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探秘潇湘之源“你好,湘江”之旅,长沙晚报记者就从湘江的正源潇水起航。溯源而上,追随母亲河日夜奔腾的脉搏,深山、清水、竹海、古城……不断感受着湘江源的神秘气息。
潇水发源于永州的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伴随着潺潺之声,清水依山石而下。浅潭之处,清澈见底,水草招摇。石板小巷,飞檐木雕,白墙黑瓦,没有观光客,只有古城人。僻静幽远,清代民居仍在继续它们的岁月,老人们也仍在讲述那久远的故事。
从蓝山进入宁远,万山朝九嶷,我们的人文始祖舜帝的陵庙就在九嶷山。追逐潇水的绿波前行到江永,这就是瑶族的发源地——千家峒。潇水流淌到道县,离县城4公里,就是理学鼻祖、写出千古名篇《爱莲说》的周敦颐出生的楼田村。
从道县县城西行20公里,辽阔的平原上突起一石峰,半腰上有洞如蛤蟆张开大口,取名为玉蟾岩。洞中发现了5粒稻谷,是一万四千年前到一万八千年前的古栽培稻,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
潇水穿越双牌的大山,温柔地靠近零陵古城。此时,另一条湘江的支流,湘水西来,在广西兴安的灵渠和珠江对接,挟带着2000多年来中原文明和岭南文明交汇融合的丰富信息,越过东安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终于和潇水在萍岛热情拥抱。从此,湖南有了潇湘的雅称。河面之上,那座浮桥或许会吸引你的目光。众舟相连,横跨潇水,船上铺木板,以铁链两根镇固,成了连接两岸山村的重要通道,蔚为壮观。当地相传,浮桥始建于宋代,已陪伴潇水千年,也承载了世代山人的行走。
古城,可谓南中国最神秘的小城。就在潇水东岸,屹立着一座白色古塔,名为迴龙塔。旭日东升,白塔仿若被蒙上一层红纱,河面渔民摇桨而出,开始一天的收获。
柳宗元最喜在此垂钓,写下了那首万千孤独的《江雪》。怀素为她日夜狂草,徐霞客为她流连,陆游赞叹:“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伴水而居,依水而活,湘江承载着远古的方舟,驶向一个又一个黎明。
从源头起步,行千里路,阅读湘江的精彩华章,可以领略湘江的豪迈与智慧。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李锋 石祯专 聂映荣
编辑:李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