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源自蓝山县紫良瑶族乡。然而,由于历史的误会,两千年来,湘江源头被说成是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近几年来,蓝山县委丶政府认真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史料与证据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要求为湘江源头正名。2013年春夏之间,“湘江源头在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务院水利普查处和水利部的权威认定。正当蓝山县乘贯彻党的十八大东风,以湘江源头在蓝山为契机,勾画新的发展蓝图之际,不曾料到一场大灾难却悄然而至,美丽的湘江源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2013年7丶8月份,蓝山县持续干旱无雨,当人们好不容易盼来了降雨,迎来的却是一场特大暴雨,一场特大的灾难。8月16日,受11号台风“尤特”的影响,全县遭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蓝山县委、县政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领导全县人民抗洪救灾,谱写了一曲曲众志成城、团结友爱、齐心抗洪的壮丽诗篇。我作为一名刚从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曾多次亲临灾区一线,亲眼目睹了洪灾的惨烈和灾民的无奈,亲自见证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万众一心、勇战洪魔的感人场面,亲身感受了灾区人民那种面对大灾大难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湘江源头洪灾肆虐
洪灾过后不久,我按照县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以县摄影协会会员的身份,与县作家协会的两位同志一道火速赶赴重灾区所城镇采访报道。由于通往山区的部分道路和桥梁被洪水冲毁,我们只好绕道而行,其间步行数公里,穿过泥泞的山路。沿途看到的情景惨不忍睹,满目疮痍,昔日青山绿水的湘江源头已风光不再,被洪水冲得千疮百孔,一片狼藉。无数即将收割的稻田被洪水冲得支离破碎,许多山岭被泥石流冲刷得光秃秃的,一些民房被完全冲垮或损毁严重,不少地方路毁桥断致使交通瘫痪.....所城仙姑岩桥是蓝大线的重要桥梁,在“8·16”特大洪灾中被完全冲毁,只剩下几个桥墩孤零零地躺在洪流中,县城通往几个民族乡镇的交通被迫中断。
所城镇团沅村是我们下乡的第一站,当我们来到这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洪水冲倒的房屋、被淹没的庄稼、被毁坏的河堤,叫人看了好不心痛。我们还看到,全村的大人小孩都在清理淤泥,整理被洪水浸泡的财物; 乡村干部则忙着组织劳动力抢修临时档水堤,防止洪水再次来袭。据村干部介绍,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一时间,浊浪排空,水位猛涨,全村有500余人被洪水围困,进水进淤泥的家庭达80余户,36栋房子受损,其中倒塌的有10栋;冲毁稻田451亩,其中有近300亩无法恢复; 进村公路桥梁被冲垮60余米; 自来水管和供电网线损毁严重,造成全村断水停电。
当我们赶到所城镇的山田村时,被这里惨不忍睹的景象所惊呆,泥石流造成的祸害真是触目惊心。仅狮公岭自然村被泥石流冲垮的房屋就有9户人家。其中有8家的房屋全部倒塌,家里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因洪灾死亡的有两人,其中,70多岁的杨开仁,在山上放牛时,被泥石流冲走,后来在廖家庄村才找到了他的尸体。山田村的美丽梯田曾是我们摄影爱好者常去的地方,当泥石流从山上翻滚而下,梯田被冲得遍体鳞伤,一堆堆巨石砂砾躺在梯田中,昔日的梯田美景变成荒坡秃岭。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冒着烈日,继续灾区纪行,且看且听且摄影,掌握了抗洪抢险的一些真实情况,拍摄了大量的纪实照片,为宣传报道抗洪救灾提供了依据。当我亲眼所见这样惨烈的灾情和可怜的灾民,在同情和安慰之余,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灾民们祈福,并尽量多拍一些照片,把他们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争取上级的重视和支持,帮助灾民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尽我的一点绵薄之力。当然,在灾区现场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县乡领导、村组干部和党员同志以及志愿者们在为灾区忙上忙下,他们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带领群众战洪流擒洪魔; 为灾民送衣送粮,把村民疏散安置到安全的地方,替受灾的人们排难解难.....目睹如此火热激情的场面,我不由心升钦佩之意,感到十分欣慰,觉得有这些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党政领导和骨干力量,蓝山县的抗洪救灾就有希望,就一定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8·16”特大洪灾使湘江源头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场浩劫,对蓝山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全县25个乡镇(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山区乡受灾尤其严重,受灾人口达13.97万人(其中瑶族3.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3.84万人,因灾死亡9人,失踪1人,受伤105人;倒塌房屋4858间,形成危房587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013万亩,其中成灾面积6.309万亩,绝收面积1.178万亩;畜牧养殖业、电力设施、水利河堤、道路交通和通讯设施损毁严重,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8.18亿元。
湘江源头鏖战洪魔
面对这场残酷无情的洪水天灾,面对这场突袭而来的洪涝灾害,蓝山县各级党委、政府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迅速凝聚全县之力,以气吞山河之势,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以赤胆的忠诚和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曲鏖战洪魔撼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一道道抗洪抢险的科学决策和指令迅速发出,一支支抢险队伍迅疾向灾区挺进。及时制定了“坚持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要务,以妥善安置灾民为重点,以抢运救灾物资、抢通水毁公路、抢修电力通讯为关键,以群众生产自救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一级,紧急启动了抗洪抢险预案,确保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和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深入重灾区,全力以赴转移群众和物资,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点。县委书记、县长及全体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的后盾单位应急力量全部紧急赶赴灾区抗洪抢险,现场指挥调度。县财政紧急调度资金1800万元,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共组织抢险救援队伍50多支,出动20多万人次,紧急救出被埋、被淹、被困人员2355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3.84万人。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干部。塔峰镇镇长谭德胜忍着刚做完手术的剧痛,毅然跳进挖掘机的铁斗里,把受困人员一个个救出来。大麻办事处主任雷渊白身上多处负伤,仍顽强坚持,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像这样的党员干部在抗洪救灾中还有很多,他们置个人安危不顾,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肩并肩、手挽手,趟着浊浪激流挺进,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在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大桥瑶族乡蓝田石材场、永蓝高速公路南风坳隧道口这些泥石流肆虐的地方,县城三口井、东门口、东村等沿河低洼洪水滔天的地方,武警、消防、公安民警和民兵应急分队挺身而出。他们战洪魔、斗天灾的生动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老百姓的心中,感动着每一位蓝山人。由于仙姑岩大桥被洪水冲毁,所城镇枧下村的一条泥泞田埂路便成了行人和摩托车临时通往山区的必经之路。由于路窄湿滑,常有摩托车在此打滑翻车。见此情景,刚从部队回来探亲,家住黄泥铺村的空军某部班长阮才冬,顾不得走亲访友,天天守候在这里,为过往行人推扶摩托车,疏导交通。这一推一扶,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高尚情操,他的行为深受家乡人民的好评!
湘江源头爱流涌动
蓝山县的灾情引起县内外人们的极大关注,牵动着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接到险情报告后,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就蓝山县“8.16”洪涝地质灾害作出重要指示。17日上午,副省长张硕辅从长沙紧急赶往蓝山指挥抢险救灾。省水利厅、省民政厅等省直单位也派出工作组赶赴蓝山指导救灾。8月17日凌晨4点,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赶赴蓝山,现场指挥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严志辉等市领导带领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蓝山视察抗洪救灾工作和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宁远、新田、零陵、冷水滩等友邻县区派出应急分队280多人,携带13艘冲锋舟赶赴灾区现场支援抗洪抢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蓝山县的灾情也牵动了永州市一些老领导的心。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关工委主任谢朝月及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续荣都曾在蓝山工作过,她们闻讯后,带着3万元慰问金,风尘仆仆赶赴所城学校,为7名灾区特困学生送上了助学金,并将余下的资助款委托县关工委捐助给灾区学生。我与县关工委的同事们接过市关工委交给的献爱心任务,不顾路途辛苦,爬山涉水,分别下到大麻、大桥、塔峰、火市、正市等灾区以及民族中学,走访慰问灾区特困学生,为贫困学子带来了阵阵暖流,受灾学生及家长深受感动。
为了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支持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县委、政府号召在全县广泛开展抗洪赈灾募捐活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响应号召,积极组织发动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广大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誓与灾区群众风雨同舟、共度难关,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洪灾,重建美好新家园。县水电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陈建军拿出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为受灾群众捐款4200元。我们退休老同志也不甘落后,纷纷捐款向灾区送温暖献爱心。退休老领导蒋金生满怀深情地说:“洪灾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们不能到第一线去抗洪救灾,但可以通过捐款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支援灾区的心意。”我担任支部书记的县政协退休党支部,党员们以交特殊党费的方式捐款1700元,其中我-个人捐了600元,向灾区献上退休干部的一片爱心。
9月2日晚,一台旨在弘扬抗洪救灾精神,为社会各界人士赈灾募捐搭建爱心平台的义演募捐晚会在三蓝广场胜利举行。义演晚会掀起了新一轮赈灾募捐热浪,上演了一场爱心大放送。来自县内外的爱心人士连番登台捐款,爱心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我经历过的最为感人的捐款现场。蓝山在外经商、务工人员积极捐款捐物,县内外企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在蓝外资企业也踊跃募捐,蓝山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永州等地工作的同乡们也分别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的一片心意。尤为感人的是,远在台湾的旅台蓝山同乡会为灾区汇来捐款10万元台币,我的表伯、年近九旬的蓝山籍台胞朱炎电和其他3位老先生每人捐款1万台币,以实际行动为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丶患难与共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永州金豪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是经我牵线搭桥引进的外地企业,虽然还没有正式在蓝山开工建设,他们闻讯蓝山遭遇洪灾后,也为灾区捐赠价值6万元的款物。全县总共筹集到价值1500万元的善款和物质(含干部职工和单位捐款),创我县募捐历史新高。一份份爱心汇聚成抗洪救灾的强大动力,一笔笔善款被用在刀刃上,在灾民救助和重建家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湘江源头重建家园
与争分夺秒的抗洪抢险突击战相比,灾后重建则是一场艰难曲折的持久战。在全力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的同时,蓝山县打响了湘江源头灾后重建的攻坚战。以通路、通电、通讯等“三通”和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以“水田损失旱土补、水稻损失旱粮补、种植损失养殖补、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农业补损工作全力展开,确保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医治。特别是落实省委书记徐守盛有关“把灾后重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科学合理规划,尽早启动,力争房损户无房户春节前搬进新房”的指示精神,确保全县住房重建灾民在春节前搬进新居,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9月5日,蓝山县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拉开了生产自救、灾后重建攻坚战的大幕。“在2013年12月30日前完成所有灾后住房重建任务,并实现春节前所有重建户搬进新居目标。”这是县委、县政府向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确保灾后住房重建任务目标的实现,县委、政府切实加强了领导,强化了领导干部包村考核机制,并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要求、重建范围、重建对象、扶持政策等。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预算,压缩“三公经费”,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把有限资金投入到灾后重建上。对于重建住房的农户,每户给予定额补助3万元。同时,简化建房办证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集中连片建设。对于集中连片建房10户以上的灾民新村,实施“四化一配套”工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统一规划选址。
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灾区人民抖落满身的尘埃,挺起不屈的脊梁,奏响了气壮山河重建家园的战歌。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电力、通讯在第一时间恢复畅通,水毁桥梁道路丶水利设施和耕地均按要求完成修复任务。仙姑岩桥改名名为湘江源桥,已于近日修复通车。370户住房重建全面完工,省委书记关于“房损户丶无房户春节前搬进新房”的批示得到认真落实,圆了灾区人民的重建美好家园梦。
临近春节的一天,我随县书法协会的书法家们下乡为灾区群众送春联时,十分欣喜地看到,这次全县重建任务最大的重灾区大桥瑶族乡堡城村,76户住房集中连片重建的灾民新村已经全部建成。灾民们也已从洪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大家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正在忙着搬新房、挂灯笼、贴春联,准备在灾民新村度过灾后的第一个春节。有的灾民对我说: 无情的洪水把我们的房屋冲垮了,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重建家园,住进新房。真是搭帮党的好政策,这在旧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事啊!老乡们勇战洪魔,再建家园,“重整河山待后生”,让我感慨万千。是啊,洪灾虽然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我们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只要坚强不屈地走下去,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天灾是残酷无情的,但人们经过这场浩劫的洗礼,心灵得到升华,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既磨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宝贵经验。自己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也收获颇多,我把灾区采访拍摄的十多组照片,配上文字,发表在相关网站及刊物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共鸣,还被评为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此外,我们走访慰问灾区特困学子,为他们奉献爱心,也得到了灾民们的好评。这样做既是我为灾区做的一点贡献,也是我退休后第一年的最大收获。因为它让自己心灵上受到一次震撼与洗礼,切身领略了自然灾难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慨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更感悟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脉相通的人间大爱。我相信,人们经历过这次大洪灾的磨难后,会变得更聪明,更团结,更能干。蓝山县人民一定会在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朝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一个更加秀美更加富饶的湘江源头,将会以崭新的面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黄永翔 系蓝山县政协原常务副主席丶蓝山县关工委顾问)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黄永翔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