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征途上艰难地向前跋涉的时候,一个人经常需要回望来路,才会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也会看清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
当我从母体呱呱坠地,以哭声来诉说人生之初的迷惘和痛苦时,我并不知道生命的前方都会有些什么。4岁那年,父母离异了;紧接着2岁的弟弟也夭折了。3年后,命运再次戏弄了我:刚刚上小学的我被继父和母亲送给了别人做儿子。1年后,我又被第三个父亲赶出了家门——成了送人也没人要的弃儿……
童年的我就像初来人世蹒跚学步那样:跌跌撞撞、绊绊磕磕、歪歪斜斜地往前走。经历过流浪后,我在人们的白眼和亲人的冷漠中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光。高考那年,因为家庭原因,我顺理成章地落榜了,说来奇怪,我居然一点也不难过,反而为自己可以离开那个不是家的家感到开心!我带着几件衣服和借来的200元钱,在县城南门成家租了间6平方平的小房间,开始了自己的“私生活”。
为了养活自己,17岁的我到煤厂当过工人、在山上帮别人扛过树子、为别人守过货摊……,但更最多的是到建筑工地出卖体力。
寒冬腊月,两头黑。早上天刚朦胧亮就起床,洗漱完毕匆匆忙忙跑动工地上向老板讨事做。搅拌、卸货、挑砖、洗灰,样样事抢着干。渴了,喝两口自来水,饿了啃两口冷馒头。为了多挣钱,我做得最多的是挑砖,在没有升降机的情况下,无论楼层有多高。我都得用幼嫩的肩膀担着100多斤重的挑子咬牙往上爬。傍晚收工回到家时,已是8点来钟了,腰酸背痛的我连做饭的劲都没了。后来,我又先后在一中养过猪、守过门……
苦难教会了我奔忙,也教会了我思考。再苦再累,我始终没有放弃追求阅读,坚守着“心中有梦书当枕”的日子。正是这种坚守,让我自学取得了中专、大专和本科文凭,并有幸成了一名“公家人”。
没有谁能完全预测到自己的前景是光明还是暗淡。命运之神既然把我们打发上路,就不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处处碰壁了。很多时候,路就在脚下,然而我们却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所走的路。
回望来路歌伴泪。经历与其是一连串陈旧的日子,不如说是一种越积越厚的感觉。它使我们总回过头去抚摸已经远去的往事,重温当初那些美好的心情,于是生命便不再像一张空无一字的纸苍白无味。我们为那些辉煌的时刻深深激动,也为那些暗淡的日子而黯然神伤,也许人生正是在这两种截然相反而又相互交织的感受中体现的。有时我们像渴望奇迹出现那样地渴望成功和幸福,然而在成功和幸福到来之前,我们最先体验到的往往是漫长而深刻的痛苦。一次次失败如浪头般的打来,我们在逆境中挣扎几乎要万念俱灰。常常在我们筋疲力尽而又感到绝望的时候,幸福才姗姗而来。(佚名)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