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舜迹

编辑:李宗凯 2017-09-27 16:21:13
新蓝山
—分享—

  由于舜帝在九嶷山主峰三分石建观象台且居香炉石,以九嶷山主峰三分石、香炉石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如宁远、蓝山、江华、道县、临武甚至于更广的区域,留存着一个“舜文化圈”。千百年来,舜帝的故事在蓝山一直广为流传,许多遗迹至今尚未完全湮没,其中不少还具有丰厚的开发价值。民国时期的《蓝山县志》曾对流传于蓝山的舜帝传说以及一些遗迹作过较为全面的收集、记述。据其记载,现在蓝山县的所城镇、大麻乡、紫良瑶族乡、汇源瑶族乡、荆竹瑶族乡一带是传说中舜帝的主要活动区域,古时这一带还被称为“舜乡”。一些与舜帝有关的地名、物名仍被沿用下来,如:舜水、舜嶷乡、舜岩、舜峰、望嶷亭、舜公石、湘妃竹等等。

  ㈠舜水

  舜水,源出香炉石主峰,即古籍中所说的舜峰,东流至所城,然后北流至蓝山县城,沿途汇合多股溪水,至火田渡与俊水(源于毛俊镇尚屏)交汇。至所城的舜水,另有发源于蓝山县所城镇大麻办事处人形岭的一条支流来注。

  “舜水”两岸,是蓝山风景最好、人文昌盛地区。河水发源于秀丽的九疑山主峰,流至所城山间小盆地,滋润着万亩良田。其西边是九嶷山主峰群,千峰叠翠,山势连绵,高耸入云;东边是都庞岭和人形岭,海拔都在11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永连公路和正在建设之中的二广高速从两峰之间穿插而过,把湖南与广东紧密相连。舜水流出所城盆地后,经过万年桥,进入第二条峡谷——羊车岭峡谷。峡长十多里,从两岸山顶到谷底高差680米左右,山势险峻,谷地狭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山腰上盘着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道,这是古挑盐大道,千百年来,这里都是从湖南通向广东沿海一带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羊车岭峡谷是最险要的一段之一。

  舜水冲出羊车岭峡谷后,从岭脚村进入县城附近的平畴。这里历来就是富庶之地,良田万顷,水旱无忧,人烟稠密,商贾云集。“蓝山八景”中所指景点均在这附近。

  ㈡舜嶷乡

  现在蓝山县的所城镇、大麻乡、紫良瑶族乡、汇源瑶族乡、荆竹瑶族乡一带是传说中舜帝的主要活动区域,古时这一带被称为“舜乡”或“舜嶷乡”。舜嶷乡位于九嶷山系腹地,是蓝山县境内风景最美、资源最丰、民俗最纯、民风最朴的地区。它面积宽广,山高岭陡,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58座,千峰竞秀,万壑流翠,生机盎然。全县最有名的山峰,如蓝山峰、三分石、香炉石、八仙下棋、南风坳都分布在此这个区域。其中刀金岭、葫芦岭、人形岭、天鹅塘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而香炉石、野狗岭、沙子岭是潇水流域南北走向的分水岭,西、南、北的溪流汇入潇水,唯有东面之水(即舜水流域)流经郴州汇入湘江。再说资源,舜乡植被茂密,森林资源丰富,是湘南主要林区之一。在紫良瑶族乡庙冲的一口温泉,虽然被人为堵塞,但长年渗出的水恒温都在30℃以上。舜乡山高谷深,最大落差达16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九嶷山区是瑶族集居区,主要有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三种。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发展,全国瑶族汉化比较严重,但九嶷山区腹地村寨,其瑶族民俗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如“还盘王愿”、“度戒”、“抛牌”、“挂灯”、“烧葬”等都还能够完整地排演,“盘王大歌”还能传唱,至于跳瑶鼓舞、唱山歌,则是家常事,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瑶民聚在一起,就有不少瑶胞主动出来秀上一段。近些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都多次深入蓝山县汇源瑶族乡、紫良瑶族乡、荆竹瑶族乡等地,对其传统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记录。我省民俗专家张劲松先生就多次深入汇源、荆竹、紫良等山区考察,有时一住即半月,对蓝山瑶族传统文化有着深透的研究,著作颇丰。他曾评价说:汇源、荆竹的瑶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可成为全国瑶族传统文化的标本。

  ㈢舜岩

  舜岩位于所城镇岩口村,离舜庙直线距离不过二公里。在岩口村村后,有一座石山,石山底部环绕着一小片茂密的丛林,一径小溪自林中潺潺流出,滋润着周围成片良田。沿溪直上,直到离山脚不过十来米的地方,十分隐秘的舜岩洞口出现在人们眼前。舜岩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口朝东,树木葱郁,怪石纵横,十分隐蔽;洞内开阔,拾级而下,可见一暗河自溶洞深处流出,水清流急,久旱不干。当地人称,洞内有七洞七景,如仙人田、丝线吊葫芦、盐田、石床、石桌、仙人下棋等,而且洞可直通九嶷。旧志载:“山川悠远,岩壑擅胜,莫古于舜岩。”民国时编的《蓝山县志》载:“山峰陡峭,奇险多姿,峰下有洞,清泉回响”。《蓝山县图志》对舜岩有如下记载:“洞门仆仄而入,内有石田、石旗、石帐、石榻、石棋局,七洞殊异。有好事者,寻水泉深入,谓可径达九嶷,石上刻“见水洞”三字。”据实地考察,其实洞口并不“仆仄”,反而较宽敞,据说舜帝南巡时曾在这里休息打尖。最高处有一椅状平石,光滑平坦,可坐可卧,就是舜帝坐过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龙椅”。洞顶石壁上还残留着古时文人墨客一些诗文题刻,其中最醒目的是“舜岩”两个斗大的字。沿暗河直上,穿过几个窄小的通道,还有几层“大厅”。岩洞最宽处约有200平方米,高约十五米,最窄处需水浅时方能爬入。“水见洞”三字未发现。“仙人田”景宛如山区梯田,依山迭造,田成梯状,阡陌线条自然流畅。“丝线吊葫芦”指洞内一石柱,岩浆万年滴注,形成钟乳石柱,柱身上细下粗,细处如线,粗处如大葫芦,给人千钧一发的感觉。由于长期沙石堵塞,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三层景观。若加开挖,当可更进。至于“洞可直通九嶷”一说,未能证实。

  在舜岩之上,也是这座山的半山腰,还有一洞,叫“玉磬岩”。其深浅和大小均不及舜岩,但洞中石笋众多,逐一击之,其声如磬,故名。洞内无水,现在少有游者。

  在舜岩附近,离舜岩约五里的团源村村旁还有两个岩洞,同样十分迷人。一曰风车洞,洞内有风吹出,四季不断,冬暖夏凉,宛如空调。走近洞口,大热天如沐冰泉,有汗即息;冷天如就火炉,寒气即散。一曰钟洞,入口下行二十米,即见上下三层大厅,很像音乐演奏厅,各层既有厅座,也有包厢。最妙的是洞壁中,自上而下悬挂着六块钟乳石,一字排开,状若竖琴,以木棒逐一击之,会发出不同音阶的六种乐音,乐音在洞中回荡飘扬,宏亮而悠然,十分动听。

  ㈣望嶷亭

  望嶷亭位于所城镇黄泥铺村南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特别容易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说是亭,其实是一座古老的风雨桥。桥板和桥栏均木制,亭身却是青砖青瓦;桥下水声淙淙,桥上青瓦飞挑,桥上为亭,亭中有桥。穿亭而出,只见二十米外的山坡上建有一庙,庙堂小巧玲珑,山门朝北,正门却向西,舜水正好从门前哗哗流过。

  望嶷亭的好处在于它独特的位置。到过蓝山的人,大约都想一睹“九嶷山上白云飞”的风采。但由于大山阻隔,著名的九嶷山主峰群总是难得一见。但若你来到望嶷亭向西一望,你就会发现主峰之一的香炉石巍然耸立于群峰之巅,穿过两座大山间的空隙向你微笑。据说当年舜帝就是从这里走上了九嶷山;后来他的两个妃子,也曾在这里伫望九嶷,然后毅然走上山顶,寻觅舜帝的影踪。现在,望嶷亭还在继续发挥作用,而旁边庙宇则在前几年倒塌了。

  如果要修建三分石旅游公路,从这里进山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㈤湘妃竹

  斑竹。传说二妃在追寻舜帝的过程中,心中悲痛,边走边哭,泪水洒了一路。洒在竹子上,在竹杆、竹枝上形成许多斑点,于是有了“斑竹”,又叫“泪竹”。斑竹共分两种:一类斑痕象水滴,传说是二妃的眼泪洒成的,叫“泪痕斑”,主产区在蓝山板塘自然保护区一带(在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境内);另一类斑痕象指掌纹,叫“掌纹斑”,主产区在现荆竹瑶族乡蒲林村一带。据现代科学考察,竹斑的形成,是由于当地土壤中存在的一种病菌对竹干腐蚀所致,与眼泪无关,但人们心中却宁可相信这是舜妃的泪痕。由于保护不力,一些人乱砍斑竹卖钱,目前泪竹资源被损十分严重。九嶷学院创始人、著名教授乐天宇曾两度从蓝山境内深入三分石一带考察泪竹,对泪竹资源被毁十分痛心,曾说,(斑竹)六十年代做轿杆,七十年代做帐杆,八十年代做笔杆。并在回京后为此大声疾呼。

  ㈥万年桥

  舜水河流出所城小盆地后,在猫仔冲进入羊车岭峡谷,高崖峭壁上,一道飞瀑从天而降,流银泻玉,气势磅礴,就是万年瀑。谷底巨大的花岗石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就是万年桥。万年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桥长23.3米,宽7.33米,高9.33米。道光年间,又改砌石台,立碑铸文:“万寿无疆。”万年桥是县内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两座桥之一(另一座是新圩镇滨溪村的青龙桥),前几年修水电站,拉建材的车辆还常从桥上过,后来才被文物管理部门叫停。据考证,“万年”最初的名字叫“望娘”,即盼望湘妃娘娘归来的意思。蓝山的传说,二妃找不到舜帝,最后投水殉舜。二妃投水的地点据传就在蓝山万年桥一带的悬崖绝壁上(这是离开九嶷山时最后能看见九嶷山主峰的地方),所以这一带就叫“望娘”,所在村也叫“望娘村”。到明朝之后,“望娘”被渐渐讹传为“万年”。万年桥建立后,特别是“万寿无疆”碑树立后,“万年”之名即被固化了。舜妃的两双绣花鞋随水漂到湘江,流到洞庭,在君山岛被人发现,并被安葬在岛上,这就是君山岛湘妃墓的由来。(宁之华收集整理)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