松树,诗意地立于边沿。这山头小巧玲珑,特别精致。几块青石随意地仰卧着,形成一道天然的台阶,像是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两边灌木丛生,充满情趣。因为离顶峰不远,能听到夔龙寺传来的梵音。

  我正在为松树拍照,一对姐妹突然闯入了镜头。姐姐有气无力地斜着身子喘着气,妹妹不顾风度地坐在了黑石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我说:是第一次爬岭吧,可能有点紧张,今后多来几回就不累了。片刻,姐姐就把妹妹拉起来拍照,请我这位大叔为她们按快门。我说前面这棵松树不错,就以它为背景吧。两位充满朝气的姑娘,襟飘带舞地屹立于晨风之中,一个身着白衣,一个身着粉红,像是两只彩蝶,在你的眼前飞舞。

  我站在第二个山头怅望,前面是云雾笼罩的县城,二广高速沿线的山丘清晰可见,远处的山峰山腰以下都消失在云雾之中。左边是茫茫群山,有一条盘山公路,通向山那边的瑶乡。右边也是茫茫群山,西山之巅升起一朵洁白的祥云,映衬着蓝天,那可能就是通天之路吧。“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蓝山,地如其名啊!高高的西岭铺排下来,为蓝城安放了一座蓝色的屏风。下边的狮子岭,又叫十子冈,共有十个山头,像是十个孩子向龙川和小里湖溪跑来戏水。山下是西南洞和西北洞。据说,在西南村和西北村之间,原先有一座凉亭,叫半边凉亭,亭边有一口非常好的泉水,龙川和小里湖交汇后的溪流也从亭边经过。有一条麻石古道从这里穿越,大致方向与现在的永连公路和二广高速平行,从三里亭过西北村,从西南村过富阳过岭脚过长铺……过南风坳直达广东。这条一米多宽的麻石古道,正是隐藏于大山深处的湘粤商道。古道上的麻石,鸡蛋那么大小,黑白相间,光滑圆润。每天过往的客商牵着马、推着车、挑着担,络绎不绝,何等壮观。

  “嗨——我们在这儿——”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对面山头传来,在山谷间震荡,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一个三口之家手拉着手,正要从夔龙寺下坡,他们的女儿是向我呼喊吧,希望我从这个山头为他们一家来一张相片。我迅速按动了快门,留下了夔龙山精彩的一瞬。

  从第二个山头下来,再爬一个陡坡,上面就是夔龙寺了。正要上坡之际,我遇上了净慧法师。他面容清秀,身着黄色的比丘服,戴着眼镜,背个小包向山下走去。我说“法师!你这么早就下山啊!”他笑了笑说:“建庙那里还缺点钢筋,要下山采购。”净慧法师性情温和,始终微笑着,跟上山来的游人有说有笑,让大伙觉得佛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他正在主持夔龙寺的修建工作。他是桂林人,在衡阳长大的。有一次我问他说:唐僧出家之前姓陈叫陈祎,法师你原来姓什么啊?他没有生气,并且说:“出家人不言在家事。当了和尚信了佛,就叫净慧吧。”他懂得风水,说夔龙山很神奇,是九龙聚首之地,天下少有的好风水,夔龙庙建成之后一定会佛光普照,造福于民。夔龙寺依山而建,气势恢宏,遵照十方丛林的规制,设有夔龙殿、观音殿、财神殿大雄宝殿和山门,以及斋堂、禅堂、僧寮等。

  夔龙古庙本三蓝八景之一,为纪念随从舜帝南巡的夔、龙二人而建。旧志中载:当年舜帝南巡,在九疑山区科考。因信息不通,被当地土著误解,在一个叫荆竹的地方,舜帝不幸被毒箭射中,在撤离途中不幸驾崩。夔、龙二人自觉护主无功,最后自决殉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忠勇之士,便在这里立庙祭祀。庙称夔龙庙,山名夔龙山。后人有诗叹曰:

  总为随巡驾不还,巍然遗庙倚重山。

  思聆韶乐频倾耳,快观夔龙一霁颜。

  门列九疑青未改,阶生细草绿堪删。

  只今岐凤鸣音杳,野外长啼鸟自闲。

  千百年来,夔龙庙一直香火不断,夔龙二人的忠勇之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蓝山人。

  舜时,夔为典乐,掌管音乐,龙为纳言,传达王命。夔来自于音乐之乡——夔州,也就是四川奉节。在长江三峡地区,有个叫夔门的地方,上面就是夔州,盛产乐器。因为有杰出的音乐才能,夔协助舜完成了当代最伟大作品《箫韶》,每次演奏,都是百兽率舞,凤凰来仪。这部音乐作品留传至春秋,孔子听了之后也感喟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三月不知肉味。夔和龙长得什么样,我们无法猜想。夔龙庙中的塑像有人见过:

  九官遗有二官祠,遗像端严俨若思。

  倾耳宛如闻乐日,俯躬还似纳言时。

  不因万乘巡南岳,焉得群臣列九疑。

  前席当年敷奏罢,箫韶还引凤凰仪。

  《衡州府志》艺文卷载《蓝山夔庙祀》和《蓝山龙庙记》两文,作者郑梦坤,康熙年间曾任蓝山县令。

  《湖南省志》载:县城附近有龙山庙碑,为“唐蓝山县令庄武龙立”,可见夔龙古庙初建时间至少是唐代。

  (作者:吴令升)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吴令升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4/08/28/99309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