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并村改革中要求“最大公约数”

编辑:李宗凯 2016-03-21 09:17:15
—分享—

  并村改革,会影响农村的每一个人,农村也将正在经历一次不小的震荡。或许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孕育着。怎么改?中央、省、市都有明确的政策,县委、县政府也有具体细则,大家也会照章行事,笔者认为还应该要求各位参与并村的党员干部在并村改革中务必做到以“最大公约数”为目标,少犯本本主义错误。

  并村会发生什么?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开始躁动。躁动源自不安、源自兴奋。不安是他们不确定最关心的地、水、田、林怎么分配处置;不确定会不会一觉醒来,一个人的口粮硬要掰给四个人分;兴奋是他们期待并村后生活会有所改善,会不会离“老有所养、小有所依”又近了一步。不为他们释惑解疑、宣传利好,这股子情绪就会变成阻力。我们要紧紧围绕并村改革做大正面宣传流量,将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好,将热气腾腾的发展气场营造好,将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展示好,为全县并村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思想舆论支撑。

  没有任何改革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并村改革也是如此。一方面,思维定式让他们对新村村名久争不决,对“回到老耕区”近乎偏执。另一方面,党委政府在抓全局、谋全盘的过程中,必定是优先考虑长远发展,对历史沿革只能兼顾考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必须做好承受压力的准备,以“最大公约数”为目标,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思维定势,在多元的利益格局中求同存异。我们要正确审视老百姓的行为动因,了解他们想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受过什么苦,遭过什么罪,他们复杂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带着政治任务硬去并村改革,是没有结果的,即便有,那也是不长久的。

  上级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此次并村改革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必须注重并村的协同性、整体性,防止零打碎敲、修修补补,克服畸重畸轻、单兵突进。否则一旦翻盘,后果严重。此外,必须加强对重点舆情的监督,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落实守土之责。可以说,这是对干群感情基础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为的一次考验。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