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实践活动专报八

编辑:李宗凯 2014-05-16 16:11:36
—分享—

  专报第8期

  中共蓝山县委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

  编者按: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要在活动过程中树立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群众反映好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本刊将陆续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整理刊发,供大家学习。

  □蓝山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好榜样系列报道一

  “百家姓”村的勤务员

  ——记全国劳模、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党支部书记廖仁旺

  是他,以“领头羊”勇往直前的干劲,把一户户农民转型为经济能人和企业家,领跑农村经济;是他,用“孺子牛”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一个曾经的问题村变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更是他,以“奔腾马”开拓创新的勇气,书写了一个古老村庄的瑰丽拐点,为5000多名父老乡亲创造了民康物埠的诗意栖居地。他,就是“湘南百家姓第一村”的勤务员、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廖仁旺。

  勇往直前的“领头羊”

  1955年12月,廖仁旺出生在依山傍水的毛俊村。毛俊村有700多年历史,846户村民有103个姓氏,被誉为“湘南百家姓第一村”。

  1978年的一天,正在田里干农活的他,无意中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发展农村家庭副业的广播消息后,穷怕了的他费尽心思说服父母亲和兄弟姊妹,把家里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终于筹够830元,从郴州买回了村里第一台分离式碾米机。由于糠、米自动分离,既干净又方便,一时间生意火爆,到他家碾米的村民排成长龙,几个月就赚回了第二台碾米机。23岁的他又相继在村里办起了带锯厂、粉丝加工、饲料加工厂,紧接着又跑起了生猪长途贩运。2001 年冬, 尚屏办事处浏山岭电站因设施老化、产能下降,导致严重亏损,股东们纷纷撤资,电站一时陷入瘫痪。廖仁旺费尽周折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硬是拉上几位朋友投入500多万元,当起了名副其实的“老板”。通过技改升级、改革创新,堵严了偷电漏电的口子,不但结束了电站附近5000多名村民守着电站点煤油灯的尴尬局面,而且当年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后来,他又先后办起和入股了百口、大志、云峰等电站。其中,尚屏办事处云峰电站投资800多万元,年利润200余万元。电站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每年不但上缴国家税收60多万元,而且还让附近村民享受了优惠20%的低价电,每年让利村民10万元以上。看到村里不少人拖儿带女,不能外出务工,他与村民曾宪鹏合股办起了村里最大的湘蓝竹木制品厂,安排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生产的细木工板等产品远销华东、华南地区。如今,他拥有或入股的企业达5家,年收入近200万元,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致富能人。

  廖仁旺富了,心里却装着还没有脱贫致富的乡亲们,他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他“手把手教”带出何代光、廖龙生、朱中龙、谭新菊、刘吉昌等一大批“徒弟”。在他的带动和带领下,村里先后涌现碾米户、粉丝厂、饲料厂、生猪贩运户、带锯厂等71家。他还主动为村民提供担保从银行借款80万元,帮助村民解决兴办企业的启动资金,使该村竹木加工企业发展到46家,年产值过亿元,带动当地500多人就业。他还利用村里经济能人多的优势,引导农民流转土地,2013年发展香芋、葡萄、水稻等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1200余亩。目前,全村共发展香芋、牲猪、肉牛、黑山羊、水果等种养大户22户,形成了农工贸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2010年,该村农民人平纯收入8500元,比2004年增加2.36倍;2013年底,全村农村人平收入达到90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近90元。

  无私奉献的“孺子牛”

  1990年,廖仁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了村干部后,他把全部心思花在工作上。妻子很不理解他“放着好好的个体企业不管,为公家的事操闲心”,硬是三个多月没理过廖仁旺,弄得他连饭都得跑到哥嫂家去应付。其实,处于两难境地的廖仁旺比谁都清楚:老百姓需要他,毛俊村离不开他。为了大家,自己就难顾小家,就意味着奉献,当村干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

  2008年初,蓝山遭受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毛俊成为全县的重灾区和一座孤岛: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水电中断,粮食告急!“必须尽快恢复通电!才能解决数千受灾群众的照明、用水、碾米、取暖等民生难题!”支部大会上,廖仁旺当机立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司号员更当战斗员,全力投入抗冰救灾。哪里最困难就带着党员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缺电线、少零配件,他就带着大伙从自己家里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自发请战:“廖书记,要人你就说一声,我们不要一分钱,跟着你们干!”全村终于在过年前恢复了通电,并成为全县第一个恢复通电的村。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节目,人们激动不已:“搭帮廖书记!是他给我们带来的光明!”而大家并不知道,因为无暇顾及除冰保线,廖仁旺自己的水电站因灾受损15万元。

  其实,大家都知道,廖仁旺当的是赔本的“官”,财政每年拨发的近万元村干部报酬,被他全部“访了贫问了苦”。他自掏腰包三百五百地救东家帮西家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受廖仁旺帮扶过的毛俊中学教师李禹新至今一直都视他为救命恩人。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一名老党员,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我什么时候都豁得出。”廖仁旺回忆起从北京领回“全国劳模”奖章受到村民夹道欢迎的情景时,心里更坚定了一辈子为百姓服务的决心。

  开拓创新的“奔腾马”

  2005年3月,众望所归的廖仁旺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按照“农业养村、工业强村、商贸活村、和谐稳村、文化美村”的发展路子,顺时应势的推出一项项富民举措。为带领集体致富,他先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利用村子处于毛俊镇市场所在地的优势,兴建了3180平方米的临街商业铺面,办起了3万平方米的村级工业园,每年租金收入110万元;将几近失控的3200亩集体山林重新发包给大户经营,每年管理费收入近20万元;在5000多平方米的集体土地上开发建设住宅楼房30套,增加集体收入80多万元;新建2600平方米的客运站和日产500吨的自来水厂,每年经营收入5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百万”的飞速跨越,2010年村集体收入236万元、固定资产1800万元。

  村集体富了,村民的腰包鼓了,廖仁旺又有了新的琢磨。富裕起来的毛俊村人,在他带领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从2011到2013年,村里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了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办公楼、环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成立了篮球队、龙狮队、腰鼓队、文艺队,广泛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让老百姓过上了城里人般的生活,毛俊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13年,我们投入168万元修建了百姓大桥和小河口大桥;2014年,马上就要铺开俊水河两岸的风光带建设。”谈起毛俊村的规划建设,廖仁旺信心满满。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近年来,“百家姓”村先后获得“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前往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并辐射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点带面,成片推进”的新路子。廖仁旺这样一位“勤务员”式的共产党员也相继被评为“全县十佳村干部”、“永州市优秀人大代表”、“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

  潇湘党旗映莞城

  ——记蓝山县驻广东流动党工委副书记雷建基

  他将60多名漂泊在广东的蓝山籍流动党员凝聚在一起,受到家乡和东莞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被誉为“流动党旗举旗人”;他从单枪匹马闯莞城谋致富,到带出百名农民企业家,被称为“带领致富领头雁”;他情系家乡发展,积极协助党政部门引回投资近1.2亿元的各类外资企业12家,成为“产业转移排头兵”;他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义务服务农民工和流动党员,大家把他当作“农民权益代言人”。他,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蓝山县驻广东流动党工委副书记雷建基。

  流动党旗举旗人

  雷建基是蓝山县塔峰镇东江村人,东莞市红梅建凌包装材料厂厂长。这些年来,他在东莞把木材包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个盆满钵满。事业有成的他深深懂得:没有党的好政策就致不了富。2002年,发家致富后的他积极向湖南省首个驻外流动党组织——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年多后,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党员在流动,党旗不流失!2005年7月,原总支书记李光九回乡创业,众望所归的雷建基被推选为总支书记,接过并扛起了流动党旗。此时的联合党总支由东莞长安、常平、莞城三个党支部组成。上任之初,没有活动经费,他就自掏腰包,并组织党员交纳活动经费,没有场地就在家里腾间房。随着总支不断发展壮大,他又主动与当地一家企业党组织协调好关系,每年免费为总支提供会议室召开党员大会。虽然党员流动性大,且分散而居,但雷建基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半年一次工作总结,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二的“政治学习日”更是雷打不动,确保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活动不为空、争优不落后”。2010年12月28日是总支书记雷建基历经数月谈成的一笔大单签约日,正好也是“政治学习日”。大家都劝他把政治学习推迟一天,但他坚决不肯。事后大伙才知道,因为失约,他损失了5万余元的生意。对此,雷建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钱以后还可以赚,党组织什么时候都不能垮!”

  2012年,县委批准成立了“蓝山县驻广东省流动党工委”,强化了蓝山驻广东东莞、花都、珠海和广西平乐等地的流动党员管理,同时还建立了党建、计生、商务、法律咨询、劳动保障“五位一体”的蓝山县驻东莞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当选党工委副书记的雷建基更忙了,他带头创先争优,以实际行动树起了“党员示范岗”,并经常通过QQ群、电子邮件为流动党员寄发学习资料,开展网络讨论交流,引导党员在“助推企业大发展、立足驻地作贡献”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农民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近两年,有67名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3名优秀青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所在党组织也由从最初的5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69名党员。

  2012年11月,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树人深入广东省东莞市和广州市花都区调研蓝山流动党建工作后,对永州和蓝山流动党建、流动人口管理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雷建基凝聚流动党员力量、发挥党组织作用、服务外出务工农民的做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雷书记既是企业老板,又是流动党组织负责人,两种角色都很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总结推广,每个流动党组织的负责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盘德平实地考察调研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的工作后,深有感触地说。

  带领致富“领头羊”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蓝山的石材加工业享誉省内外,雷建基也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并从中掘得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又从不太景气的石材加工生意中抽身出来,转而瞄准了商机勃勃的东莞运输业,赚了个笑逐颜开。2005年,他又开始谋划新的生财之道,兼营起木材包装业,没几年功夫,也斩获不少。

  “当时,自己算是安定了。但周围很多一起出来打拼的老乡还没有赚到多少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尽力帮下他们。”朴实无华、不事张扬的雷建基下定决心要帮一帮这些老乡。

  2005年9月,农民工厉绍山拖儿带女来到东莞,找不到打工的门路,眼看孩子就要开学了,可是学费却没有着落。两口子急得寝食不安。雷建基得知情况后,主动找上门,“不要急,有困难找党员!”边说边掏出500元钱,以解他的燃眉之急。接着又借出5万多元帮他办起了木材加工厂,还联系销路。

  “当年,没有雷书记雪中送炭,我也没有今天,他就是我们这群人的领头羊。”没用3年时间、在东莞资产超过400万元的党员厉绍山回忆当时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感激。

  就这样,雷建基主动上门找党员座谈、与困难户共商挣钱之道,并积极向当地有关部门求助,帮助着家乡出来的农民工和流动党员找工作、寻商机、办工厂。有的人提醒他,商场如战场、同行是冤家。但憨厚的雷建基却把自己的“蛋糕”频频分给别人。近十年来,有超过100名农民工在他的带动下成为打工能人和企业老板,这些企业老板仅在东莞市投资金额就超过1.3亿元人民币,创办企业公司91家。联合党委委员、大朗党支部书记杨晋雄自主创新创办了“宝贝羚羊”服饰品牌,形成了2个总代理的规模,32家连锁店遍布北京、上海等地。

  产业转移排头兵

  “欢迎你到美丽的蓝山来投资,这里天蓝、水蓝、地蓝。”“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和培养‘大佬’,我们义不容辞。”在每年的全县招商引资活动中,人们总能看到雷建基的身影,也能听到他那一口“蓝山味”的介绍。

  在国际大背景下,随着东莞等沿海发达地区对产业结构的新要求,一大批产业急需转移,而作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的蓝山正急需对接。在商海打拼多年的雷建基认准这是党组织“为家乡作贡献”的时机,于是决定每年都组织蓝山驻东莞企业联合党委的企业老板们参加招商推介活动。

  一方面,他们采取“先带动致富、后返乡创业”的办法,积极为家乡异地培养经济能人。他动员党员借助党委平台积极利用当地用工信息和自己办厂招工优势,从家乡带出一大批农民到东莞就业,使一大批农民变工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仅转移家乡劳动力到东莞就业就超过8000余人次。许多打工人员在雷建基的带领下成为小有名气的老板和经理。另一方面,雷建基和联合党委一班人大力倡导流动党员积极开展“蓝山是我家,我为家乡作贡献”建言献策活动,充分发挥为家乡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农民的产业转移“排头兵”作用,为家乡建设出力。雷建基更是“非常出击”,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他与党委委员杨晋雄引进投资8000多万人民币的台湾承阳针织厂落户蓝山。2010年,在他的建议下,党委委员杨晋雄投资2000余万元,竞得蓝山县城塔峰西路延伸段两侧土地1.3万平方米,进行整体房地产开发。在联合党委一名名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带动和“搭桥”下,投资3.2亿元的台湾钻石集团、投资2.4亿元的高信电子、金豪照明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先后落户蓝山。据统计,蓝山县近年引进的省外资金和项目中,有40多个项目是通过蓝山驻东莞联合党委的党员牵线搭桥的。雷建基这位“产业转移排头兵”也分别于2007年当选为蓝山县十五届人大代表、2011年当选为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农民权益代言人

  “外出务工不容易。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遇到困难的老乡和党员,为他们服好务。他们在东莞好了,家乡的人才不会总挂念他们。”每次民主生活会,雷建基都不会忘记提醒联合党委的每位委员。

  2009年2月,在东莞塘厦镇务工的蓝山人李林新,在帮人拆除门楼时发生意外,重伤不治身亡。李林新的儿子找到雇主要求赔偿,多次被雇主以无钱为由拒绝。雷建基获悉情况后,与联合党委下辖的莞城支部书记李高学一同出面,以联合党委的名义与当地政府、社区进行协调,最终为李林新争取到了8.6万元的赔偿款。

  2004年12月,蓝山县正市办事处刚从中专毕业的青年曾建华到大朗镇探亲时,被东莞治安人员误认为流窜犯遭毒打致死,激起民愤,引发了群众烧、翻5台警车的警民冲突事件。事态发展引起凤凰卫视等媒体广泛关注。广东省领导批示要求妥善处理此事,尽快平息事端。广东方面多方联系,找到蓝山驻东莞党总支负责人雷建基、李光久等人,请流动党组织出面协调解决矛盾。雷建基一边向家乡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一边赶往现场,以党总支名义出面做好民工家属工作,同时积极与大朗镇政府进行协调,稳定事态。经过双方多次协商,达成协议,平息事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广东组织部门的同志充满感激地说:“你们这些离乡党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永州的共产党员了不起!”死者家属也多次盛情邀请雷建基等人吃饭,以表达谢意,均被婉拒。

  2014年2月,两位老乡到东莞租车跑货运,因为不熟悉货运市场而草率签订了合同,之后与货主产生了经济纠纷。正在两位老乡犯愁时,有人提醒,何不找找蓝山驻东莞的流动党组织。两位老乡找到雷建基,雷建基立即安排人员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联合党委的同志出面协调,据理力争,终于与货主达成了协议,为两位老乡挽回了经济损失20多万元。十年来,雷建基带领党员们为蓝山乃至永州南下民工调解纠纷、排忧解难近200起,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000多万元。

  浓浓亲情、拳拳爱心,是雷建基这位“农民代言人”的真实写照。联合党委党员在雷建基的组织和领导下积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等公益事业捐款50多万元;与家乡贫困学生结对助学13对,其中雷建基本人结对帮扶的孤儿石富于200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发生后,他带领总支党员第一时间踊跃为灾区捐款,共为灾区奉献爱心款8.7万元。特别是在2013年,在得知家乡遭受百年不遇的“8.16”特大洪灾后,他个人第一时间为家乡灾区捐款7.16万元,并积极组织驻东莞企业联合党委成员和社会知名人士捐款捐物累计超过27万余元。

  “作为一名流动党组织的负责人,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带领大家为家乡出来的党员和务工人员做好服务,履行好我们‘为家乡添光彩、为驻地作贡献’的承诺。”雷建基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带领大家实践诺言的。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