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随着大侄儿的闺女从产房传来第一声哇哇啼哭声,75岁高龄的母亲荣升为太祖母。看着精神矍铄、手脚麻利,似年轻人般兴奋的母亲,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母亲的过往,想起了她这一辈子为我们三兄妹和我们的孩子们所付出的的青春、壮年与老年……
非常感谢上天如此眷顾我们---让亲爱的母亲仍能健康、快乐的陪伴着我们从青春岁月步入中年、老年,迎来子孙满堂安享天伦之乐!
年轻时的母亲聪明伶俐,其才情与美丽在老家祠堂圩乡方圆十里是有目共睹的,小小年纪的她便在民办高中就读时兼任了大队会计和协助老师管理学校事务。
1960年,英俊潇洒、个性豪迈还在株洲航空学校读书的父亲,便突破家里的包办婚姻,面对家里的最后通牒,父亲发誓说:一年后将娶本乡最聪明最漂亮姑娘为妻!
此时,父母彼此还不认识。然而,姻缘似如天注定,父亲在那个假期与母亲邂逅了,其后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魅力、勇气和一腔赤诚抱得了美人归。当时,父母的婚礼仪式---真正的八抬大轿迎娶,至今成为一些健在老人们的回忆……
浪漫的爱情之后是无奈的现实。婚后,父亲从学校毕业便被分配到遥远的兰州兵工厂工作,年迈的祖父祖母和家里的药铺、年幼的叔叔们都需要母亲。
于是,母亲从学校出来后,放弃了几个单位的工作机会,毅然承担了整个大家的重担。从此,开始了夫妻间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的生活没有使他们的感情受到任何影响,相反,他们的感情非常浓烈。
在我童年的依稀记忆中,母亲每周可以收到几封父亲的毛笔书信。母亲收到信时的甜蜜微笑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而母亲的生活便是白天带叔叔们忙农活、打理药铺、和爷爷奶奶一起管理调皮的哥哥们。晚上操持家务后,不管多晚,她都要在灯下写信、看书或给我们缝补衣服。
父母每年相聚的时间太短太短,只有春节才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时光。他们留给我的相聚画面很少但却印象最深:父亲在寒冬腊月让母亲穿着毛衣把头伸在他装满热水的水壶下,他给母亲深情系紧衣领、挠头淋洗的感人情景;他每天勤快的协助母亲做家务、搞卫生,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春节回外婆家我跟在潇洒矫健的父亲后面,面对亲友的称赞与问候时母亲那苦尽甘来的幸福微笑;父亲把我和小哥、母亲一一抱起来咬外婆家门口桔树上垂下来的桔子……一幅幅幸福的画面,一声声欢笑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可是,童年的温馨留给我的记忆太短暂,爱情与婚姻留给母亲的幸福却是很残酷。1983年的夏天,正是我们全家憧憬在可以迁家属的喜悦中时,一封“维新病危,速来沅陵”的电报如晴天霹雳劈到母亲手上(当时父亲已是沅陵兵工厂的高级工程师)。我不知母亲当时是如何焦急痛苦地连夜奔赴父亲的工作地去的。
后来我才知:他们夫妻俩只短短相聚了一周时间,而且是母亲每天含着泪水与忧伤陪伴因公而肝脏受伤的父亲在病危床上度过。短短的相聚一周啊,风华正茂的父亲便撇下年幼的三个儿女和年轻的妻子撒手人寰,从此和我们阴阳相隔。
我不知道母亲当时是如何熬过来的,我从来没忍心问过她,也不愿她去回忆那令她肝肠寸断的画面。后来只是听叔叔说父亲临终前的痛苦呼唤是多么的无奈、不舍和爱恋,母亲哭得昏死几次,抱着父亲的遗体久久不准下葬。而当时年轻的母亲回到老家时已是一头白发!
可怜当时仍懵懂无知的我在迎接母亲回到家时却还在和小伙伴们拿着松枝捆着纸花做道具跳着欢快的舞蹈,舞蹈道具竟然天意般的成了祭奠父亲的方式……
父亲去世那年,是我们家大树倾倒、祸不单行的一年。大哥高考落第,尽管分数线已到,但因其年幼时患的小儿麻痹症引发的后遗症使他被多个学校和父亲的单位拒之门外。于是只能选择当时只有15岁的小哥到父亲工厂上班并暂由大哥陪伴小哥一年助其成长适应。
当时叔叔们均已在外工作,悲痛中的母亲带着年幼的我要照顾年迈有病在身的奶奶,还要操持着整个大家。只是,我再也看不到母亲的微笑,而是经常在深夜听到母亲低声的哭泣而醒来,看到母亲深情悲痛地抚摸着父亲留下来的书信与衣物,我无法用语言安慰母亲,只能紧紧地拥抱着她陪着她哭,希望她尽快忘记父亲忘记痛苦!
父亲去世两年后,大哥在被多个学校与单位录用都拒绝后痛苦不堪,而我马上要到异乡读初中。母亲已从接近崩溃的痛苦中坚强的走了出来。她坚决拒绝了当时很多优秀的追求者,放弃了再婚,母亲又开始成为我们三兄妹的支柱。
她鼓励大哥坚强的面对现实,说回到农村创业也不失为一个机会。于是,母亲陪着大哥白手起家开始做生意,鼓励大哥学修手表、学修电器,协助大哥租赁门面做生意,她成为大哥创业、成家、抚养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从站柜台、出货、结算,母亲协助大哥成为了我们当地最吃苦、最实在、最诚信、较成功、口碑最好的商户。
在帮助大哥成功的同时,母亲更是没放弃对小哥和我的关爱与照顾。而我,更是忘不了母亲对我的倾心付出、、、从初中到离家二十余里的镇中读书,念我年幼,母亲便坚持每周步行给我送米送菜,尽管在学校我过着特别艰苦、非常节约的生活,每周重复吃着一小瓶母亲煮的菜,但想到满头银发的母亲那份艰辛与付出,我便非常感恩并充满了动力,觉得唯有努力学习、报答亲人、回报社会才是我的目标与希望!
随着我们三兄妹相继成家,母亲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三兄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由她亲自迎接出生,从嗷嗷待哺到上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她的精心关爱、照顾与监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她还在我们的事业遇到困境、婚姻和生活触礁之时给予我们最大的鼓励与安慰。
而我成年后,最难忘的是当我在事业上兢兢业业有进步却遭受流言伤害时,母亲对我的宽慰:“孩子,你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正派、诚信、重情重义、有能力的人才能证实自己,永远不要让我听到流言变事实的闲话,妈妈希望听到的都是为我争脸的话,这样,妈妈才会以你为骄傲。”
我还忘不了那段特别的时光:当我上班繁忙而孩子尚小需要有人照看时,母亲既要每到赶集日赶回老家照顾大哥家中的生意,又要当天赶上来照顾我的孩子、、、母亲总是在孩子们最需要她的地方出现,总是在我们生活中的最前线奔波操劳,而她从却从未要求过回报,而且其乐融融,从无怨言!凡接触过母亲的同事与朋友都记得母亲对他们的关爱如家人,都记得每次从我们家临别时,母亲不管再忙都要把他们送到门外,细心叮咛,直到目送他们离去。朋友、亲戚、同事无不敬重母亲的热情、善良、豁达与睿智、正派与坚强!
而今,母亲在带大五个孙辈后,又迎来了培养重孙的艰辛、、、当我问母亲:父亲在风华正茂之年,在我们最困难时离我们而去,使她这辈子这么操劳辛苦,她是否后悔和怨恨过当年的选择之时,母亲却是平静淡定的回答:“当年你父亲去世时,我觉得天已塌下来,真的是痛不欲生。当时我很担心自己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疯掉或做傻事离你们而去,因为有你们这么懂事的陪伴,所以我还是挺过来了。那时很多人包括你奶奶,都劝我再找一个伴,但我只要想到你父亲的聪明才智,想起他的模样,忆起他的关爱与深情,一切都已经深入骨髓!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太少太少,但直到现在,我仍然经常会梦见他和我在一起的情景。再也没有哪个男人能进入我的心里!谁都无法预料自己的人生,我又怎会后悔和怨恨呢?生活啊,只有往前看才是对的!”
我感慨万千,在生活面前,母亲是经历磨难痛苦后真正的智者!我真正理解了“相思始觉海非深”这句话,更觉一位智者曾说过的话有道理:脆弱的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转瞬即逝归于破灭,唯有死者的灵魂和生者的情感是永远的存在!
亲爱的母亲,您对爱情的忠贞,对亲人的关爱与奉献,面对磨难的坚强,对生活的通达,都将成为我们后辈的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信心,给我们鼓舞,给我们力量!亲爱的母亲啊,您对我们深深的爱,撑起了一片蓝天!(作者:聂艳群)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聂艳群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