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我激动了两次。
一次是去蓝山采风,读山读水。一次是采风归来,读这些写蓝山的诗文。
这次去蓝山采风,由蓝山县委宣传部、潇湘诗社、永州日报社文体专题部联合组织,人数不多,却个个拿得出手,他们拿出的这些作品值得一读。
先说乐家茂吧。去板塘,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惊险连连,有恐高者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当板塘水库像碧玉一样惊现在我们面前的万丈悬崖之下时,乐家茂激动地说:仅惊鸿一瞥,就不虚此行!听闻此言,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家伙肯定能写出好作品!果然,他的《三蓝之地》动人心弦,不同凡响。他写板塘:“这少女的肌肤,我踌躇了很久/要不要在她如蛊的魅惑里,投下我的俗身/——哦,罢了,罢了,连影子写在上面/都将是:玷污”。乐家茂的诗,漫不经心,却总是在最后一刻,让我们的心灵淬火。
何文艳在报社实习。一路上谈起记者这个行当时,何文艳说: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女孩子干记者就是要把她当男生用。何文艳确实具备当记者的禀赋,她的散文《记一段朴素的流光》文笔好,视角独特,感觉灵敏。
此次赴蓝山采风年龄最小的杨邹雨薇是“作家洋中鱼的女儿”,她小小年纪已发表大量作品。这次采风她写的《游湘江源》清新活泼,宛如流泉,而文章煞尾却笔锋陡转:“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泓原本十分滢澈的流水,在流经数百里之后抵达我所求学的长沙时,已经污浊了。这是她的初衷吗?”这种寻问,令人深思。
毛激流的作品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笔墨总处于激越、湍急的状态。他的很多句子值得铭记。
潇湘诗社社长田人是此次采风活动的发起者。他带着使命和责任、也带着深广的情怀创作的这组诗歌,可以当寓言读。
郁达夫说:“江山还要文人捧。”文人因山水而妙笔生花,山水因文人而声名远播。近年来,包括永州在内的不少地方邀请诗人、作家、艺术家前往采风,既活跃了文艺创作,又传播了本土自然人文,一举多赢,值得倡导。(南蛮)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南蛮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